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研究原始公社以后,各种社会形态中各个阶级经济学说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 经济学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已经具备完整体系的经济理论。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社会生产力极低,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只能是片断的、零星的,而不可能上升为成体系的经济学说。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逐渐出现了反映奴隶主阶级经济思想的经济学说。经济学说是一定经济制度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学说是为某一阶级或某一集团的利益服务的,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经济学说史 (History of Eco-nomic Doctrines) 是经济学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成为一家之言的独立经济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学科任务是介绍各种经济学说的理论体系和特点,研究这些经济学说产生的原因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并对它们作出科学的评价,从中总结归纳出经济学说演变的规律。 人们重视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始于资本主义社会,但真正对经济学说史进行科学的研究,则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在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各种资产阶级流派的经济学说,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资本论》的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 (郭大力译,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根据研究范围的不同,经济学说史可细分为许多分支学科。(1) 根据不同的历史分期,可分为经济学说通史和各种经济学说的断代史。(2) 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国别,可分为中国经济学说史和各种外国经济学说史。(3)根据不同阶级和不同流派的观点,可分为各种阶级和流派的经济学说史,如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等。(4) 根据不同的研究专题,可分为各种专题史,如价值学说史、剩余价值学说史、价格学说史、按劳分配学说史、再生产学说史、积累学说史、地租学说史等。一般说来,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范围介于政治经济学史和经济思想史之间,三者之间并设有公认的界限。以前出版的经济思想史和政治经济学史的著作,大多属于经济学说史的内容。 以经济学说史命名的,在国际上出版较早和影响较大的专著,可推德国的基特 (C. Gide) 和李斯特 (C.Rist)合著的《经济学说史》(《Histoiredes Doctrines Economiques》)。这本书1900年出版发行后,到1974年已再版七次。我国学者安绍芸于1929年刊行了《经济学说史纲要》。沈志远在1937年、1944年先后撰写了《近代经济学说史》和《近代经济学说史纲》两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阅读书目: 《近代经济学说史纲》沈志远著,三联书店1950年版;《经济学说史》徐毓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 《经济学说史》(上、下册)鲁友璋、李宗正主编,人民出版社1979~1983年版; 《经济学说史》吴斐丹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参〕 政治经济学史 经济思想史 古希腊经济思想/古罗马经济思想/经院哲学/公平价格/重商主义/官房学/格雷钦定律/货币金属论/货币名目论/重农学派/经济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斯密的价值学说/斯密的分工学说/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斯密教条/经济人/经济自由主义-自由放任/李嘉图的价值论/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比较成本学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银行学派/通货学派/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经济浪漫主义/乌托邦社会主义/李嘉图学派社会主义者/李嘉图学派/历史学派/萨伊的生产论、价值论和分配论/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和“四分法”/萨伊市场定律/生产费用论/曼彻斯特学派/新历史学派/制度学派/效用价值理论/戈森定律/边际效用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时差利息论/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边际生产力论/马歇尔的经济理论/新古典学派/斯拉法的经济学著作/垄断竞争经济学/资本争论/价值争论/瑞典学派 ☚ 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古希腊经济思想 ☛ 000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