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十九 皖西苏区土地革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十九 皖西苏区土地革命

二十九 皖西苏区土地革命

1930年4月至1932年5月,皖西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前,皖西地区土地主要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据1930年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估计,当时土地属于地主、官僚、军阀者有60%,属商业资本家10%,属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者30%。地主阶级凭借土地的垄断,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地租一般占当年收获的5—6成。此外,还须无偿缴纳名目繁多的“课”,如麦、豆、棉、鸡、鹅、鱼等。劳役地租也还残存,佃农为地主服劳役,“须传须到,不得迟缓片刻”。在沉重压榨下,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霍邱县周店柏粉坊,原有36人,1929年冬饿死3人,卖掉4人,其余饿得有气无力,全村240亩地,抛荒130亩。六安等县情况大抵类似。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于是随着农民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土地革命逐步深入开展起来。
皖西农民在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后,即开展抗租、分粮、分田的斗争。随着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1930年3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提出了彻底执行土地政纲的任务,并指导六安六区根据中共六大精神,参照鄂豫土地革命规章,定出了《土地政纲实施细则》,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分子及一切公产官地;实行限制富农的政策,只没收其“剩余土地”,允许其保留自耕和雇工耕种的土地;团结中农,不得侵犯中农利益;凡没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和红军官兵、烈士家属。这个细则虽有一些缺点,如规定得田的农民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等,但其办法是基本正确的。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当即将《细则》转发所属各县,统一步调开展土地革命。到这年7月,六安、霍山、霍邱、英山等县已有32万多贫苦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分得了田地。
1930年8月,国民党乘红军主力西调之机,发动大规模进攻,土地革命被迫中断。1931年2月,苏区粉碎敌第一次“围剿”,重新掀起土地革命热潮。5月,所有老区已全部重新分配了土地;新开辟的地区也有百万人口分得了土地。
土地革命砸烂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翻身农民积极生产,支援红军。当年水稻获得大丰收,英山县平均亩产增加二、三成,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六安康安铺农民李其方一家11口人,过去租田耕种,终年不得温饱,4人出外讨饭。土地革命分得田后,“祖宗八代第一次家有余粮”。饮水思源,农民群众更加积极支持苏维埃,支持革命战争。六安金家寨等4个区,共有174,000人分得土地,先后有3000人参加红军,4350人参加赤卫军,支援红军粮食、现金和鞋袜等一大批款物。
1931年5月,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主持工作,全面推行“左”倾路线。他指责皖西苏区土地革命执行了“富农路线”,命令按“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平分一切土地”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到1932年底,皖西重分土地大部完成。重分中受“左”倾路线干扰,曾有树敌过多、侵犯中农利益等错误,造成社会一时混乱。但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占人口约70%的贫雇农分得了土地。他们更加拥护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积极支援革命战争,成为保卫和建设苏区的强大力量。

☚ 二十八 六霍起义   三十 苏家埠战役 ☛
000004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