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战伤
结肠战伤是指升结肠至乙状结肠肠段的损伤。结肠壁较薄,血供不如小肠丰富,愈合能力较差,肠内含有大量细菌的粪便,破裂后可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发生率约占腹内脏器伤的30%,仅次于小肠伤。
火器性结肠伤的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行结肠外置或损伤部缝合近端造口术。近年来由于改进了技术及术后支持措施,对右半结肠伤多主张一期缝合,效果亦较好。对左结肠伤的处理无一致意见。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1) 结肠外置造口术: 适用于活动段结肠,将损伤处外置。若损伤超过结肠周径的1/2,或结肠系膜损伤严重影响肠壁血循环,可将损伤肠段切除,作双管式结肠造口。但对固定段结肠应作充分游离,以免肠襻提出后因张力回缩使造瘘口发生梗阻。
(2) 结肠穿孔缝合加近端造口术: 主要适用于固定远段结肠伤,如降结肠裂伤,可将伤口清创缝合,然后在近侧结肠作去功能性造口术转流粪便,如此可避免因结肠外置行广泛的腹膜后分离,导致感染向腹膜后扩散。
(3) 结肠伤即期缝合肠襻外置术: 对即期缝合不够安全的病例,可将裂伤清创作无张力缝合后外置。此法需二次手术,但若成功可避免外置造口术给伤员带来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如缝合失败,可在床旁切开改为造口术,若愈合顺利,可在术后10~14天将已愈合的结肠回纳腹腔。
(4) 结肠伤即期缝合或切除吻合术: 可减少伤员生活上的不便和二次手术的痛苦,但如术后发生裂漏而未及时发现,则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此手术仅适于伤后4~6小时的伤员;肠单处伤(不伴有其他严重内脏伤);结肠内粪便少,腹腔污染轻微;伤员一般情况良好。对于多处伤或伤情危重难以耐受长时手术的伤员,仍以选用简单造瘘方法为妥。为了防止术后发生和便于及时发现裂漏,应在吻合或缝合处近旁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 胃肠减压至胃肠功能恢复肛门自动排气为止; 留院观察7~10天。术中用大量等渗盐水冲洗腹腔以防感染。结肠壁挫伤引起的浆膜下血肿应切开检查,并行局部缝合修补。腹膜后有血肿者,应切开后腹膜探查泌尿系器官有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