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per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亦称周围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系应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一定体表部位,以减轻或消除疼痛的方法。将电极放在疼痛区或穴位上,电流波形为方波,脉冲宽度10~500μs不等,治疗常用频率15~180Hz,电流强度达到病人有明显震颤感,治疗时间每次20分钟。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一定体表部位,以减少或消除疼痛的方法,称为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或低频电镇痛法。
1967年Wall与Sweet等根据闸门学说,应用100Hz、脉宽为0.1ms的方波,刺激痛区有关神经,获得暂时止痛;Shealy等人用低频电刺激脊髓后柱以止痛。后经许多学者研究,并制造出一些小型便携式仪器,使低频脉冲电镇痛法,得以推广。但本法无论在机理、治疗方法、治疗电极以及治疗参数与仪器等方面,均尚待进一步改进与规范化。该疗法的同义语有:经皮刺激神经法(TNS);经皮电刺激法(TES); 电刺激神经法(ENS); 电镇痛法(EPC);电调制神经疗法 (ENT); 经皮刺激神经法(PNS);电刺激法(ES)等。国内电针止痛、电针麻醉等所用的脉冲电流,其频率、波形、宽度与此相近。
用于止痛的低频脉冲电流频率低限为0.5~10~25Hz,高限为90~200Hz、乃至 250~500Hz。波形多为单相方波,亦有用双相不对称方波(正相幅度较高负相幅度较低)用以减少单相的电解作用,方波脉冲宽度低限为10~100μs,高限为100~500μs。亦有用三角波或其他波形。多用连续脉冲,不经调制。但晚近亦有用低频方波调制的中频电流治疗、输出强度:恒压式机30~120V;恒流式机30~60mA。
低频电流的即时及疗后止痛效果已较肯定,但其作用机理,尚无定论。多数学者均以闸门学说解释。认为:低频脉冲电刺激了有髓鞘的粗大的A类纤维,使向中发出冲动,以兴奋脊髓后角胶质细胞,进而抑制传递细胞的突触前部,使闸门关闭,产生止痛效果。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低频电的止痛作用系由于低频电对周围神经轴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有的认为是低频电抑制了脊髓以上的通道,而达到止痛;也有认为电刺激所产生的冲动与痛觉冲动同时传入皮层感觉区在该处形成相互干扰,从而减弱或抑制了疼痛。近年有的学者发现电刺激后脑脊液及血清中吗啡样物质含量升高,从而认为低频电流止痛作用与脑啡肽、β-内啡肽等镇痛物质有关。
治疗设备 可使用专用的电镇痛机或任何能输出上述参数的低频仪器。可用单组或多组输出,各组输出应能分别调节。最好有输出指示。
治疗方法 多采用特制电极加导电膏、金属片加导电膏,或金属片加吸水海绵,或使用普通衬垫电极法。电极常用面积有:2×2cm、2.5×18cm、5×10cm、或3~5cm直径的圆电极; 也有用大的长条形电极。可按病区需要选用或特制。电极可安放于痛区及其附近、与痛区有关的或无直接关系的神经区、激发点、针刺穴位、运动点等区。治疗时,可用一对或两对电极。两对电极可分别放在痛区两侧,形成所谓括号式放置;也可以放在痛区的四个对角点,形成所谓交叉式放置。剂量用感觉阈上,以病人有明显震颤、麻刺感为度。电流频率与脉宽通过试验治疗加以选定,以取得最佳止痛效果为准。治疗时间20~60~1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也以取得最佳止痛效果为准。在有些顽固疼痛病例,可用便携机由病人按需自行治疗。
适应证 各种原因的急、慢性疼痛,包括头痛、颈臂痛、背痛、腰腿痛;各种神经痛、肌痛、关节痛、滑囊与腱痛,残端痛、幻痛、灼性痛;外伤后、术后及产后疼痛;以及癌肿疼痛。
禁忌证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对电流特别敏感者、早期妊娠等。颈动脉窦区尤须慎用。

☚ 超刺激电疗法   电睡眠疗法 ☛
000154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