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砚
青州红丝石,唐、宋时即负盛誉。宋代唐彦猷《砚录》谓:“红丝石产于益都西四十里之黑山”;清《青州府志》、《临朐县志》称“红丝石产于临朐县南之老崖崮”。实地考察,两地均蕴此石,而老崖崮蕴量较丰。红丝石色泽艳而不浮,红紫相间的丝纹绮丽多姿,意趣天成;石质坚实滋润,叩之声如金玉,不渗水,不渍墨,所制砚石,积墨数日不干。宋姚令威《西溪丛话》称:“……王建宫词中之红砚即红丝砚,柳公权亦喜用青州红丝砚;江南李氏(南唐)时尤重之。”又说“欧阳公(修)《砚谱》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柯斧山石第二,歙州龙尾山石第三”。唐彦猷《砚录》中评述:“红丝石中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其声清悦。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此石之至灵者,非他石可与较,故列于首云”。但历代均系民间或少数文士墨客采制自用,故流传极少。直至1966年,在工艺美术专家石可指导帮助下,临朐县工艺品厂始搜罗历代资料,继承发展,使久负盛名的红丝砚得以复苏并形成批量生产,同时又研制成镇纸、笔筒、笔架、印泥盒、水盂、墨床、墨盒、名片盒等新品类;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红丝砚和红丝石刻制品的盛名,再度得到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