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Mào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平度,山西之晋城,甘肃之永登,上海之松江,江西之宜丰,湖南之冷水江,四川之长寿、合江,云南之邱北,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载; 《姓氏考略》 注其源: ❶ “楚蚡冒之后。如皋冒姓,自宋至今为茂族。” 此当系出芈姓; ❷一云:“为媢姓所改。” 元代有冒致中,海陵人,元末为两淮盐运使;明代有冒政,都御史,巡抚宁夏;清代有冒襄,如皋人。 冒1.mào ❶覆蓋。孔臧《楊柳賦》:“規方冒乎半頃,清室莫與比深。”馬融《長笛賦》:“漂凌絲簧,覆冒鼓鐘。” ❷冒失,不審慎。孔臧《諫格虎賦》:“怖駭內懷,迷冒怔忪。” ❸蒙受,遭遇。揚雄《太玄賦》:“豈愒寵以冒災兮,將噬臍之不及。” ❹通“媢”,嫉妒。張衡《思玄賦》:“彼無合其何傷兮,患眾偽之冒真。” ❺通“芼”,用菜雜肉爲羹。枚乘《七發》:“肥狗之和,冒以山膚。” ❻舊讀mèi。見“毒冒”。 2.mò 見下。 冒 冒1611—1693字辟疆, 号巢民。如皋(今属江苏)人。明末副贡。授台州推官,不赴。明亡后隐居不仕,一再拒绝清朝官吏的荐举。死后学者私谥潜孝先生。能诗文,以清丽见长。有《巢民诗集、文集》等。另编有《同人集》。 ☚ 贺贻孙 周亮工 ☛ 冒 《说文》:“冒,冢而前也。”段注:“冢者覆也。引伸之有所干犯而不顾亦曰冒,如假冒,如冒白刃,如贪冒是也。” 1.通“媢” mao [例一] 《尚书·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冒疾,嫉妒,《礼记·大学》作“媢嫉”。冒通“媢”。 [例二] 《吕氏春秋·明理》:“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注:“冒,嫉也。” 冒,明母、幽部;媢,明母、幽部。明母双声,幽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冃” mao [例] 《尚书大传》:“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上有冒,指头上有帽子。冃即“帽”的古字,冒通“冃”。 冒,明母、幽部;冃,明母、幽部。明母双声,幽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瑁” mao [例一] 《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冒,玳瑁。冒通“瑁”。 [例二] 《汉书·地理志》下:“粤地……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注:“毒音代。”毒冒,即“玳瑁”。 冒,明母、幽部;瑁,明母、幽部。明母双声,幽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4.通“眊” mao [例] 《后汉书·郎𫗱传》:“蒙者,君臣上下冒乱也。”冒乱,昏眊混乱。冒通“眊”。 冒,明母、幽部;眊,明母、宵部。明母双声,幽、宵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5.通“螵” piao [例] 《广雅·释虫》:“冒焦,螵蛸也。”王念孙《疏证》:“桑螵蛸,一名冒焦。冒焦、䗚蟭,皆螵蛸之转声也。” 冒,明母、幽部;螵,滂母、宵部。明、滂旁纽双声,幽宵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冒 冒mào覆盖。《邶风·日月》二章: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毛《传》:“冒,覆也。”郑《笺》:“覆,犹照临也。”孔《疏》: “日乎月乎,日之始照,月之盛望皆出东方。” ☚ 昴 畏 ☛ 冒读音m·o(ˋ),为o韵目,属e—o—uo韵部。密北切,入,德韵。 ❶[冒顿]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上一条: 鞨 下一条: 冐
