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绢花
以彩色丝绒或绸绢经剪瓣、定型、粘合、串扎成花朵或再组合成枝的人造花。旧时多称“京花”、“绒剪花”,如今多称“绢花”。单朵可供佩带,成枝的可做陈设。齐鲁故地的绒绢花制作由来已久,但多系民间副业产销,其源流已无著录可考。清末明初,济南、青岛、潍坊等城市都有专营“京花”的店铺。济南西关的“花店街”即以该街花店众多得名。30年代济南国货商场内相继有8家京花店开业,还从北京聘请制花艺人于广文来济传授技艺。但不久因内乱外患而行业凋敝,各地花店所剩无几。五十年代起,绒绢花行业普遍振兴,烟台、济南、青岛、德州、夏津等市、县相继组建专业厂社,满足国内外绢花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在用料、花型、染色、制作等技艺上不断革新、成效显著。至今山东各地所产绢花,一反五十年代花型呆板、品种单调、色泽浓俗、用料单一的旧貌,呈现出用料适应时尚,纱绢罗缎、涤丝化纤皆有,花型优美自然、栩栩如生,品种千科百目,姿态各异,染色素妆艳抹,各得其丽的新风姿,极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销量日增。形成了拥有上千名技艺工人,年产量约300万打的新兴工艺美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