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级差地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级差地租jí chā dì zūдифференцрованная земéльная рéнта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of land

耕种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它的源泉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级差地租的形成是同土地的等级有联系的。就农业土地(如耕地)来说, 由于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而有优、中、劣不同的等级。同量资本投在不同等级的土地上, 或者同量的几笔资本连续投入同一块土地, 所获得的产量是不同的, 从而不同等级土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同。耕种劣等地的投资多,产量低,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 耕种优等地的投资少,产量高,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也像工业品一样, 由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 那么, 劣等地所生产的产品, 它的生产价格就会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经营这种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将得不到平均利润, 从而放弃经营劣等地。劣等地若不投入生产, 农产品供不应求,其价格就要上涨,以致涨到与劣等地产品的生产价格相等, 农业资本家才愿意去经营。这样,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能不由劣等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由于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 便可取得一部分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转到土地所有者手里就成为级差地租。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之所以由劣等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 是因为存在土地经营的垄断。土地的数量, 尤其是优等地和中等地数量是有限的, 耕种这些土地所生产的产品不足以满足社会需要。当优等地和中等地被某些资本家租种之后, 这些资本家就获得了对这种土地经营的垄断,别人不能再来经营。为了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 只好去租种劣等地从而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假如土地数量是无限的, 优等地、中等地取之不尽, 不存在土地经营的垄断, 那么,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也就不会由劣等地产品的生产价格来决定, 而会以优等地或中等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从而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也就不可能取得一部分超额利润,并定期向土地所有者交付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形式 按其形成的基础不同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级差地租Ⅰ)是同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有关的级差地租;第二种形式(级差地租Ⅱ)是同在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所引起的不同劳动生产率有关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Ⅰ 耕种肥力较高或位置较好的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等量资本和劳动投入肥沃程度不同的相等面积的土地上, 由于其劳动生产率不同, 土地产量不同, 单位产品的生产价格就不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这样,经营优等地、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除获得平均利润外,还可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被土地所有者占有,就成为级差地租Ⅰ的第一种情况(表1)。

表 1 级差地租Ⅰ的第一种情况(举例)

土地等级投入资本
(元)
平均利润
(元)
产 量
(千克)
个别生产价格(元)社会生产价格(元)级差地租Ⅰ
(元)
全部产品每100
千克
每100
千克
全部产品
劣 等 地
中 等 地
优 等 地
50
50
50
10
10
10
400
500
600
60
60
60
15
12
10
15
15
15
60
75
90
0
15
30

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也会影响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在其他条件(如土地肥沃程度、产量)相同的情况下,距离市场近的土地,销售产品和购买生产资料所支出的运输费用少,因而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反之,距离市场远的土地,各种运输费用多,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距离市场最远的土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这样,经营距离市场较近土地的农业资本家,除获得平均利润外,还可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被土地所有者占有,就成为级差地租Ⅰ的第二种情况(表2)。

表2 级差地租Ⅰ的第二种情况(举例)

土地
位置
距离市场
里程(公里)
产量
(千克)
投入资本(元)平均
利润
(元)
当地的
个别生
产价格
(元)
社会生
产价格
(元)
级差地租Ⅰ
(元)
生产资
料消耗
购进
生产资
料运费
农产品
运销费
工资合计


20
10
5
400
400
400
50
50
50
5.0
2.5
1.25
5.0
2.5
1.25
10
10
10
70.0
65.0
62.5
14.0
13.0
12.5
84
78
75
84
84
84
0
6
9

级差地租Ⅱ 由于连续投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各个资本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投资于农业生产,如果不是实行粗放经营方式,即把资本分散投在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的各个地块上,而是实行集约经营方式,即在同一块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资本,那么,追加投入同一块土地上的各个投资,仍然会形成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不论在劣等地或中等地、优等地上追加投资,这种追加投资的生产率只要与劣等地初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就会形成超额利润。假定农业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最初投资50元,生产400千克粮食,平均利润为10元,农产品价格为60元,因无超额利润, 也没有级差地租。农业资本家为了提高产量,在这块土地上追加投资50元,用于添置机器设备、追加肥料和加强管理,结果增产500千克粮食。在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500千克粮食的利润总额为25元,除了10元平均利润外, 尚有15元的超额利润。这笔超额利润若不留归农业资本家而被土地所有者拿走,就形成级差地租Ⅱ。如果不只是在劣等地追加投资,还在中等地、优等地追加投资,那么,中等地、优等地追加投资所生产的产量同各自初次投资的产量比较,无论是相等或增加,都可以形成级差地租Ⅱ。现在假定在中等地、优等地追加投资增产的数量仍等于各自初次投资的产量,可用表3说明。