冒读音m·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莫报切,去,号韵。 ❶往外冒;向外透;往上升。 ❷冒失;冒昧。 ❸冒充。 ❹不顾危险。 ❺姓。 ❻覆盖;遮盖。 上一条: 蓩 下一条: 冐 冒mào❶超过,过头:哎呀呀,你看我这脑袋,好悬没整~了。(何庆魁 王永奇《圣水湖畔》) ❷热,烫:把锅里的饭~一~再吃,小心凉吃做病。 冒 mǎo❶ 覆盖。例:给颡上扣~帽子。 ❍ 把苗苫~住。 ❍ 人藏~了起来。 ❷干犯。例:胡搅~,弄~得人不得安宁! ❍ 他爱逗~惹祸! 《玉篇》:“冒,覆也。”《广韵》:“冒,干也。” 冒蒙,胡乱猜测。如:“有几道题还冒着了。”
冒1. (太阳)升起。《小男子出门》(贤孝):“天天日头爷一冒,就要唱个《五点点红》。”2. 估量,表示行为未经深思熟虑,或无把握。俗语:“卖豆芽不拿秤——冒抓着哩。”歇后语:“龙须虎的石头——冒擿。” 《下四川》(半台戏):“不管干妹子在家不在家,冒叫了一声:‘干妹子,开门来。’”3.莽撞。如:“那个杓料子的事冒得很。”4.蛮横地说。《猎原》(57):“老栋却又冒了几句……” 冒mào❶用开水浸泡。〔例〕九月,一过降霜,要命啦!这柿子熟哇,是打里头往外熟,外皮儿呀还是涩,要拿开水一冒哇,外皮儿倒不涩啦,里边儿馊啦!吃了拉稀。不见开水它是涩的,卖不了。(全一146) ❷超出限度,出误差。〔例〕牛大姐笑道:“真是没词儿,还得回去准备。”“是得准备准备,别说冒喽。”江导说,“我这次晚会都电子计算机掐点儿,到点不管完没完就掐。记住,电台播音员的播音速度是一分钟一百八十字。您就想好三百六十个该说的字,一个字也别多说。”(朔3.541) 冒mao4(动)❶在米饭、面条等上面劈头浇上*䬰子、菜汤:饭干焦焦的吃不下,快~点鸡汤。|粉条上~了䬰子的,是䬰子粉。 ❷用漏勺之类用具盛上冷的食物(米饭、粉条等),在滚汤里烫热:再晏一下去,啥都没有了!吃不饱的话,只好去~饭。(风187) 冒〔mao〕 1.nbaot:~汗。nbaot ub hlent.2.jid ndut:~烟。jid ndut nqot deul.3.jid nzhaot:笋子~出土来了。mlas jid nzhaot doub lol jul.4.jiddux:井里的水~上来了。nhangslieuxnangdubjidduxnjoutloljul. 冒充〔maochong〕maobcongd. 冒火〔maohuo〕dandghand;budjud. 冒尖〔maojian〕ndenbbleid. 冒烟〔maoyan〕jidndutnqotdeul;dandnqot. 冒mào <绥德>猜测地,盲目地: 不知道你就不要~说|先问好路再走,不要~走。 冒{}三4167①名抬轿子时抬后轿杆的轿夫。江淮官话。湖北黄冈。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卷三:「余在黄州,肩舆打杵,在前者曰升,在后者曰~。」②动露出;出现。⑴北京官话。北京〖 〗。他~了一下儿就走了‖~了一头。⑵冀鲁官话。天津。冯骥才《阴阳八卦》第二回:「屁股闲不住,到处~一头,有事就来神。」⑶中原官话。陕西:从水中~出一个头来。③动顶嘴;抬杠。晋语。陕西北部。欧阳山《高干大》:「(他)爱跟人家~。」④动发出。晋语。陕西北部:从群众中~出一个声音来。⑤动跳出。晋语。陕西北部:他从人堆里~出来。⑥动整批估价收购。闽语。广东揭阳〖 〗。伊卖存撮,货尾拢客,我~来他卖剩的货尾都被我整批估价买下来。