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绥德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绥德县

位于榆林地区东南部,无定河下游。北邻米脂,南接清涧,东靠吴堡,西毗子洲,东北隅与佳县接壤,东南角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县城距榆林市112公里。面积1878平方公里,耕地80.86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700——1200米。东北部主天山最高,海拔1287米;东南部河底乡最低,海拔607.8米。县城海拔821米。境内的黄土峁梁状丘陵沟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77.8%;东南部黄河沿岸的峡谷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6%; 无定河、大理河沿岸的川台地是主要农耕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3.6%。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9.7℃,年降水量486毫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无霜期165天。境内水系主要有无定河、大理河、淮宁河、义合沟。无定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县,境内流程60公里,流域面积1449.7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县境东南25.8公里。地表水质较好,地下水可开采储量每年1843.52万立方米。植物资源有马铃薯、谷子、蔬菜等农作物109种;青杨、水桐、柳、杏、红枣、苹果等树种54个,其中檀树、土皇、腊梅、丁香、黑疙栏、楸树等为稀有树种;有草400多种。动物资源主要有猪、羊、牛、驴、鸡、兔等禽畜31种。全县常住人口30.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9万人,占90%。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仅有35人。辖名州、四十里铺、义合、吉镇、崔家湾5个镇和辛店、白家硷、薛家峁、苏家岩、定仙墕、河底、枣林坪、田家岔、中角、马家川、土地岔、满堂川、薛家河、赵家砭、韭园沟、张家砭、石家湾、田庄1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名州镇。
绥德之名始于北朝西魏,取“绥民以德”之意,即人民的安定要以德政来教化。夏、商为雍州之地,战国魏设上郡,历秦汉。北朝北魏时分设魏平、政和两县;西魏置绥州。隋大业元年(605)改绥州为上州,三年(607)撤销上州设雕阴郡。唐乾元元年(758)复置绥州,辖5个县。宋元符二年(1099)改为绥德军,领城、寨、关、堡33个。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设绥德州,辖领清涧、米脂等8县。明代增建卫(边防军事组织),并为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的治所。清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领3个县。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1935年在绥德县城设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管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安定(今子长)等10个县。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境东南部建立苏维埃政府,同国民党地方政权并存。国共合作后,八路军于1937年进驻绥德城,并建立警备司令部。1940年2月建立了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改设陕西省绥德专员公署,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子长、延川8县。1956年绥德专署撤销,绥德县归榆林专署。1958年将子洲、吴堡、清涧3县并入绥德县,1961年恢复原4县建制。


绥德地处陕北腹地,历为陕北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文化之中心。在1924年11月建立了中共党组织,为全省烈士最多的县。1923年成立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今绥德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革命领导干部和骨干。这里还是陕北民歌之乡,流传的民歌近千首,民歌手数以千计。绥德的地理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横跨晋、秦、宁的太 (原) 银(川)公路和纵穿陕、蒙的西(安)包(头)公路在这里十字相交,是连接4省(区)的交通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东无定河上1987年新建的千狮大桥和城西北大理河上的4座石桥把城区和城郊连为一体。服务业兴旺发达,传统名食油旋、黑粉等,独具风味,香美可口。又是全区的商业中心,榆林地区的百货、外贸、五金、药材、副食、石油、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物资、农机等20多个商业公司和单位均在此设置。城区的古迹很多,名胜萃集。位于城东疏属山巅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墓和位于城西马鞍山下的秦名将蒙恬之墓,均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古城西北有汉太守李广寨;城南“一步岩”处有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修筑的蕲王庙;城西合龙山上,有明万历年间兴建的刹宇18处,仿木结构九级砖塔一座。
全县农业总产值1.4亿元,“三田”(水浇地、梯田、坝地)面积达到48.08万亩,人均1.72亩。有效灌溉面积5.25万亩。无定河、大理河两岸的川台地,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绥德的高产粮区。粮食作物以玉米、高粱、黄豆、谷子为主,年总产量7153.7万公斤。经济作物以苹果、葵花、蓖麻、花生为主,种植面积占农耕地的35%,收入占种植业的50%,是榆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最大,收入最高的县。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种植果树,全县苹果园面积已发展到19.38万亩,年产800多万公斤。所产苹果含糖量高,耐贮藏,有“名州苹果盛名天下”之说。林木保存面积6.21万亩,牧草保存面积9.14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920.1平方公里。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401台,农机总动力4.36万千瓦。所有乡镇和80%的村庄架通了农电线路。全县工业企业74个,职工2478人,工业总产值4730万元。县办工业主要有化工、印刷、农机等。以建筑劳务和食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已成为本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到1249个(不含商业饮食),从业人员2.54万人,产值9078万元。县、乡4个建筑、安装公司,1.78万名建筑、安装人员,分布在全国6省20多个县施工,年创收入3000多万元。石雕是绥德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雕品工艺精细,风格独特,造型逼真。尤其是炕头石狮,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像,巧夺天工的形态,声名远扬,远销美、英、日和东南亚。境内有公路干支线118条,通车里程1140公里。拥有各种机动车624辆,其中载货车452辆。有邮电局、所12个,邮程1532公里,年报刊发行量为242.3万份。全县有商业网点2402个,从业人员5872人,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27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997万元;年财政收入1155.8万元。有职业中学2所,完全中学3所,初中20所,小学439所;共有教师2829人;在校职中学生572人,高中学生1575人,初中学生8063人,小学学生3.4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另外有地区中专学校2所,教师108人,在校学生1236人;小学教师进修学校2所(含地区1所),电大教学班4个。有科技人员3900人,已授予各类技术职称3321人。县城内各类文化事业机构和娱乐场所齐全。全县有大小电视转播台100多座,卫星地面站15座。有医疗卫生机构44个,医护人员1027人,病床714张。此外,地区第一医院也在此设置。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9元(家计调查为376元),农业人均占有粮256公斤,职工年人均工资2100元,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

绥德县

榆林地区辖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西岸,邻接山西省。西魏置上县,治所即今绥德县,为安宁郡治。废帝元年(552年),改为绥州治。隋大业初为雕阴郡治。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上县为龙泉县,为上郡治。五代废。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置绥德军,治所即今绥德县,属延安府。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绥德州,属鄜延路。元属延安路。明属延安府。清为绥德直隶州,属陕西省。1913年改绥德州为县,属榆林道。1928年属陕西省。

绥德县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置,治所在今陕西清涧县西北清涧河南岸。唐武德二年(619年)移治清涧河北岸。后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