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结构主义与唐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结构主义与唐诗

结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是研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种学科的方法论。结构主义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中经布拉格语言学派进一步开拓,至六十年代法国诸家(包括列维—斯特劳斯、巴尔特、德雷达、克莉思特娃等)的新作纷纷问世而臻于鼎盛。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七十年代中期已开始衰落;而作为一种方法论,却仍然在吸引着许多学者的兴趣。
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吸收了多种学科(尤其是语言学)的观点,来构成自己对作品结构的认识,其内容十分复杂,此处不宜详介。结构主义研究的要义是,视语言为文学的表层意义的传达媒介,认为其下隐藏着借成规而形成的深层系统,它体现着文学与社会、与人生的深刻关联。因此,结构主义批评家总是将作品的表层因素(语词、意象、母题、音韵等)拆解开来,重新组成某种模式或体系,使其阐明某种潜在的意义。
用结构主义研究唐诗的论著有多篇,旅法华裔学者程抱一的《四行的内心世界》(载于郑树森、周英雄编《结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程氏分析的是李白的五绝《玉阶怨》。


论者说,这首小诗的字面意义一望即知:“秋夜,圆月当空的时辰。女人,孤寂无言,立在阶前,等候(或期望)心中人。久候至深夜,人未来。夜寒侵肤,她退入室内,放下水晶帘。满怀惆帐、哀怨,仰观秋月,想望那切求而不可得的欢愉。”但透过这结构经济的文字,可以看到多层的意义,看到一个有机宇宙的形成。从句法上看,四句句式相同:每句中心均为动词(“生”、“侵”、“下”、“望”);其后均为用作受词的名词(“白露”、“罗袜”、“水晶帘”、“秋月”);其前均为作补语的词(“玉阶”写方位,“夜久”写时间,“却”表达语气,“玲珑”写意态)。把诗横切(按:原文是竖排的,下同)之后——动词前后的成分则形成规则对比:“前者是决定性的、修饰性的,后者则是承受性的、被限制性的。”这四句均以事物为终结,表现了“一种命定的趋向,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内心炽热的期待,不断地被压抑在无限哀怨的情调里”。从句子内容的进展看,又可见出另一种对比:外与内的对比,自然与人的对比。在前两句,“白露”和“罗袜”的关系是自外向内;在后两句,“水晶帘”和“秋月”的关系是自内向外。这首诗的纵切面可由下图表示:

“自然包向人,外界侵入内心;然后,内心试图开向外界,试图在自然圆润、迢遥的影象中觅得反映与寄托。层层对比,在诗的进展中激起往返的动律。”从意象的层次看,全诗主要意象有五个:“玉阶”、“白露”、“罗袜”、“水晶帘”、“秋月”。它们都是光亮、透明的事物。由于每句都省略了主词,全诗给人以由一系列意象贯穿而成的印象。一个意象激起另一个意象,“秋月”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的回光返照各个意象,贯通全诗。这种进展的前后次序如下:

这些意象属于同一性质,因此也可互相吸引,彼此映照,而构成空间的星座:

在诗中找不到指明人物的文字,也找不到描述感情的文字,“然而在那似乎没有中心的中心,我们望着她望,我们望她的望,望那光芒交织的焦点,那炽燃着的一颗心。”从音韵的层次看,可以找到音与义的两种关系。第一,每句里都有以“1”为声母的字。首句里是“露”字,于是,“一种‘凉’的感觉,一种‘零落’的情调,一种‘亮’的影像,和这个音结合起来了”。“特别是‘凉’的感觉,逐句点出,隐隐‘透露’在透明的境界里。”第二,入声字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即在个别情况下模拟吞声啜泣的情状。这首诗单句均以入声字开始,双句均以入声字终结,而且第一个入声字与最末一个读音极为相近。这样,全诗就非常巧妙地环结了起来——从“女人望”开始,“最后无望地吞下喑哑”。论者总结说,诗歌的词语,“本身就是生命,就是完整的自主的存在”。这首诗则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将外界纳入内心,将内心投向外界,也是这,也是那,也不是这,也不是那,是人类精神和外界交媾时的滋生的结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