⑦动脱落;松开。冀鲁官话。山东淄博〖 〗。一~手,打了个碗‖扣子要系紧,不要~了。⑧动(水)开。西南官话。贵州清镇〖 〗。水~了。⑨动覆盖;盖。吴语。江苏无锡〖 〗。~被‖~屋面。上海崇明〖 〗。~勒镬里(饭菜)盖在锅里。⑩动呕吐;腹泻。⑴中原官话。河南郑州〖 〗。一听说来了阎婆惜,稀屎~到裤裆里。⑵吴语。浙江杭州〖 〗、宁波〖 〗。⑪动接近(某一数目或时间)。⑴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 〗。这个月奖金发咧~八十块钱。⑵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十点咧,赶紧走吧。⑫动不留心说漏了嘴。中原官话。山东费县〖 〗。说~嘴了。⑬动坐空;踏空。中原官话。山东费县〖 〗。坐~了,逛了下子。⑭动用开水烫食物;在锅里热饭菜。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一碗冷饭吃。李劫人《暴风雨前・下莲池畔》:「吃不饱的话,只好去~饭!」云南腾冲〖 〗。今早上~饭吃‖你来~肉,我切菜。⑵吴语。上海崇明〖 〗。⑮动在米饭、面条等上面浇上菜、菜汤。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干焦焦的吃不了,快~点鸡汤‖粉条上~了𲋤子的,是𲋤子粉。⑯动猪拱土。客话。江西赣州蟠龙〖 〗。⑰量走一趟。吴语。浙江绍兴:走一~。⑱动没有。⑴西南官话。江西赣州。《情歌三百首・送郎歌》:「十送郎,雨霏霏,天公~眼不作美。」⑵湘语。湖南长沙〖 〗。⑶赣语。江西宜春〖 〗。我~里本书‖渠啥吗都~他什么都没有。⑲动超出;越过。⑴北京官话。北京〖 〗。钱花~了‖吃~了。⑵冀鲁官话。山东淄博〖 〗。起~了五更‖坐车坐~了站。⑶胶辽官话。辽宁大连〖 〗。电~了。⑷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这月钱花~了,还~不少来呢。⑸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起~了。⑳副不曾。赣语。江西新余〖 〗。㉑副不;不要。⑴江淮官话。湖北竹溪。⑵西南官话。云南昭通〖 〗。~送了。云南新平〖 〗。~客气。云南大理〖 〗、保山〖 〗、富民、会泽、宣威、师宗。⑶吴语。浙江宁波〖 〗。~走‖~打棚来,㑚到底吃啥东西?⑷赣语。湖北蒲圻〖 〗。㉒副没(有);无。⑴江淮官话。湖北浠水〖 〗、孝感、黄陂、红安、黄冈、鄂城、麻城、罗田、英山、蕲春、黄梅、广济。⑵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江西赣州。云南昆明。⑶吴语。浙江定海、慈谿。清道光二年《辰谿县志》:「无曰~。」⑷湘语。湖南长沙〖 〗、双峰〖 〗、安化。歌谣:我姐三日三夜~见郎的面。◇ 1979年第1期《湘江文艺》:「他还~进屋就指着这扇墙壁和我吵开了。」⑸赣语。湖北蒲圻〖 〗。我~看到过。湖南浏阳南乡〖 〗。他还~讲完啊?江西宜春〖 〗。我~看到渠‖渠~话哥只事他没说这件事。江西南昌〖 〗、高安老屋周家〖 〗。◇ 涂吉安《从山间小路走出来》:「~发烧吧?买也是你,不买也是你。」⑹客话。广东河源。清乾隆十一年《河源县志》:「无曰~。」⑺闽语。广东潮州、揭阳。㉓副非常;十分。吴语。浙江杭州。㉔副是不是;是否。中原官话。河南洛阳:你~去看看,到底情况怎样?‖你~去试试。㉕形性情倔强而狂放。江淮官话。湖北鄂城、蕲春、麻城。   冒mao触犯。同义合成词:“冒犯”。成语:“~天下之大不韪”。《汉书·霍去病传》:“直~汉围西北驰去。”(围:包围圈。) 冒〈隐〉旧时四川重庆江湖诸行指数目三。参“祥、皮、冒、诗、对、劳、造、刀、云、喜”。 顶;冒dǐnɡ mào【同】 都可用作动词,都有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的环境)等意思。