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纪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纪德1869—1951Andre Gide法国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生于巴黎的资产阶级家庭。以反叛传统的道德和探索非常规的态度和行为而知名。认为每个人必须按自己本性生活,因而现存的宗教和社会法规是不自然和危险的。把导向建设性行动的个人自由看作唯一的有益之物。1891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安德烈·瓦尔特的纪事簿》。1902年因出版无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表现极端个人主义的小说《背德者》而以“纪德主义”闻名于世。1908年帮助创办《新法兰西评论》和加里玛出版社。1927—1928年旅游刚果、乍得后,发表谴责殖民主义罪行的《刚果游记》。后来的作品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强烈不满。1930年起表示赞同社会主义理论,但又反对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现实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政治观点摇摆。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主要作品还有《于里安游记》、《地上的食粮》、《窄门》、《梵蒂冈的地窖》、《田园交响乐》、《如果种子不死》、《伪币制造者》等。 纪德 纪德(1845—1922)字子修,姓吴扎拉氏,满洲正白旗人。幼从回民王某学弹腿、花拳,1865年入清廷护军营卫士,1867年升任护军校。时值杨露禅、刘士俊设教京师,遂从刘学岳氏散手,从杨学太极十三势。习之既久,豁然会通,功力纯厚,“跳跃如虎”,“以臂挡车轮(米车),轮过而臂不伤”,“推手发劲,坚实缜密”,继为神机营技艺队教习。1891年授“侍卫”职, 赴中俄边界驻防5年。进入民国后, 曾先后被聘为北京体育研究社、高等师范学校、医学专门学校、京师第一中学校、北京体育学校等校武术教师、教授。 ☚ 王正谊 刘奇兰 ☛ 纪德1869—1951Andre Gide法国作家。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早期作品《安德烈·瓦尔特诗集》、小说《于里安游记》等具有象征主义色彩。后信奉尼采学说,蔑视一切现存的秩序与道德,崇尚唯美主义和“无目的行动”哲学,创作了《泥泽》、《人间粮食》、《无视道德的人》、《梵蒂冈的地窖》、《田园交响乐》等作品。晚期创作的小说《伪币制造者》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怀疑与不满情绪。还写有《借题发挥集》、《新借题集》、《偶感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评论集。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纪德 纪德1869—1951Gide,Andre法国作家。1869年生在巴黎。父亲是法学教授,母亲出身于大资产阶级家庭。童年受家庭的宗教影响很深。1880年父亲逝世后,他的表姊妹成为他信赖的朋友。15岁同表妹玛德琳纳相爱,激起他的进取心和赞美英雄的信念。20岁时与保尔·瓦莱里结为终生好友,同时在巴黎参加马拉梅和埃雷迪亚家里举办的“星期二茶话会”。1909年与朋友们创办《新法兰西评论》,对现代法国文学影响很大。1897年他第一部重要作品散文诗集《人间食粮》问世,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强烈感受。虽然该作品具有浓重的象征主义色彩,但他本人并不满意内容空乏、只注重形式、崇尚黑暗与幻想的象征主义作品。代表他的思想和形式统一的作品有《蔑视道德的人》、《窄门》和《田园交响乐》。这些作品注重心理刻画,文笔细腻,形式完美。1914年出版的《梵蒂冈的地窖》,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思想混乱情绪,以及青年们厌恶社会生活,强烈要求个人绝对自由的倾向。以后发表的《刚果之行》和《从乍得归来》,对殖民主义的罪恶进行了揭露。1932年他宣称信奉共产主义,但他访问苏联后却对苏联进行批评。纪德还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在他的《借题发挥集》、《偶感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论文集中,阐述了他对文学、美学、道德以及文化方面的见解。尤其是他的《日记》对当代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晚年他出版的《忒修斯》是他的思想的总结。194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罗兰 普鲁斯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