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倒钞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倒钞法 明代所立以破旧钞票换新钞的法规。宋代行钞后即有此办法,但当时的纸币除小钞外都不称“钞”,所以无“倒钞”之名。明朝沿袭元朝办法,每贯收工墨费30文,500文以下递减。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立“倒钞法”,在各地设行用库作为倒钞机构,所收昏烂钞“于钞面贯佰文下,用墨印‘昏钞’二字,封收入库,按季送部”。(《明太祖实录》卷一〇七)。因明朝宝钞不分界而永远流通,旧钞越来越多,使新旧钞之间在购买商品、缴纳商税时产生差价。税官借机强迫纳税人用新钞纳税,从中舞弊取利,使纸币流通阻滞。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政府明令禁止上述行为,但交易时新旧钞之间仍有差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