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经济浪漫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经济浪漫主义economic romanticism

美化小商品生产的小资产阶级经济思潮。产生于19世纪初,产业革命正在西欧主要国家展开,小生产者日益破产时期。以生于瑞士的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弟(J. C. L. Simonde de Sismondi,1773~1842)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把小生产理想化,认为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可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从于中世纪手工业行会和宗法式农业的原则和规范。主张把资本家的企业和农场分散成小作坊,使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私有者阶级”,以消除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对立。显然这种思想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只能是小资产阶级的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19世纪下半叶,俄国的民粹派也曾传播这一思潮。

经济浪漫主义

❶19世纪初,以德国缪勒为代表,体现封建贵族利益,幻想恢复中古经济制度的一种经济学说。
❷19世纪初,以瑞士西斯蒙第为代表,体现小资产阶级利益,把小生产者理想化,企图以此限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经济学说。深刻揭示并批判了因产业革命而激化了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种种弊病,但把消除弊病的希望寄托于立法者。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使穷人的福利免遭竞争的剥夺;调节财富的生产,使之逐渐均衡增长。主张把资本主义的企业分散为小作坊,使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私有者阶级”,以消除雇工和资本家的对立。19世纪末,俄国民粹派也持这种观点。

经济浪漫主义

经济浪漫主义

是指一种把小生产作为理想模式来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小资产阶级经济思潮。这一思潮的最初倡导者是西斯蒙第。19世纪初,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向法国、瑞士蔓延,致使广大小生产者陷于破产和苦难的境地,于是这种思潮就产生了。经济浪漫主义虽然已看出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但不能正确地找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只能作些伤感的批评,并指望立法者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他们认为,宗法式农业和行会制工业是最理想的经济模式,小生产者应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他们主张把资本主义经济重新改造成为社会各阶级都是小生产私有者的经济社会,以消除阶级矛盾和对立。很显然,这种思潮同历史的进程是相悖的。这种思潮后来在某些小生产者众多的国家里,还以各种形式存在过,但其影响很小。

☚ 地理环境决定论   混合经济 ☛
经济浪漫主义

经济浪漫主义Economical Romanticism

19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持抵制态度的经济理论。其代表人物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 “抵制学派”(Critical Schools); 因对经济问题的解决持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又被称为“经济浪漫主义者”。经济浪漫主义有两种思潮:
一是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经济幻想。以德国亚当·缪勒 (Adam Heinrich Mueller)和英国罗斯金 (John Ruskin) 为代表。这一幻想的理论,主要表述在亚当·缪勒于1810年写成的 《政治要义》 (三卷) 一书中。它的特征是与亚当·斯密 (Adam Smith) 的经济理论相对立,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建立,充分发挥对经济的作用。这一理论还把一些精神因素说成是“精神资本”,把经济现象神秘化,力图恢复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制度。
二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幻想。其基本特征是把小生产理想化,主张国家限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于19世纪初产业革命正在西欧主要国家开展、小生产面临崩溃的时期。以法国西斯蒙第 (Simonde de Sismondi) 为代表。他在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 (1819) 一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
(1) 西斯蒙第批评亚当·斯密和李嘉图(David Ricardo) 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虽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并不是什么进步的制度,财富急剧增加的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他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商品与货币、买与卖、生产和消费、资本家与劳动者等一系列经济矛盾,竞争使社会不稳定,又由于采用机器而更加严重。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一切纷争和祸害都归之于分配不公; 劳动者的工资只是富人用来换取穷人劳动的价格,而这个价格要受生活费用的制约,因而造成了社会贫困和工人健康恶化。
(2) 西斯蒙第反对萨伊 (Jean Baptiste Say) 定律关于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分析了各个主要阶级的收入和消费的状况,认为消费不足是引起危机的原因。这是由于,盲目从事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无法掌握市场需求变化; 机器大生产使大量小生产者破产,减少了他们的收入; 机器排斥工人,使失业者日趋增多,而在职工人的工资又有下降的趋势; 即使是富人,其个人消费的增加比之用于进一步生产的那份财富的增加比重越来越小,而且富人消费增加的总数又比劳动人民消费减少的数量为少。
(3) 西斯蒙第认为最理想的生产形式,是家长制的小农经济和中世纪的手工业行会,指出在这种小生产单位中没有严格的阶级划分,生产服从于消费,不会盲目生产,也不会产生人口过剩。他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例如限制产权,使财产趋于更均衡的分配; 限制竞争和银行活动,恢复封建行会中某些可用的原则; 抑制发明,以防止生产过剩; 实行劳动保险,规定劳动日,禁止使用童工和女工,等等。
由于西斯蒙第不了解财产和收入的分配不公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必然产物,不了解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了解小农经济和封建手工业行会经济必然被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所替代,不了解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因而提出了一些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主张,这无疑是天真浪漫的。所以,列宁(Lenin) 把他的理论和政策称之为 “经济浪漫主义”,并在 《评经济浪漫主义》 一文中给予了科学评价。
19世纪末叶,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也持有与西斯蒙第相似的观点。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制度学派 ☛
经济浪漫主义