有时两个词可以换用,例如:“他顶(冒)着雨去追了”。 【异】 “顶”强调对面迎着。此外,还有用头支承、用头撞击、相当、抵、顶替、顶撞等意思,例如:“小演员头顶碗,脚蹬自行车”,“顶球”,“他干活儿一个顶两个”,“假货顶真货不行”,“这孩子说话顶人”;“冒”没有这些意思。还可作副词,表示程度最高、最大限度的意思,例如:“人事调动顶麻烦的”;“冒”没有这些意思。除作动词、副词外,还可作名词和量词。作名词时,表示头的最上部,例如:“他的顶都秃了”;作量词时,用于某些有顶的物品,例如:“她买了一顶草帽”;“冒”没有名词、量词用法。[例]两辆卡车~头相撞。“冒”强调“顶着”、“不顾”;一般不用于迎面的场合。此外,还可以表示向外透、向上升、假冒、冒充的意思,例如:“锅里冒着热气”,“冒名顶替,受了处分”;“顶”没有这些意思。也可作副词,表示莽撞、冒失的意思,例如:“不敢冒犯”;“顶”没有这些意思。只有动词、副词用法。[例]民警同志~着生命危险从火海里抢救国家财产。 【反义】 顶—底 冒*冐mào❶顶着;不顾(危险等) △ 顶风~雨|~着危险。 ❷顶撞;触犯 △ ~犯。 ❸莽撞 △ ~失。 ❹以假充真 △ ~充。 ❺往上升、向外涌或漏出来 △ ~火|~汗∣~气儿。 ❻姓。 【注意】上边不要写成“曰(yuē)”,“ㄇ”跟中间的“=”左右不相连。 另见558页 mò。
冒mò冒mào
冒❶上升;向外透出来:~尖︱~头︱~火︱~烟︱~泡︱~汗。 ❷不顾,顶着:~险︱~雨︱~天下之大不韪(wei)。 ❸冲撞;鲁莽:~犯︱~进︱~昧(mei)︱~失。 ❹假充:~名︱~牌︱~充︱~领︱~认︱假~︱~名顶替。 冒mào❶ 往外透,向上升:冒气│冒水。 ❷ 不顾,顶着:冒险│冒雨。 ❸ 假冒:冒充│冒认。 ❹ 冒失,轻举妄动:冒进│冒然。 ❺ 姓。 另见353页mò。
冒mò冒mào❶向上升,透出来。 【词汇】冒火︱冒尖︱冒头︱冒汗 【组词】冒泡︱冒浓烟︱冒热气︱火冒三丈/ 【例句】大家都凝视东方海天相连的地方,突然太阳冒出了海面。 ❍ 走进厨房一看,发现锅还在冒热气,分明刚才生过火。 【近义】喷︱露︱出︱透 ❷不顾恶劣环境,不怕危险。 【词汇】冒险 【组词】冒雨前进︱冒酷暑︱冒天下之大不韪 【例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 ❍ 登山队员的每一次攀登,都冒着生命危险,非有胆量不可。 【近义】顶 【反义】避︱躲 冒(1次) “帽”之古体。此处用如动词,覆盖、广被之意。美~众流《大》 冒mào蒙覆,照临。《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韩康伯注:“冒,覆也。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诗经·邶风· 日月》:“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毛传:“冒,覆也。”郑玄笺:“覆,犹照临也。”《大招》:“美冒众流,德泽章只。”王逸注:“冒,覆。言楚国有美善之化,覆冒群下,流于众庶,德泽之惠,甚著明也。”汤炳正今注:“冒,覆。众流,各类人。德泽,恩惠。章,与‘彰’同,明。此言君有美政,普施群庶,恩德显明。” 冒mào❶露,出现。如:他~了一下儿就走了。/~了一头。/~了一冒儿。 ❷冒领,冒认。如:那件大衣让坏人~了去了。 ❸消耗超过某数,过头。如:钱花~了。/吃~了。 冒mao冒场 冒充 冒渎 冒犯 冒功 冒汗 冒号 冒火 冒尖冒进 冒领 冒昧 冒名 冒牌 冒认 冒失 冒头 冒险 冒烟 冒雨 仿冒 甘冒 感冒 假冒 傻冒儿 冒尖户 冒牌货 冒傻气儿冒失鬼 冒险家 冒渎神灵 冒功请赏 冒名顶替 冒名窃领 冒名窃誉 冒誉贪功 假冒伪劣1 不揣冒昧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一)mào (二)mò【辨形】 上是⺜,不是日、曰。 