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雅堂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安雅堂诗《安雅堂拾遗诗》。《安雅堂拾遗文》二卷。《附二乡亭词》 四卷。清宋琬 (1614—1674)撰。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别署二乡亭主人。莱阳 (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 (1647)进士,官任户部主事、吏部郎中、陇西道、浙江按察使等。后被诬告与山东农民义军相通,下狱三年。康熙十一年 (1672)重授四川按察使,次年入京觐见,逢吴三桂兵变攻陷成都,其家人均在成都,宋琬惊忧而死。宋琬早年便以诗名,入清,诗名更盛。初到京师,与严沅、施闰章等往来甚密,时称 “燕台七子”,后与施闰章齐名。王士祯在 《池北偶谈》 中称 “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 (闰章)北宋 (琬)之右”,“宋浙江后诗,颇拟放翁。五古歌行,时闯杜韩之奥。”宋琬生逢乱世,仕途多艰,因此创作中以抒写生活中的穷愁哀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世之感和赠答酬唱,间接反映世态人心和社会现实。古诗歌行苍劲雄健,悲愤激荡;近体诗对仗工整,词采豪壮;绝句清丽多姿,近于晚唐。晚年,诗风愈见苍老雄肆,广为称道。宋琬著作丰富,但多散佚。据《池北偶谈》载,康熙壬子春,宋琬在京师,曾求王士祯编定诗文三十卷,宋琬死后,不知流落何处。《渔详诗话》载,康熙庚辰,宋琬之子宋思勃到京师,曾以《入蜀集》相示,如今其后人亦无此传本。《安雅堂诗》不分卷,据集中蒋超序所题顺治庚子年代推断,大概所收为宋琬早期诗作。《安雅堂拾遗诗》与文集、词集,均为乾隆丙辰年宋琬族孙宋邦宪所刻。集中“掇拾残剩”,“真赝莫别,均不足见琬所长”。该书 《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