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经籍纂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经籍纂诂 经籍纂诂清阮元主编。为我国古书中训诂总集,专讲古汉语字义的字典。取材丰富,凡唐以前经史、诸子、楚辞、文选以及字书、韵书中传注训解,无不收录。所收古书材料较《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为多。所收单字按《佩文韵府》次序编排。《佩文韵府》未收者据《广韵》、《集韵》补收。一字数读者依韵分入各部。单字不注音,只将有关释义分条列在下面。先列本义,次列引申义,再列展转相训,名物数象。释义中有对复词加以解释的,故本书实际上兼有字典、辞典功用。但书中征引时有错误,使用时须核对原书。有世界书局1936年影印琅环仙馆本。中华书局1982年4月又出版新影印本。 ☚ 康熙字典 恒言录 ☛ 经籍纂诂 古代训诂的汇编。清代阮元编撰。阮元 (1764-1849) 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历官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当时,正值“汉学”盛行,人们视汉魏古注为权威,于是,阮元在任浙江学政 (教育厅长)期间,由他本人亲定凡例,请学者臧镛堂任总编,组织数十名秀才集体编纂了这部 《经籍纂诂》。《经籍纂诂》是一部抄纂之作,就是将唐代以前经史诸子中的训诂资料汇集在各字下面,先列本义,再列引申义和假借义等。如果你想知道某一字在唐代以前有多少种解释 (在当时人心中,这才是最权威的解释),不必再去东翻西找,只要手边有一部 《经籍纂诂》,就可以基本解决问题。这给当时的学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省却了许多翻检之劳。即使在现代,也是文史专家的必备书。有些古汉语论著,释一字义,旁征博引,令人叹为渊博,其实秘诀都是抄《经籍纂诂》。全书按当时流行的 “平水诗韵” 一百零六部编排而成,现代读者却极感不便,故现代版或书前或书后都附有笔画索引。 《经籍纂诂》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书。 清阮元撰集, 藏镛堂、 藏礼堂等纂校, 嘉庆三年 (1798年) 刊行, 全书按照 《佩文韵府》分韵编字, 《佩文韵府》 所没有的字就根据 《广韵》 或 《集韵》增补。卷次按 《佩文韵府》分一韵为1卷, 共106卷, 别有补遗106卷, 分附于正编每卷之后。 全书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取自唐以前的经传子史的注释和唐以前的训诂书、 字书、 韵书、 音义书, 采用古书达100多种,收字13349字。古代的文字义训和在不同古书文字句中的训解几乎都汇聚于此书。 凡一字数体,“通作”, “或作”之类, 都依 《集韵》排在一起。 一字数音, 依韵分入各部。 单字不注音, 只详载古训, 先本义或声训, 次引申义, 后假借义。 各义项之下, 都注明出处。所引群书,依经、史、子、集次第排列。所引两汉碑碣及古人名字, 则置于最后。 征引宏富, 体例谨严,是阅读古书、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工具书。但此书成于众手,采集时不免有遗漏,而且也不无讹误。有光绪六年淮南书局本, 光绪九年点石斋石印本, 附笔画检字。1982年中华书局精装影印本,又增同字异体表。 经籍纂诂 35.经籍纂诂(p2437.3)释文云: “遴选诂经精舍高材生分门编辑。” ☚ 绝食 羚羊 ☛ 经籍纂诂 230 经籍纂诂汇集古书旧注的大型字典。清阮元等编纂,嘉庆三年(1798)刻印。辑录唐以前主要古籍中本文和传注,并博采《说文》、《尔雅》、《方言》、《广雅》等训诂书的资料,铸为一炉。收字13349字(不包括异体),按《佩文韵府》分韵编次,每韵为1卷,共106卷。只讲定义,不注反切。每字下叙列所采取的训释,析出它在古代有几种意义,义项排列一般先本义,后引申义及假借用法。所录训释皆注明所见的古籍和正文。字头为单字,注释中收录了部分复音词,每字之末列出异文。收集材料丰富,义项全面,对字的本义、通转、假借的推究十分精细,为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不少方便,是研究古书字义必备的字典。1936年世界书局据原刻本影印,书前有总目和笔画检字,使用方便。 ☚ 切韵考 名原 ☛ 经籍纂诂 《经籍纂诂》jingji zuangu汇编古书中文字的训释而成的训诂书。本书是清代阮元等撰集,臧镛堂、臧礼堂纂校,嘉庆3年刊行。它汇集唐以前的古籍本文和传注,并广泛搜集《说文解字》、《尔雅》、《方言》、《广雅》等训诂专著的资料。采用古书达100多种,收有13349字(异体字不在内),是我们研究古书字义的重要工具书。 ☚ 广雅疏证 助字辨略 ☛ 经籍纂诂训诂学书。清阮元主编。一百零六卷。汇集十三经和唐以前的史、子、集部中重要著作的旧注,以及汉、晋以来的各种字书,共约100余种。以单字、单词为条目,按平水韵所分平、上、去、入106韵编成。每韵一卷,只列训诂,不标反切。