9画。会意。 【辨义】 冒(一) mào ❶ 向外透,往上升:冒顶|冒富|冒汗|冒红|冒坏|冒火|冒尖儿|冒泡|冒头|冒烟|冒嘴|冒尖户|冒金星|火冒三丈。 ❷ 用假充真:冒充|冒功|冒领|冒名|冒牌|冒认|冒支|冒名顶替|仿冒|假冒。 ❸鲁莽,冲撞:冒场|冒渎|冒犯|冒进|冒昧|冒炮|冒然|冒失|冒儿咕咚|冒失鬼。 ❹不顾,顶着: 冒险|冒雨|冒险主义|冒着生命危险|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 |冲风冒雨|迎风冒雪。 ❺ 姓。 〔冒号〕标点符号“:”。 〔感冒〕传染病,也叫伤风。 (二)mò 〔冒顿(dú)〕汉初匈奴族一个单(chán)于(yú)的名字。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 冒(一)mào构成支配式、并列式、偏正式、附加式合成词或单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并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mò构成联绵单纯词,只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 冒(一)mào表示动作行为、事物变化,并用于姓氏、标点符号名、病名;(二)mò用于古人名。 三、字音沿革状况不同: 冒(一) mào是古今通行字音,现代仍常用;(二)mò只用于古语词。 冒mao❶(往外或往上)出现、露出:柳树已经~出了嫩芽|屋顶~出了大火|热得脸上直~汗|快藏在桌子下面,别把头~在外面。 ❷不顾(情况危险,环境恶劣等)不单独作谓语:~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了大风大雨去上学|他们~着被风沙埋没的危险来到罗布泊考察|没有勇气~不了这个风险。 ❸假充别人的名字或名义;冒充:你不能冒我的名字去领汇款|他~公司的名义去办私事,被查出来了。[冒尖儿]1.稍稍超过容量或数量;也比喻崭露头角;突出:碗里的饭已~了,不能再装了|他在学习上很~,多次受到表扬。2.事情刚露出苗头:车间纪律很严,迟到现象刚一~,就及时纠正了。 冒mào❶顶着;不顾(某种气候):难为你,误了你发财,~雨送来。(四五·1050)宝玉忙吃了一杯,~雪而去。(五十·1160) ❷冒犯: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每垂训饬,岂敢再~淫字? (五·121)
冒mào向外透;涌出:大爷拿碗就砸他的脑袋,一下子就~了血了,躺在地下。(八六·1113) 冒❶蒙鼓以萆。《周禮·冬官·人》:“凡冒鼓,必以启蟄之日。”鄭玄注: “冒,蒙鼓以萆。” ❷韜尸者,制如直囊。《儀禮·士喪禮》: “冒:緇質長與手齊, 䞓殺掩足。” 鄭玄注: “冒,韜尸者,制如直囊,上曰質,下曰殺。” ❸覆項。《尚書大傳》:“成王問於周公曰:舜之冠如何焉?周公曰: 古之人有冒皮而句領者。” 鄭玄注: “冒,覆項也。”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瑞 > 瑁 > 冒 冒 mào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殮具 > 冒 冒 mào 韜裹屍體的布袋。先秦喪禮有此物。分上下兩截,上曰質,亦曰冒,下曰殺。質與殺都只縫合一端及一邊,另一邊有紐(帶子),上下相結。質玄色,殺纁色。冒的布料視死者爵位而定。冒用於襲後小殮前。《釋名·釋喪制》:“以囊韜其形曰冒。覆其形,使人勿惡也。”《儀禮·士喪禮》:“冒,緇質,長與手齊;䞓殺,掩足。”鄭玄注:“冒,韜尸者,制如直囊。上曰質,下曰殺。質,正也。其用之,先以殺韜足而上,後以質韜首而下齊手。上玄下纁,象天地也。”