表3 级差地租Ⅱ(举例)

土地
等 级
投入资本
(元)
平均
利润
(元)
产量
(千克)
个别生产价格(元)社会生产价格(元)级差地租(元)
全部产品每100千克每100千克全部产品
劣等地50
追加50
10
10
400
500
60
60
15
12
15
15
60
75
015
中等地50
追加50
10
10
500
500
60
60
12
12
15
15
75
75
1515
优等地50
追加50
10
10
600
600
60
60
10
10
15
15
90
90
3030

由追加投资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Ⅱ的实体。但这种超额利润是否转化和依何种程度转化为级差地租Ⅱ,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租约的签订。一般说来,这个超额利润,如果在租约签订之后才产生的,在租约有效期间,它就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占有。但租约一旦满期,土地所有者就会考虑追加投资的利益,在缔结新的租约时,提高地租额,使这个超额利润部分地或全部地转化为级差地租Ⅱ。因此,农业资本家总希望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他们之间存在着争夺超额利润的矛盾。
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从历史上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能够投入农业中的资本数量还比较小,而可以利用的耕地相对来说则比较多,当时大都采取粗放经营,由此而产生的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级差地租主要是级差地租Ⅰ。后来, 由于可垦荒地日益减少,扩大耕地面积越来越困难,加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资本积累增多,农业技术日益进步,为实行集约经营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因而大量资本便追加投入肥力和位置各不相同的各级土地,导致级差地租Ⅱ的产生。从级差地租的运动来看,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同样要以土地肥力的差别为条件。追加投资能否提供以及能够提供多少级差地租Ⅱ, 要取决于追加投资的生产率同劣等地投资的生产率的差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追加投资的生产率越高, 由这种投资所获得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与由劣等地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就越大, 因而追加投资所能提供的级差地租Ⅱ的量也就越多。反之,追加投资所提供的级差地租Ⅱ的量就越少。可见级差地租Ⅱ同级差地租Ⅰ一样, 实质上也是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 都是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所不同的是, 级差地租Ⅰ是生产率不同的各等量资本同时投在不同等级的地块上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 级差地租Ⅱ则是生产率不同的各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块土地上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 供作农业生产的土地, 也还因为土地肥力和位置的不同, 以及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同, 而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这样, 在肥力较高、位置较优的土地上的劳动, 就能创造级差地租Ⅰ: 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土地上的劳动, 就能够创造级差地租Ⅱ。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持这种意见者又认为, 级差地租并不同于级差土地收入,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一般地说, 级差土地收入只是级差地租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land rent

土地所有者占有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这种地租的形成与土地的等级差别有关。同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相联系的称级差地租第一形式(级差地租Ⅰ);同在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引起不同的生产率相联系的称为级差地租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物,它的源泉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又称为级差土地收益,与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不同,它不反映剥削关系,构成级差地租的超额收益,仍归劳动者享用。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jicha dizu

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由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而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由于它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所以称为级差地租。
在农业经营中,土地的优劣程度不同。农业资本家将等量的资本投在不同的土地上,产量不同,因而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不同。优等地上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劣等地上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同工业品一样,由中等生产条件决定,在劣等地上从事经营的农业资本家就得不到平均利润,劣等地就会退出耕种。但是,土地是有限的,有人耕种了优等地和中等地,其他人只能去耕种劣等地,从而形成土地经营上的垄断。如果劣等地退出耕种,农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价格会上涨,并要涨到耕种劣等地也能得平均利润,劣等地投入耕种为止。所以,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劣等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这样,在优等地和中等地上从事经营,会产生超额利润。但是,这部分超额利润通常要转到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形成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又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级差地租Ⅰ)是同土地肥力不同和土地位置不同相联系的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经营上的垄断,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因而在肥力较优的土地上从事经营,可以得到超额利润。同样,经营距离市场较近的土地,所需运费少,也可以得到超额利润。这种由于土地肥力不同和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式(级差地租Ⅱ)是对土地追加投资而造成的不同劳动生产率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例如,在劣等地上追加投资,由于劳动投入增加和采用新技术,产量高于劣等地上原有等量投资的产量,因而追加投资可以产生超额利润。在中等地和优等地上追加投资更容易生产出超过劣等地的产量,产生超额利润。在租约期内,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归农业资本家所有。在签订新租约时,大土地所有者会考虑到追加投资的收益,提高地租额,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就全部或部分转到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形成级差地租Ⅱ。
总之,级差地租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它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垄断,它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 资本主义地租   级差地租Ⅰ ☛

