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Zhonghua Quanguo Tiyu Xiejinhui

体育社团。1924年5月在武昌举行第3届全运会时,经全国5区体育联合会代表倡议,拟成立由中国人组成的全国性体育组织,并推选出8名委员进行筹备;同年8月,由参加在南京举行的 “中华教育改进社” 年会的各地体联代表集会,正式成立。其宗旨是: 联合全国体育团体,以促进国民体育; 提倡全国之业余运动,并增进运动道德; 主持全国及国际间之体育比赛事项; 订定业余运动员之资格;
审定各项运动规则。该会承认全国学校区分队第1次体育同盟会为雏形,并以第1届全运会召开日期 (1910年10月18日)为成立纪念日;设董事会与评议会,办事机构设在上海;王正廷任名誉会长,张伯苓任董事长,沈嗣良和董守义先后任总干事。协同有关部门筹办了旧中国第4~7届全国运动会和第8届远东运动会,以及筹组参加第7~10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国代表队。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国家奥委会。此后,又先后加入了远东体育协会、国际足球联合会、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国际草地网球联合会及国际体操联合会等。最初包括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5区,1933年后改以全国各省、市及海外华侨团体为会员。协进会除参与筹办第4~7届全运会,选拔参加远东运动会、奥运会戴维斯杯网球赛选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体育活动外,还审编各项运动规则,审订全国田径、游泳最高纪录。1935年1月起发行《体育季刊》。1941年被正式批准为社会团体。1949年在北京召开理事会,协进会一分为二,在大陆的部分宣布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在台湾的部分仍沿用旧名。协进会成立之初既无固定的经费,也无固定的会址,暂用上海申报馆的房子办公。协进会的成立,标志着外国人控制中国体育竞赛活动的终结和中国自己管理运动竞赛的开始。它在推动全国体育运动竞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加强国际联系、组织参加国际体育活动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24年8月成立的协进会部分董事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的全国性体育社团。1924年8月成立于南京,办事机构设上海。名誉会长张伯岑、王正廷,沈嗣良、董守义先后任总干事。协同有关部门从1930年~1948年期间筹办了当时的第四届至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筹组参加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国家奥委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迁重庆,1939年2月在重庆复会,会址在重庆大田湾。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迁回南京,1949年10月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重庆期间,主要进行筹建地方体协分会、出版 《体育通讯》、指导和协助体协重庆等地分会组织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运动会、协助教育部门举办暑期体育教师训练班等工作,积极地推动了中国西部体育的开展。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127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民国时期全国综合性体育团体。“壬戌学制”实施后,欧美近代体育发展到社会,田径、球类传播到全国城市;建立全国性体育团体,已形成中国社会需要。1924年5月在民国第三届全运会上,体育界人士纷纷提出上述倡议;建立了筹备组织;同年8月通过了协会章程,推举张伯苓、王正廷为名誉会长,沈嗣良为名誉主任干事,董守义等15人为董事,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建会后举办了第四至七届全国运动会与全国分区足球、网球竞赛,筹办了第八届远东运动会;选拔国家体育代表队参加远东运动会、奥运会;审定各项竞赛规则及全国田径、游泳最高记录;出版《体育季刊》等大量工作,在促进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

☚ 中国武术协会   中国当代体育组织领导体系 ☛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体育社会团体。1924年成立。其雏形为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其纪念日为1910年10月18日旧中国首届全运会召开日。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国家奥委会。1949年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