《禮記·喪大記》:“君錦冒黼殺,缀旁七;大夫玄冒黼殺,缀旁五,上缁冒赬殺,綴旁三。凡冒,質長與手齊,殺三尺。”鄭玄注:“冒者,既襲所以韜尸,重形也。殺,冒之下帬,韜足上行者也。”孔穎達疏:“冒作兩囊,上者曰質,下者曰殺。縫合一頭,又縫連一邊,餘一邊不縫,兩囊皆然也。……不縫之邊,上下安七帶,綴以結之,故云綴旁七也。” 冒mào❶清代四川成都六成行谓数目三。参“由、代、冒、长、人、耳、白、令、王”条。 ❷北京地区市井谓枪毙。 冒冒mào〖动词〗 一、顶着,冒着(2)。《报任安书》:更张空弮,冒白刃。——还举着没箭的弓,顶着敌人的刀剑。《诸葛亮后出师表》: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因此冒着危险艰难来实现先帝的遗愿。 二、升起(1)。《晁错论》: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可能也有发生洪水旁决,向上升起、横冲直撞等可怕的祸事。 三、盲目去做(1)。《圬者王承福传》: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不加选择地盲目去做与他的才能不相称的工作吗? 冒mào❶ 覆盖。《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下土是~。”(居、诸:语气词。)《梦溪笔谈》卷十八:“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❷ 顶着,迎着。司马迁《报任安书》:“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更张空弮,~白刃,北向争死敌者。”袁宏道《满井游记》:“每~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❸ 冒犯,触犯。柳宗元《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冲~。”(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高启《书博鸡者事》:“若为民不自谨,~使君,杖汝,法也。” ❹ 覆盖尸体的布。《礼记·杂记》:“~者何也?所以揜形也。”(揜yǎn:遮盖,掩蔽。) ❺ 轻率,冒昧。《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行之。”王安石《上仁宗言事书》:“臣愚不肖……~言天下之事。” ❻ 假充,假托。《汉书·卫青传》:“故青~姓为卫氏。”全祖望《梅花岭记》:“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其未死之名者哉!” ❼ 贪,贪污。《左传·文公十八年》:“贪于饮食,~于货赂。”《汉书·翟方进传》:“~浊苟容,不顾耻辱。” ❽ 通“媢”。嫉妒。《吕氏春秋·明理》:“知交相倒,夫妻相~。” 另见414页mò。
冒mò冒*△冐㈠C3B0 ㈠mào❶往上升起,向外透出:~烟/~汽/~水/~头/浑身~汗/枪口~出一股火光。 ❷不顾(危险或恶劣环境等):~险/~雨/~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天下之大不韪。 ❸轻率,鲁莽:~昧/~失/~进/~下命令/~言天下之事。 ❹假托,假充:~认/~牌/~充/~领/假~/他~别人的名字借了很多书。 ❺〈文〉犯,干犯:~犯/~上/败名~法。 ❻〈文〉贪:~利/~于货贿/贪财~贿。 ❼〈文〉漫溢:水~城郭/波凌~堤。 ❽〈文〉覆盖,统括:覆~天下/朱华~绿池。 ❾姓。 ㈡mò[冒顿]mòdú秦末、西汉初年匈奴君主名。 