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经五丈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经五丈原(唐)温庭筠
【题解】 五丈原在岐山县南约20公里,高1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西接麦里河,东界石头河,南临棋盘山,北据渭水,形势险要,可攻可守,为古代行军布阵之要地。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驻兵于此。北面建有诸葛武侯祠,墙壁上有清刻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石碣40余方。此诗为作者名作,是其经五丈原所作的一首咏史诗,表达了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感慨。 【作者】 温庭筠,唐代诗人。一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性倨傲,好讥刺权贵,因屡举进士不第,曾为隋县尉、方城尉,咸通七年(866)为国子助教,后竟流落而终。才情绮丽,工为辞章,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并以骈文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号“三十六体”。其诗词藻华艳,为晚唐诗风代表,词则为“花间派”鼻祖,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 【注释】 ①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云雕:泛指绘有鸷鸟熊虎的战旗。绝尘:超尘。②此句用西汉周亚夫治军有方的典故来比诸葛亮。公元前158年, “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汉文帝亲往劳军,至军门,被阻不得入。帝使使节诏将军,亚夫乃传令开壁门,请皇帝按辔徐行而入,亚夫以军礼见。后代因称治军严者为“细柳营”或“柳营”。③天清杀气: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战云密布之况。关右:即关西,泛指潼关以西的广大地区。④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故言“妖星”。⑤下国:指偏居西南的蜀汉。卧龙:指诸葛亮,时号卧龙。空:白白的。寤:醒悟。⑥得鹿:古代称争夺天下为“中原逐鹿”,因以“得鹿”喻获得胜利。⑦象床宝帐:武侯祠中神龛里的陈设。⑧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刘禅的宠臣,在其怂恿下,后主失国降魏。此句讥刺,谓诸葛亮死后蜀中无人,连谯周这样的人也成了“老臣”。 经五丈原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①。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②。下国卧龙空寤主③,中原得鹿不由人④。象床宝帐无言语⑤,从此谯周是老臣⑥!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五丈原:在今陕西眉县西南斜谷口西侧。据《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记载,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伐魏,出斜谷,于此驻军屯田,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相持百馀日,八月,病卒于此。温庭筠途经此处,写下这首咏史诗。诗中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表示非常惋惜,感叹诸葛亮死后蜀国命运被主张投降的谯周所掌握,以致亡国。全诗感情强烈,爱憎分明。风骨遒劲,意境明朗。为唐诗中咏诸葛亮的名篇之一。 【注释】 ①二句意谓蜀国的骑兵高举画有熊虎和鸷鸟的旗帜迅速北进,诸葛亮屯兵的营垒对魏国造成强大的压力。铁马:强劲的骑兵。云雕:画有熊虎和鸷鸟的旗帜。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极快。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将军周亚夫驻兵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军纪严明。此处以周亚夫的细柳营比喻诸葛亮在五丈原的营垒。汉宫:借指魏国朝廷。②二句意谓正当天高气清季节战争气氛聚集在关西之时,半夜里灾星却照临到渭水边。天清:点明季节是秋天,杀气:战争气氛。关右:关西,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妖星:灾星。《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说:诸葛亮临死时,“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渭滨:五丈原在渭水之南。③此句意谓蜀国的卧龙想开导后主使他从睡梦中醒寤徒然费心。下国:指蜀国。春秋时称中原齐晋等诸侯国为上国,称吴楚等蛮夷之国为下国。三国时蜀国偏处西南,故称之为“下国”。卧龙:指诸葛亮。《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记载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空:徒然,白白地。寤:睡醒。主:指蜀汉后主刘禅。④此句意谓争夺中原得到胜利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言外之意是诸葛亮伐魏未能成功不是他未尽力。得鹿:比喻得到胜利。⑤此句意谓供奉在祠庙象牙床上宝帐里面的诸葛亮神像已不能说话。⑥此句意谓诸葛亮死后,主张投降的谯周就成了朝廷的支柱。谯周(201—270),字允南,历任蜀国中散大夫、光禄大夫。诸葛亮死后,为后主所宠信。炎兴元年(263),魏将邓艾攻蜀,他劝后主刘禅降魏,蜀汉亡,他受魏封为阳城亭侯。老臣:本是杜甫称赞诸葛亮的话(见《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此处称谯周为“老臣”有讥诮之意,讥诮他背叛诸葛亮的遗志,沈德潜《唐诗别裁》称“诮之比于痛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