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纽芬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纽芬兰Neufoundland省名。 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纽浮恩得兰得、纽芳兰。在今加拿大最东北部。其名英语意为新发现的陆地。公元1497年,热那亚—威尼斯航海家卡伯特为英国发现了纽芬兰岛,由此引起国际上对该岛主权的争夺。1713年和1783年,英、法两国经两次签约,确认英国对该岛的主权。182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864~1869年间参加了成立加拿大联邦的讨论,但直至1949年才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 纽芬兰潮在这里涨, 潮在这里落; 并不伴着沉闷,缺少雄健的踏浪 在这荒无人烟的海岸 受着约束流淌—— 被月亮驱赶穿过永恒 进攻当撤退的循环; 而带着生命欲望的一击 在顽固的大门前碰撞, 它们可以 在人类心脏的水闸下奔流 在脉搏当神经的悸动下跳跃 教给大海雄壮的声音 学会新的洪水带来的和谐, 大瀑布的轰鸣 海潮温柔的排浪 拍击着有弹力的岸边 或者那古老的弦乐破碎的节奏 沿着幽暗的通道 那里曾走过真正的火。 海滩的海藻是红的, 殷红如心房的血液, 潮水或太阳也无力 漂白它的颜色。 它在峡谷线之上 聚集成一堆 它扎根于岩石的结缝, 它缠绕着一块晶石 它覆盖住一片残舵, 它殷红如心房的血液 象海盐般咸涩。 风儿在这里吹起, 风儿在这里停歇, 没有那狂热、异样的咆哮 徒劳地跑过无人涉足的海岸, 但带着熟悉的呼吸 与生命结成同伴 同春天的希望遥相呼应 伴着收获的气息扑鼻而来。 它们与大海的银笛一道吹响, 它们与人的心肺一道呼吸, 它们同大海的浪潮一体, 它们同心的浪潮一体。 它们与黎明的高八音鸣奏, 它们与黄昏的缓板消失, 它们的双手充满了溢流, 右手是生命之粮, 左手是死亡之水。 在轰鸣声中粉碎 晶石与水草 是贝壳的交织; 一些长着青铜外壳的背脊 青瓷的面孔; 一些被海滩的石块 冲压成玉石碎片; 一些长着螺旋式的裂纹 在海滩上展开织艺 在玛瑙的心中展开丰裕的纹路; 其余的身上仍无痕迹, 在风的过往中窃窃私语。 岩石在这里 同风同潮相会—— 并非只为你来我往 盲目交换 激起无情大海的轰响; 但它懂得进攻的思想, 一匍一纵然后是迅速的窃取, 绷紧了波浪的肌腱。 它们在这里从两翼包抄海港, 紧盯着门槛上 圣坛和家中的火焰, 或者就象一条家犬, 热情无比, 万无一失地守卫庭院。 海潮、海风、海岩, 海草、海贝 还有破碎的晶石—— 讲述着一个故事: 关于人类的脉搏 关于火焰永恒的通路, 关于夜尽的残梦, 关于暴风雨中微启的门。 (汤潮 译) 一九四五年, 约·普拉特出版了他著名的诗集《纽芬兰诗》, 藉此开辟了加拿大现代当代诗歌的新时代,《纽芬兰》这首诗是这本由多首短诗组成的集子中的杰作,从中我们可以一睹作为加拿大现代主义运动发轫者普拉特的风采。 纽芬兰是地处大西洋边缘的一个大岛,这里一年四季中寒流、暖流交汇来去,气候多变。也许是这样的环境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启迪了诗人的思维。看! 海潮“带着生命欲望的一击/在顽固的大门前碰撞/它们可以/在人类心脏的水闸下奔流/在脉搏当神经的悸动下跳动/教给大海雄壮的声音/学会新的洪水带来的和谐”。这是何等的气势!民族的进步。人类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进行不懈的、百折不挠的努力,并且要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新的社会生态。对于殷红的海藻来说,“潮水或太阳也无力/漂白它的颜色”,这就是海藻的鲜明的个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根植于岩石的结缝/缠绕着一块晶石/复盖住一片残舵”,这就是海藻的顽强的生命力!潮涨潮落, 风起风歇,海风虽然没有海潮那样的气势,但是它“与生命结成同伴/同春天的希望遥相呼应/伴着收获的气息扑鼻而来”,在自然的进程中,海风是和海潮一起立于拼搏的前锋行列中的。而海贝、晶石是怎样的情形呢?它们受到海浪、石块的冲压推挤,“在轰鸣声中粉碎”,然而弱小的自身不甘寂寞,它们“在海滩上展开织艺/在玛瑙的心中展开丰裕的纹路”,悄悄地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尽管有的同类“身上仍无痕迹”,沧海桑田、大浪淘沙, 这些同类最终还是一些毫无色泽的石子而必将遭到淘汰。