经济浪漫主义The Economic Romanticism

美化小生产、企图以小生产来反对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小资产阶级思潮。最初由瑞士出生的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 (Jean Charles Léonard Simonde de Sismondi,1773—1842)所倡导。这种思潮认为,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和地产的集中,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及无产阶级的贫困,使得消费不足,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它把农民和手工业小生产理想化,主张国家限制资本主义发展,保护小生产者,认为要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弊病,就应该把资本家的企业和农场改为分敬的小作坊,使小生产成为社会经济的重心,使每个阶级都成为私有者阶级,在国家的干预下,保持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就可以建立起由小生产者组成的理想社会。这种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幻想,曾为俄国民粹派所接受和传播。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 (1897) 一书中,对这种思潮作出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

☚ 农业阶梯   小农经济稳固论 ☛
经济浪漫主义

经济浪漫主义economic romanticism

19世纪初在瑞士和法国出现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以西斯蒙第为代表。法国和瑞士当时都是小生产者占多数的国家,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兴起,小生产者无力与其竞争而纷纷破产,陷入深重苦难之中。经济浪漫主义正是反映了他们的观点和愿望。这种思潮把小生产理想化,批评和揭露资本主义矛盾,力图以小生产的规范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极力证明资本积累和雇佣劳动的发展,使生产不顾消费者的需要盲目扩大,造成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它指责激烈的竞争,使小生产者破产,工人失业,社会产生两极分化,分配不公平使工人得不到应有的报酬,由此造成消费不足必然出现经济危机。经济浪漫主义者不懂得资本主义的矛盾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认为是由于接受错误理论和推行错误的经济政策造成的。因此,它把希望寄托在立法者身上,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调节财富生产和分配,保护劳动者福利。它主张的理想情况是生产者同时又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为自己或为直接消费的订货人工作,生产者不依赖不熟悉的市场,使生产和消费紧密结合。要求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保护小生产者利益,如限制竞争,限制遗产权,限制劳动日,禁止童工,实行劳动保险等。经济浪漫主义者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想保存小商品生产,企图阻止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观点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空想,是倒退的。
19世纪末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曾传播这一思潮,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一书中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 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乌托邦社会主义 ☛
经济浪漫主义

经济浪漫主义

指无视历史发展规律,将中古经济制度或小生产私有制度理想化,以对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经济思潮。产生于19世纪初产业革命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时期。它分为两种: 一是由于大机器生产排挤小生产,使小生产面临崩溃的厄运,于是,在法国和瑞士这类小生产占多数的国度出现了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幻想; 二是当时还是封建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落后国家的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在其邻国产业革命的冲击下,出现了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幻想。前者以瑞士的西斯蒙第为代表,后者以德国的亚当·缪勒为代表。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否认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本质,企图建立一种实际上比资本主义社会还要落后的理想社会。由于考察的角度不同,它们对理想社会的认识也不同。缪勒经济浪漫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 反对自然规律以及功利主义,赞赏中世纪哲学,极力主张恢复中古经济制度,把经济现象神秘化,同时还夸大国家对经济的作用。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受这种浪漫主义气息影响,以民族国家主义对抗亚当·斯密的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理论对抗斯密的价值理论,并将生产力概念无限扩大,目的是使经济落后的德国赶上并超过当时世界上先进工业国英国,争当世界霸主。西斯蒙第看到了大机器生产带来的种种弊端,并对资本主义作了伤感的批评。他把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归罪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归罪于政府因受错误思想的支配而执行的错误的自由放任政策。他以为一旦政府纠正了这些错误,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并使财富均衡地增加,贫困就会消失,幸福就会降临。他认为最美好的社会构成莫过于宗法式的农民经济和城市手工业,但他并不想使社会恢复到中世纪的状态,而是希望政府和立法者把宗法制和行会原则应用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据这种原则和规范来发展资本主义。这就是: 把资本主义企业和农场分成小作坊,把社会各个阶级都变成小私有者,即把社会经济中心放在小生产之上。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克服资本主义的矛盾以及由它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世纪末叶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也曾持有这种观点。

☚ 级差地租学说   构成价值论 ☛
000100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