冒充 冒充冒(~称;虚冒;伪冒) 混 充(假充;~内行) 冒充官员:诈官 冒充他人:顶名冒姓 顶名替身 冒名顶姓 冒充别人的姓名(做某事):假名托姓 诡名托姓 冒充有功劳:冒功 虚构事实冒功:诬冒 冒充了不起:打肿脸充胖子 冒充名牌:冒牌 假冒别家牌号、商标,乱真谋利:影戤 蒙混冒充:混充 蒙充 混充其间:滥厕 合伙蒙混冒充:朋充 仿造冒充:仿冒 没有真正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吹竽(吹竽混真) 滥竽充数 滥竽自耻 间杂在其中滥竽充数:滥厕其间 滥居官位,滥竽充数:鹤乘车 鹤乘轩 以同类事物冒充替代:虎贲中郎 中郎虎贲 用坏的冒充好的:以次充好 羊头狗肉 羊头马脯 卖狗悬羊 以次充好,混淆优劣:鬻鸡为凤 虚报冒充:浮冒 隐慝冒充:隐冒 假冒,冒充:诈冒 蒙混,冒充:混冒 欺骗冒充:罔冒 欺冒 胡乱冒充:滥冒 歪充 ☚ 假托 以假乱真 ☛
不顾 不顾冒 无顾忌地:公然 不顾念:不顾 不顾惜:不惜(~牺牲) 不恤(~民众) 不顾恶劣的环境:顶风 不顾火烧:冒火 不顾恩义:失恩 不顾羞愧:冒愧 老着脸 不顾脸面和羞耻:没脸没皮 不顾廉耻:毁廉灭耻 毁廉蔑耻 不顾法纪或礼法:非为 不考虑,不顾及,毫不放在心上:不管不顾 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饮鸩止渴 鸩酒止渴 酣鸩止渴 食鸩止渴 止渴饮鸩 饮鸩解渴 饮鸩救渴 没有什么顾虑和害怕:无所顾忌 无所顾惮 无所忌惮 罔所顾忌 放手,无所顾忌:撒手 背后有靠山、有人撑腰而做事无所顾忌:有恃无恐 有恃毋恐 有恃不恐 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偏远而有恃无恐:负险恃远 什么都不忌讳:百无禁忌 百无所忌 一点也不顾及:恬然不顾 丝毫没有顾忌和害怕:毫无顾忌 毫无忌惮 全无忌惮 一无忌惮 不顾前后 任意妄为,毫无顾忌:肆无忌惮 肆行无忌 恣肆无忌 恣行无忌 恣睢无忌 恣无忌惮 略无忌惮 百无忌惮 横无忌惮 藐视权威,做事肆无忌惮:呵佛骂祖 诃祖骂祖 诃佛诋巫 为所欲为,肆无忌惮:跋扈自恣 跋扈恣睢 毫不顾念的样子:掉臂而去 (不考虑,不顾忌:不顾)
另见:冒着 舍生 ☚ 不顾 冒着 ☛
冒犯 冒犯冒(冒干;冒突;冒渎;冒黩;诋冒;黩冒) 恶(恶识) 干(干犯;干冒;干黩;相干) 犯(犯冒;犯间;迕犯;陵犯;渎犯;侧犯;惹犯) 迕(迕犯) 昧(昧犯;昧冒)触(触忤;触迕;触突;触犯) 开罪 唐突 腾突 砀突 底突 诋突 樘突 忤逆 感逆 僭黩 冲撞 碰撞 撼撞 舂撞 冒犯,无知而妄为。多用于自谦:冒昧 孟浪 羞惭冒昧: 冒 冒犯长上:向上 冒犯尊长:犯上 直言犯上:忤鳞 逆鳞 越礼犯上:僭逆 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颜:犯颜 冒颜 遌颜 冒犯君威:探龙颔 逆指犯颜 冒犯君主的车驾:犯跸 冒犯天威:犯威 冒犯厉害的人:捅马蜂窝 冒犯虎威:挠虎 蹈虎 撩虎须 非礼冒犯:非犯 不合礼仪或违背情理地干扰冒犯:非礼相干 直言冒犯:蹇犯 措词激切有所冒犯:词犯 逐步深入,大胆冒犯:荡倚冲冒 冲撞冒犯:激渎 冲犯 抵触冒犯:触冒 触忤,冒犯:诋忤 挑剔冒犯:拿粗挟细 挟细拿粗 违抗冒犯:违干 违犯,冒犯:负冒 欺凌冒犯:欺突 随意冒犯:擅干 (言行无礼,触犯了对方:冒犯)
另见:言行 无礼 触犯 强硬 反驳︱尊敬 ☚ 冒犯、冒险 冲撞 ☛
贪图 贪图贪(贪润;贪赖;~大;~爱;饕贪) 图(~玩) 冒 昧(昧冒) 狃 慆 歆 豢 贪图名声:贪名(~图利) 贪图名誉和个人私利:贪名图利 贪图名誉,追求私利:贪名逐利 贪图荣耀:冒荣 贪图荣耀和恩宠:贪冒荣宠 贪荣冒宠 贪图富贵:餮富 贪图荣华:贪荣 贪图权势:贪权 留恋官位,贪图权势:怀禄贪势 非常贪图权力:权欲熏心 权欲薰心 贪图省力:贪懒 贪图多:贪多 一口两匙 过多贪求而受不了:贪多嚼不烂 (很想得到;极力追求:贪图)
另见:想 爱好 追求 贪心 贪欲 贪得 贪污 ☚ 贪图 贪图安逸 ☛
