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结构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结构主义》 作者布洛克曼(Brokman)是比利时勒芬大学的哲学教授,对结构主义有着很深的研究,这部著作就是对结构主义的基本学说及其历史发展的系统介绍,是我们了解结构主义的基本情况的重要书籍。 结构主义是作为存在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对存在主义的诸如“存在”、“自我意识”、“个人”、“本质”、“历史性”等概念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体系概念,例如“客观结构”、“反人本主义”、“共时性关系”等,在这个意义上结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同盟者。后者带有一定的客观主义的性质,注重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重视系统、秩序和对认识论的研究。但它所说的客观性又绝对不独立于外。 《结构主义》一书共分三章,即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结构主义的活动,结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音位学、语言学和美学,主要以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开始,这一方法对人类学、历史哲学和政治起了重大影响,50年代又被看做是艺术、科学和哲学的基本方法。作者指出,结构主义在文学和哲学上的运用,正是通过语言学中有关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对比开始的。 在第二部分,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结构主义的发展过程。他认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布拉格、巴黎是结构主义思想发展过程的三个标志。结构主义一词是直至1935年布拉格学派集会时才正式出现的。结构主义思想的文化-历史连续体所处的范围,年代上与本世纪、空间上与上述欧洲城市恰好相合。 接着作者就俄国的形式主义———雅可布逊的莫斯科语言学派谈起,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背景、精神氛围,以及形式主义的程序、异化、形式及这一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莫斯科学派之后,结构主义在捷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25年,成立布拉格学派,他们制定了结构主义和功能语言学的一般纲领,并邀请胡塞尔和卡尔纳普讲学。捷克的结构主义超出了有限的形式主义,艾亨包姆在《形式方法的理论》中提出的论断正好是对捷克结构主义的概括:“科学本身在变化———因而我们随之变化”。作者还认为,今天的结构主义是法国的结构主义,“同一而有别”,是巴黎结构主义活动的一句适当的箴言,他们虽同捷克的结构主义有相同之处,但他们对古典哲学、近代当代哲学以及社会、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释学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巴黎结构主义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太凯尔和形式主义。2)解释学与发生学结构主义。3)文学批评与符号学。4)精神分析学和语言学。5)结构人类学和认识论。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巴黎结构主义的哲学构想。 最后,作者阐明了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也就是结构主义的实质精神和它的认识方法。结构主义的根本思想方式和指导原则有两个:一是系列,二是秩序。所以作者在最后这样说:“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既是系列的实践,又是秩序的哲学。”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由结构分析方法联系起来并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方法论思潮。20世纪初发源于法国,60年代盛行并广泛流传于欧美。最初在语言学中,后来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历史学、文学等领域发展起来。结构主义确认事物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认识事物就是把握其结构。其研究方法的特点有:通过结构去认识事物,先找出一个模式、构架;用人脑的先天构造能力在经验范围之外构造和寻找出内在结构,反对停留在经验范围内,仅研究外部现象;把事物看作一个由要素构成的整体,但整体对于部分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强调描述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反对单纯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与历时性结构相对的共时性结构,强调静态的共时性,忽视以至反对历时性研究。结构主义者研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模式,建立了各式各样的结构主义学科。 ☚ 修正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jiegou zhuyi,Structuralism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哲学学说。它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提出的语言学模式为基础发展而来。索绪尔将语言和言语加以区别,认为言语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符号,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言语表达时必须遵循的约定规则。符号的意义依赖于符号系统而获得。 ☚ 解释学 指号学 ☛ 结构主义见“哲学”中的“结构主义”和“民族”中的“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当代盛行于西方特别是法国的一个哲学思潮。作为方法论,它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先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倡把结构分析方法用于语言学研究,强调撤开语言的外部因素的变化去找出它的内部结构。参见“索绪尔”。60年代,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evi Strauss,1908—)把上述方法用于原始思维和神话学的研究,企图在找出社会生活诸因素之间的结构,如亲族结构,神话结构。从而命名这种方法具有了普遍意义。认为与语言相类似,这些结构是人的无意识结构的投射,并且在不同时期重复出现。如果找出这些结构,人类学就可上升到客观化、模式化的水平。法国文化史学家福科(Michel Foucault,1926—1984)在文化史的研究中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提出了以“知识型”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主义。