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纹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纹银 亦叫“足纹”。清朝法定的一种银两的标准成色。当时认为纹银成色很高,有“十成足纹”之称。民间完纳钱粮,都要以纹银为标准,其他银两须各按成色折合计算。但纹银实际上是一种有名无实的虚银两。根据化验,其成色为935.374‰,较之各地流通的宝银成色为低。因此,宝银折成纹银时,可申水(升水)。如上海的二七宝银每枚重漕平50两,折成纹银时,可申水2两3钱,亦即可折合纹银52两7钱。 纹银vəŋ24 iŋ24中国旧时使用的标准银,称足银或官银。《铡美案》包拯:“给你~三百两,拿回家去务庄田,打发儿子把学上,只可上学莫做官。” 包拯说的银即官银。民间银多不是足银,所以上交官府时要 “耗羡”。另有比纹银含量高的称宝银,清固原三边宝银漕平五十两折合纹银五十二两七钱。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金銀幣部 > 銀幣 > 足紋 > 紋銀 紋銀 wényín 即足紋。 纹银wén yín旧时金银业谓经过熔炼加工的白银。《切口·金银业》:“纹银: 炼后之银子也。” 好银子 好银子精美的银:镣金 另见:价值 钱 货币 ☚ 银子 宝物 ☛ 银币 银币银钞 银货 银钱 ☚ 金属货币 利润 ☛ 纹银 纹银明代产生的银两名称。常曰“足色纹银”,其实并非足色。据计算,实银两成色依次为纯银(1000‰)、足银(990‰以上)、纹银(930‰以上)、标准银(900‰以上)。纹银实际成色大约仅有935.374‰,所以习惯上每百两纹银必须升水六两才算等于足银。各地实际流通的宝银多半比纹银的成色高,折合标准纹银要有升水。由于各地衡量标准不一,升水数量亦有别。例如汉口通用的“二四宝银”,每锭50两重的元宝须升水2两4钱,合纹银52两4钱。其他如二六宝银、二七宝银、二八宝银者,以此类推。 ☚ 平 足银 ☛ 纹银 纹银一种假想的标准银。《金瓶梅》第五六回: “都是三五钱一块的零碎纹银。”《清朝文献通考·钱币四》乾隆十年: “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其用银之处,官司所发,例以纹银。至商民行使,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遇有交易,皆按照十成足纹,递相核算”实际上,纹银成色低于各地流通的元宝成色,故元宝折成纹银时例须申水。由于各地衡量标准不同,申水数量亦有别。据近人化验计算,纹银的成色应为935.374%。 ☚ 锞子 足纹 ☛ 纹银 纹银亦称“足纹”。中国旧时的一种标准银。《金瓶梅》 第五六回:“都是三五钱一块的零碎纹银。”《清朝文献通考·钱币四》乾隆十年:“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其用银之处,官司所发,例以纹银。至商民行使,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遇有交易,皆按照十成足纹,递相核算。”前者所说“纹银”,是指实际用的银子的成色高。后者所说的“十足纹银”,是认为纹银成色很高,成为一种假想的标准银。事实上,据近人化验计算,纹银的成色为935. 374‰,低于各地流通的元宝成色,故元宝折成纹银时例须升水。由于各地衡量标准不同,升水数量亦有别。如上海的二七宝银,每枚重漕平50两,折成纹银时,升水2.7两,即折合52.7两。 ☚ 银锭 银元 ☛ 纹银wen yin【旧语】fine silver 纹银wen yinfine silver 纹银亦叫“”足纹”。清朝法定的一种银两的标准成色,是一种有名无实的虚银两。民间完纳钱粮,要以纹银为标准,其它银两须各按银两的成色折合计算。当时认为纹银成色很高,有“十成足纹”之称。但根据化验,纹银成色为935.374‰,较之各地流通的宝银成色为低。因此,宝银折成纹银时,例须申水(升水)。如上海的二七宝银每枚重漕平50两,折成纹银时,可申水2两7钱,亦即可折合纹银52两7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