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极liù jí

上下四方的极限。《庄子·大宗师》:“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之下而不为深。”

六极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指六种虚损重症。
❶指气极、血极、筋极、肌极、骨极、精极六种病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❷指气极、脉极、筋极、肉极、骨极、精极六种病证(见《备急千金要方》)。
❸指气极、肺极、脏极、筋极、骨极、肉极六种病证(见《奇效良方·痨瘵门》)。

六极

中国古代人认为的六种不幸,是上天或天子对恶的惩罚。载于《尚书·洪范》。内容是:凶短折(遇到灾害而早死)、疾、忧、贫、恶(体貌丑恶)、弱。

六极

即筋极、骨极、血极、肉极、精极、气极六种虚劳病的总称。极,通“疲”,形容虚劳的程度达于极点。实际是六组证候群。原出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详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候》:“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痛,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嗡嗡然内虚,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肉极即肌极。《千金要方》指六极为气极、脉极、筋极、肉极、骨极、精极。

六极六極liù jí

筋极、骨极、血极、精极、肉极、气极六种虚劳病的总称。此形容虚弱程度到极点。《东垣试效方·卷第一》:“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倍虚益气。”

六极liùjí

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六种极度虚损的病症。《诸病源候论·虚劳候》: “六极者, 一曰气极, 令人内虚, 五脏不足, 邪气多, 正气少, 不欲言。二曰血极, 令人无颜色, 眉发堕落, 忽忽喜忘。三曰筋极, 令人数转筋, 十指爪甲皆痛, 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 令人酸削, 齿苦痛, 手足烦疼, 不可以立, 不欲行动。五曰肌极, 令人羸瘦无润泽, 饮食不生肌肤。六曰精极, 令人少气, 噏噏然内虚,五脏气不足。发毛落, 悲伤喜忘。” 《千金要方》以六极为气极、脉极、筋极、肉极、骨极、精极。

六极

六极

六极是指六种精气耗极、邪气侵袭的慢性病证。六极名出《金匮要略》。多由脏腑劳损发展而成。《诸病源候论》:“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痠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噏噏然,内虚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极证治》:“脏实则腑无不实,腑虚则脏亦因而致虚。故六极者,由腑虚致脏虚,阴阳失度,荣卫走散,无以养筋脉皮肉骨髓,故六物皆极。极者,穷绝之谓也。” 五劳与六极关系密切,几不可分,证治均当参考。如《济生方·五劳六极论治》:“尽力谋虑成肝劳,应乎筋极;曲运神机成心劳,应乎脉极;意外过思成脾劳,应乎肉极;预事而忧成肺劳,应乎气极:矜持志节成肾劳,应乎骨极,此五劳应于五极者也。然精极者,五脏六腑之气衰,形体皆极,……邪气逆于六腑,厥于五脏,故成精极。”
(1) 筋极:症见咳则两胁下缩痛,痛甚则不可转动,脚下满不得远行,脚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烦满。多因肝血极虚,筋失所养而致。治宜养肝祛风,柔筋缓急。挟实者,治佐平肝祛风。宜木瓜散、五加皮汤加减。药如:木瓜、当归、人参、枣仁、柏子仁、五茄皮、赤芍、甘草、秦艽、羚羊角、虎胫骨、羌活、防风等。
(2) 脉极:《诸病源候论》称“血极”。症见心烦易怒,毛枯发落,唇口赤甚,或色白干燥不泽,饮食不为肌肤。多因心阴、心血极虚,脉失所营而致。治宜补益心血,清热滋阴。用麦门冬汤或地黄汤。药如:麦冬、远志、人参、黄芩、生地黄、石膏、茯神、甘草等。若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惊悸不安者,宜益血安神为主,用茯神汤或防风丸。药如:茯神、人参、远志、通草、麦冬、黄芪、桔梗、甘草等。
(3) 肉极:《诸病源候论》称“肌极”。症见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脱,汗大泄,或四肢麻木急痛,或体重怠堕,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治宜清热祛风。宜苡薏仁散。药用薏苡仁、石膏、川芎、桂心、防风、汉防己、羚羊角、赤芍药、杏仁、甘草。若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牵引肩背不可转动,动则咳嗽,胀满,留饮痰癖,大便不利者,多因脾气脾阳极虚,肌失所濡而致。治宜健脾益气,温中濡肌。宜半夏汤。药用半夏、白术、茯苓、人参、桔皮、附子、木香、桂心、大腹皮、甘草。
(4) 气极:症见咳逆气喘,面目苦肿,胸膈不利,不欲食,不欲言,常欲作怒,口燥咽干,甚则唾血。多因肺气肺阴极虚,邪气留恋,气失肃降而致。治宜清养肺气,化痰定喘。用前胡汤。药如: 前胡、半夏、杏仁、紫苏子、枳实、桔皮、桑白皮、甘草。若皮毛焦枯,津液不通,乏力,腹胀,喘息气急,昼差夜甚者,宜益肺除痰,用紫菀汤或钟乳散。药用紫菀茸、干姜、黄芪、人参、五味子、钟乳粉、杏仁、甘草。
(5) 骨极: 症见形体瘦削,面色焦枯,耳鸣齿摇,梦寤惊悸,膀胱不通,大便秘结。多由肾阴肾阳极虚,骨失所主而致。治宜滋肾温阳,健骨补髓。若肾阴极虚者,治宜滋肾养阴。用玄参汤。药用元参、生地黄、枳壳、车前子、黄芪、当归、麦门冬、白芍药、甘草。肾阳极虚者,如面肿垢黑,腰脊痠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少腹里急,或齿槁喜唾者。宜补肾温阳,强骨填髓,用鹿角丸或肾沥汤加减。药用鹿角、牛膝、猪肾、附子、川芎、牡丹皮、桂心、人参、干地黄、黄芪、当归、桑螵蛸等。
(6) 精极: 症见目视不明,齿焦发落,通身虚热,甚则耳聋,胸痛,烦躁泄精。治宜益气养血,滋阴泄热。用石斛汤。药用小草、石斛、黄芪、麦门冬、生地黄、白茯苓、玄参、甘草。如气少无力,身无膏泽、羸瘦,惊悸,目无精光,梦中遗泄,尿后遗溺,小便清白,甚则阳痿者,宜温肾填精,用磁石丸或巴戟丸加减。药用磁石、肉苁蓉、鹿茸、川续断、杜仲、柏子仁、赤石脂、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川巴戟、韭子等。
文献於五劳七伤的证治,每多合述,《医学正传》直接列为“劳极”论述。因虚损劳极,正气虚馁,故临证常虚实夹杂,表现常寒热交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圣济总录》等又强调“治疗之法,随其虚实冷热而调之”,於虚损、五劳、六极的证治颇多指导,益臻完备,可备参考。

☚ 五劳   七伤 ☛

六极liù jí

six extreme asthenia syndromes; six types of exhaustion;sixkinds of weakness

六极

六极six extremes of consumption

出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指六种过度虚损的病征,即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多因各种原因所致, 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表现为多种慢性衰弱证候。属现代中医学虚劳范畴。证治详参相关内容。

☚ 《灵枢·本神篇》   六郁 ☛
000030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