现代精神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 Lacan,1901—)则创立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60年代末产生了以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1918—)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它主张用结构主义方法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此外,美国的乔姆斯基亦被看作结构主义的代表,他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被应用于逻辑学、计算机等领域。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前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前苏联、前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产生影响的文学理论。这种理论影响所及,几乎遍及文学艺术的一切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诗歌到戏剧、电影。结构主义的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20世纪初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坦 (1889—1951) 的《逻辑哲学论》(1992)。他认为世界是由许多 “状态” 构成的总体,每一个 “状态” 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关系之中,而这种关系就是这个 “状态” 的结构,也即研究的对象。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 首先把结构主义思想运用到语言研究上。列维·斯特劳斯的 《神活的结构研究》 使结构主义正式进入了文学理论领域。结构主义的东方学派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就出现过结构主义的先锋——形式主义的理论。50年代,前苏联开展了符号学的研究。60年代又进行诗学的结构研究。 ☚ 庸俗社会学 狂飙突进 ☛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法国的一种方法论哲学思潮。其先驱者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他认为语言是一种体系或结构,强调研究各种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他区分了言语和语言,言语是个人的经验现象,语言是全社会的符号系统。他还区分了语言的共时性结构与历时性结构、外部语言学和内部语言学等。索绪尔的观点为后来的结构主义方法奠定了基础。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继承发展了这些观点,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创立了结构主义人类学。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人的无意识活动,提出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福柯运用这一方法研究思想史,形成结构主义历史哲学。阿尔都塞在研究马克思的著作时也运用了结构主义方法,被人称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它是以结构主义方法为核心的一种渗透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多个学科领域的哲学思潮。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福柯、阿尔都塞的观点属于前期结构主义,其共同特征是强调模式的作用,通过模式来把握事物的内在结构。模式是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性形式,它需要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得到检验和修正。模式的转换形式应该是能够预测的,以便适应结构整体和各部分的变化关系并给予正确说明。前期结构主义还重视共时性结构的研究,认为结构既没有来源,也没有发展过程,历史是结构的外在排列,否认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 柯林伍德 列维—斯特劳斯 ☛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e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文艺理论思潮。它是一种方法,涉及所有领域: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文学艺术方面的小说、戏剧、诗歌、电影等等。通常认为瑞士语言学家斐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大纲》是结构主义的开端。结构主义者认为,西方文化只讲局部,忽略了文学的整体结构。因此,他们主张从大的系统方面来考察、研究文学的总体结构和它的规律性,因为在他们看来文学结构是一个内在的完整的体系,作品的价值是由其整体结构决定的,而不受作家世界观的制约,也不受其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他们重视探索文学作品的模式,不注重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法国批评家谢拉·谢奈德1965年概括结构主义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决定作品的意义的是其本身的结构,而不是外界其他的因素;二是作品结构是个内在的框架,它体现客观可知性,不受心理分析学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三是结构分析可以使作品与批评家之间产生时间上的距离,从而发现作品的新意。因此,他们试图从多角度探索文学作品的结构,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结构;以精神分析学的假设为依据,研究神话和童话中的无意识结构;还从文学体裁内部模式的演变进行研究。著名的结构主义理论家有: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巴尔特、苏瑞奥,英国的弗拉亥,美国的史柯尔斯,意大利的托多罗夫,等等。 ☚ 意识流小说 黑色幽默 ☛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由结构分析方法联系起来并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方法论思潮。20世纪初发源于法国,60年代盛行并广泛流传于欧美。最初在语言学中,后来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历史学、文学等领域发展起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结构主义确认事物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认识事物就是把握其结构。其研究方法的特点有:(一)通过结构去认识事物,先找出一个模式、构架;(二)在观察到的水平之下,用人脑的先天构造能力在经验范围之外构造和寻找出内在结构,反对停留在经验范围内,仅研究外部现象;(三)把事物看作一个由要素构成的整体,但整体对于部分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四)强调注意和描述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反对单纯的分析方法;(五)主要研究与历时性结构相对的共时性结构,强调静态的共时性,忽视以至反对历时性研究。结构主义者运用其方法研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模式,先后建立了各式各样的结构主义学科。 ☚ 结构 建设性思维 ☛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