此书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为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经籍纂诂一百六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一字伯梁,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江苏仪征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生平热衷兴办教育、提倡学术,创立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精文字训诂,旁及金石、天文、历算、舆地之学。著《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学海堂经解》等书。校刻《十三经注疏》,著《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汇刻《清经解》等。《经籍纂诂》乃阮芸台于乾隆乙卯年(1795年)督学浙江时,遴选两浙通经文士几十人,由阮氏手定凡例,诸人分书编辑,臧镛堂、礼堂兄弟总纂其事,凡历二年,于嘉庆三年(1798年)完成付刻。后又完成“补遗”,今通行本已将“补遗”析附每字之末。我国训诂著作虽多,在清以前尚无汇古人训诂为一书者,《经典释文》虽近之,但陆氏本为随文注释,并非专意搜罗。阮氏之书则专意“网罗前训,征引群书”,遂成此训诂总汇。《经籍纂诂》编次文字,依照《佩文韵府》办法,按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系字,每韵为一卷。归字以《佩文韵府》为主,《佩文韵府》未载之字,则据《广韵》补录,《广韵》未载之字则据《集韵》补录。一字数音,则各审其反切,归入各韵。单纯复音词,归入第一字之韵,如“崔嵬”,按“崔”字音归入灰韵。每字之下汇集唐代以前诸家故训,其次序是先本义本训,如一东:同,合也;隆,高也。或存声训,如一东:东,动也;风,氾也。次列引申义,或展转相训者,以及假借之义;名物象数则又次之。其训诂繁多,名物丛集者,先后之次略依《尔雅》十九篇之目。各义项之下,皆注明出处。义项与义项之间以圆圈隔开。所引故训,皆照录原文,不增减改易。所引群书,按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经部书复仿《经典释文》之次,按《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的次序排列;《尔雅》为训诂之祖,举而冠诸《方言》、《广雅》之前;《孟子》列于荀卿、扬雄之上,以示尊崇。所引两汉碑碣及古人名字,则放在最后。是书体例谨严,搜辑宏富,大抵唐以前训诂俱己备载无遗,故“展一韵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可识,所谓握六艺之钤键,廓九流之潭奥者矣。”(王引之序)是书于诸词诂解,虽无创新,但于检索故训,是一部非常实用方便的工具书。“是编出而穷经之士,焯然有所遵循,乡壁虚造之辈,不得腾其说以炫世矣”(《郑堂读书记补逸》)。然“此书采辑杂出众手,传写亦己数过,讹舛之处或亦不免。凡取用者,宜检查原书以期确实。至于遗漏谅亦不少”(《凡例》)。后来虽然续编了“补遗”,但仍有不少遗漏,讹舛亦有之,如微韵“几”字下漏引《后汉书·陈宠传》注“几者事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一条;文韵“军”字下漏引《左传·宣公十二年》“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注:“军实,军器”一条。支韵“为”字下引《左传·成公十年》“秦伯使医缓为之”注:“为犹治也”,“十年”误为“十六年”。震韵“讯”字下引《左传·文公十七年》“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注,既误删“郑子家使”四字,又误“十七年”为十二年。是书有扬州原刻本、江宁局本,常见的是清末上海文瑞楼等的影印本和1936年世界书局的影印本。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及成都古籍书店均有新印本,各附目录索引,部分弥补了原编检字之难。1982年中华书局精装影印本,又增同字异体表。 经籍纂诂 经籍纂诂(清)阮元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影印本。原书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成书。106卷。收字12000余个,按《佩文韵府》106韵分韵编排,每韵一卷。凡《佩文韵府》未收之字,据《广韵》或《集韵》增补。一字有数音的,按反切的不同读音分别列入各部,并据字义的不同分别注释。两字为一义的,取首字韵归部注释。每字之下,不标反切,只列训诂,注明出处。释义先列本义,次列引申义及训诂用法,注明出处。书前设“总目”,新印本另附“目录索引”和“同字异体表”。本书另有中华书局1982年影印本。 ☚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4)古汉语字典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