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各地区之间社会生产各环节相互依存关系的量的对比关系。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 社会商品供应量和购买力的比例;人口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比例;国民经济各地区之间的比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等。经济比例的变化根本上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受社会的、历史的、自然条件的、科学技术的、经营管理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比例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关系量的对比。它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与规模。从全国来说,有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比例; 从一个部门、企业来说,又有一系列的微观经济比例。宏观经济比例主要有: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社会产品两大部类生产之间的比例,生产与建设之间的比例,工农业生产与交通运输之间的比例,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比例,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社会商品供应量与居民购买力之间的比例,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比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比例,经济建设和科、教、文、社会福利事业之间的比例,国民经济各地区之间的比例等。微观经济比例在工业内部就有冶金、电力、纺织、轻工、电子、机械等行业之间的比例,基础工业与国防工业之间的比例,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比例,等等。在各种经济比例中,最重要、最综合、最概括的是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社会产品两大部类生产之间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