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之一。经营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交给大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因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级差地租。其来源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式。参见“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Land Rent

“绝对地租”的对称。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级差地租

因为土地的优劣等级不同,而由耕种较优土地所带来的地租。由于土地条件的不同,花费同量的劳动,所得到的农产品产量是不同的。耕种劣等地,劳动生产率低,产量低,个别生产价格高;而耕种较好的土地,劳动生产率高,产量也高,个别生产价格就低。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农产品供不应求,那么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这样,经营中等地和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农业劳动者借助较优土地所创造的这部分超额利润,经土地资本家而转到土地所有者手中。土地的优劣等级主要由两种因素决定:一是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好坏,二是在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而形成的不同劳动生产率。由前种因素带来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Ⅰ”,由后种因素带来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

经营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租金。它是与土地等级优劣不同相联系的。
以农业生产而论,同量资本投入等级优、劣不同的等量土地,便有不同的生产率,从而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等。优、中等土地的低,劣等土地的高,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又决定于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因为,优、中等地数量有限,又已被先租种的资本家垄断了经营,这些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不够满足社会需要,价格就会上涨,当价格涨到与劣等地产品的生产价格相等,经营劣等地的资本家也能获得平均利润,劣等地就会被耕种,农产品的供求便会趋于平衡。这样,优、中等地的农产品按照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会得到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由于土地私有权而转到了土地所有者手中,成为级差地租。由此可见,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而其形成的条件是土地优劣的等级差别,其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垄断。
级差地租按其形成的条件不同,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级差地租Ⅰ)是与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差别有关的级差地租; 第二种形式(级差地租Ⅱ)是与在同一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引起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农场主由于使用较好土地,从而将获得的超额利润交纳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其来源是农场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此和绝对地租相同,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于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的有限性,社会不仅需要使用好地、中等地,同时也需要使用劣等地进行生产,因此,使用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同样要求获得平均利润,从而使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成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在这种条件下,经营好地和中等地的农场主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有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第一形式(即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第二形式(即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所产生的。

☚ 纯粹竞争   卖方市场 ☛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由于土地等级的不同而引起的数量不等的地租。或者说,是由租用较好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土地质量的差别,是级差地租产生的自然基础。租地者把等量资本投向优等和中等地,比在劣等地上能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低的个别生产价格。在按照由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产品时,租地者获得的平均利润以外的超额利润转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即形成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民工人的剩余劳动。它分为两种:(1)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形成的。(2)级差地租Ⅱ,是由在同一块地上各连续投资的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形成的,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由于各级土地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 绝对地租   城市土地级差收益 ☛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又称级差土地收入。指因占有条件好的土地而获得的额外纯收入。分级差地租Ⅰ和Ⅱ。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一般分配原则: (1) 只与城市土地位置有关而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所产生的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Ⅰ全部归国家所有; (2) 由国家对土地的追加投资形成的级差地租Ⅱ也归国家所有; (3) 由企业直接追加投资所产生的级差地租Ⅱ,归企业所有。

☚ 垄断地租   城市土地级差收益 ☛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由于耕种的土地优劣等级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有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和社会主义级差地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而转归于大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来自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在农业中,土地存在着好坏差别。在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投入同量资本,会有不同的生产率。经营生产条件较差的土地,劳动生产率低,产量少,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 经营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劳动生产率高,产量多,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由于天然存在的土地数量有限,好地数量更为有限,又被一些资本家垄断经营。仅仅依靠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农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还必须投资经营劣等地。但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必须获得平均利润,否则资本家就会退出农业经营,造成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涨。这种价格上涨的趋势,只有当投资于劣等地也能获得平均利润时,才会停止。因此,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地上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这样,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生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就都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能够从中经常获得超额利润。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这部分超额利润就转到土地所有者手里,形成级差地租。可见,土地的等级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土地的有限性及由此引起的经营上的垄断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根本原因,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级差地租的源泉。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而有两种形式: 由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Ⅰ,因为在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而有不同生产率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在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地段和矿山由于条件优劣等级不同,也会有级差地租。这种级差地租和农业级差地租受相同规律支配。社会主义级差地租,亦称“级差土地收入”。是指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因土地条件较优而获得的额外收入。不同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由于占有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以及在土地上追加投资而形成的生产率不同,在等量土地上投入等量劳动和资金,所得收入也不相同。那些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以及投资生产率较高的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可以获得额外收入,形成级差地租。

☚ 资本主义地租   级差地租Ⅰ ☛

级差地租ji cha di zu

differential(land) rent

级差地租

differential land ren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