在诗人的笔下, 海岩显然是又一种机灵、警醒的形象了。“它懂得进攻的思想/一匍一纵然后是迅速的窃取/绷紧了波浪的肌腱”轻捷迅猛, 活灵活现,这种不落窠臼的刻画简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 虽然诗人后来并不是加拿大现代派运动的成员, 但是《纽芬兰诗》集却是加拿大现代主义的开山作品。新颖而丰富的想象, 大量的象征、暗示、通感、变形等手法的运用是现代派诗作的一般特点。 《纽芬兰》当属此列。海潮本来是受月球的引力作用而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而诗人却说是“被月亮驱赶穿过永恒/进攻当撤退的循环”,这一笔夸张手法使得语言充满了张力和活力。海潮拍打岸边的节奏应该是属于人的听觉的,而在诗人的笔下却“沿着幽暗的通道/那里曾走过真正的火”, 这一笔通感与暗示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意味无穷。海边的岩石是静止不动的, 诗人却把它描绘成“象一条家犬/热情无比/万无一失地守卫庭院”,这样就达到了栩栩如生的效果。 这首诗初读起来似乎给我们一个印象:散。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这里, 在我们欣赏时需要一个“完形操作”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完形”,强调形的整体性,而这个整体性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滕守尧: 《审美心理描述》第99页), 因此, 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不能把诗人所铺排的意象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 只有我们审美经验的积极介入,才有审美判断成功的可能。正如中国早期现代派的成员施蛰存曾经强调的, 现代派的诗就是要用“现代的诗形”来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现代派诗人的主观情感及其生活体验是和时代的发展、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中的意象都是诗人的主观理智与情感的外在观照。气势磅礴、勇猛进击的海潮,和海潮结伴一起呼唤春天的海风,还有弱小而自强的海贝等都是人类生息不已、拓荒不止的精神之形象。只要人类不断奋斗,希望之火就永远不灭, “火焰”就会有“永恒的通路”。看!暴风雨中不是已经有了一扇“微启的门”了吗? ! (姜长嵘) 纽芬兰Newfoundland北美洲东海岸外大西洋岛屿。面积11.1万平方公里。东南为纽芬兰浅滩,冷暖流在此交汇,为世界最大渔场之一。 纽芬兰 纽芬兰(1)北美洲东海岸外大西洋岛屿,西临圣劳伦斯湾,属加拿大纽芬兰省。北从贝尔岛海峡与拉布多半岛相望,西南以卡博特海峡和新斯科舍半岛相隔。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 (1971年)。大部分为低高源。沿海多属60米以上的悬崖,内陆岩石裸露,最高点海拔813米,多湖泊。主要海流均东北流注于大西洋。海岸曲折,多半岛、海湾。东南为纽芬兰浅滩,是世界最大的渔场之一。属寒冷大陆气候。冬冷夏凉,较湿润,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大部分地区生长针叶林,有铜、银、萤石、石棉等矿藏。工业有鱼产品加工和造纸等。(2) 加拿大东部的一省。由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半岛东部组成,两者之间被贝尔岛海峡隔开,最狭处仅15公里,面积40.2万平方公里,人口55.7万 (1976年)。行政中心为圣约翰斯。纽芬兰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1583年为英国占有,1949年为加拿大的一个省。气候寒冷湿润,海岸曲折,年降水量500~1500毫米,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森林约占一半面积。富藏水利。主要河流哈米尔顿河上建有巨大水利发电站。拉布拉多西部的诺布湖附近一带生产铁矿石,产量占全国的50%。主要工业有造纸、纸浆、水产加工等。渔业颇盛。主要城市有圣约翰斯、科纳布鲁克。 ☚ 纽伦堡 纬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