假冒 假冒假(假充;假冲;假托) 冒(冒妄;虚冒;伪冒;打脱冒) 诡(诡冒) 伪托 谬滥 假冒某种名义:附名 托名 依托 假冒别人的名义:冒名 顶名 假冒和盗用别人的名号(行事):假名窃号 假冒熟识:诈熟 假托,假冒:假借 假借某种名义来做事:当幌子 弄虚作假,伪装假冒:诈伪 (冒充或以假充真:假冒)
另见:诈伪 诈骗 欺骗 ☚ 假冒 假托 ☛
鲁莽 鲁莽莽(莽莽;莽壮) 卤(卤莽) 愣(毛~) 冒(冒失;~率) 贸 楞 粗(粗暴) 孟浪 猛浪 末浪突悖 戆投 粗率鲁莽:疏莽 言语、行动轻率鲁莽:莽撞 说话、行动鲁莽或不知分寸:撞头撞脑 动作鲁莽:楞手楞脚 行动鲁莽,不知厉害:不知死活 粗暴鲁莽:糙 鲁(粗鲁) 粗(粗莽) 村野 农野 野蛮 愚蠢粗鲁:笨 愚鲁 愚卤 磨牛(~如故) (粗疏,莽撞:鲁莽)
另见:轻率 ☚ 鲁莽 冒失 ☛
违犯 违犯冒 倍奸 逆犯 违犯命令:干命 违犯禁令:违禁 违禁夜行:犯夜 犯街 违禁强开城门:犯门 违犯禁令律令:冒禁 违犯规则、规定:犯规 违犯禁忌:犯忌 违反犯规:冒法 干典 在小节上不注意,常有点小犯规:小德出入 违犯戒律:犯戒 犯律 破戒 逾越,违犯规矩:陵越 跨陵 故意违犯:故犯 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明知故犯 知而故犯 明知明犯 恶醉强酒 (违背和触犯法律等:违犯)
另见:违反 违逆 不遵守 触犯 ☚ 违犯 违法 ☛
面向着 面向着当 偭 迎 冒(~雨;~雪) 面向 面对 凌犯(~风涛) 面对着面:面(对面;瞥面;觌面;敌面;迭面;面对面;打对面) 斗(斗头) 相对 对头 当面,面对面:当头对面 当事各方到场,面对面:三对六面 以怒容相对:红脸 面向上:仰 面向下:俯(~冲) 面对敌人:当敌 面临津渡:临津
另见:走向 位置 ☚ 向着 对着 ☛
受到 受到中(~奖;~签) 着(~凉) 承(承蒙;~欢) 受到或遭受:蒙(蒙受) 被(被蒙;被服;沾被;饮被) 沐(沐浴) 曲荷 荡汰 客气地说蒙受:荷(荷蒙) 蒙(猥蒙;承蒙) 辱(辱荷;辱蒙;猥辱) 多亏,承蒙:难得 幸运地蒙受:蒙幸 幸蒙 赖蒙 意外地蒙受:横蒙
颜蒙受: 冒 托庇蒙受:托蒙 广泛地蒙受:横蒙
另见:遭受2 承受 经受 ☚ 受到 受恩 ☛
上升1 上升1冒(~出;~烟) 扬 上浮 升跻 飞升 腾举(~而走) 腾达 骞骧 高厉 飘举(~仙境) 霞举 飞扬,飞升:腾飏(插羽~) 飞举,飞升:腾翥(金鸡~) 火焰、气体等向上飞起:升腾 腾腾(~鸟起) 往上飞升:登举 驾云飞升:陵云 自下而上升起:扶摇 扶舆 向天空上升:腾空 梯空 走空 跖空 驭空 冯虚 蹀虚 腾跃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风举云摇 风举云飞 直线上升:直升(~飞机) 直上天空:冲天 冲霄 冲汉 直上云霄:凌云 凌霄 升上天空:架空 凌空 蹈空 生天 登虚 腾踔 跨空 跨虚 透空 蹑空 凭空 飞升,升空:腾骞 腾矫(飘然~) 升入云端:登云 升到天庭:至清 升至极高处:究升 上升的样子:飞浮 (往上升起:上升) ☚ 上升1 升起 ☛ 〖冒〗 粵 mou6〔霧〕普 mào ❶ 覆蓋。《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下土是〜。」 ❷ 頂着,冒着。陳壽《三國志.蜀書.王連傳》:「不宜以一國之望,〜險而行。」 ❸ 冒犯,觸犯。司馬遷《史記.衞將軍驃騎列傳》:「直〜漢圍西北馳去。」 ❹ 冒昧,冒失。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漢獻皇帝庚》:「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行之。」
冒mào❶指小殓之前袭衣完毕后用以掩盖尸体的布袋形物。形如直囊,分上下两部分:上曰质,下曰杀。质长与手齐,杀长三尺。用时,先以杀从足向上套,后以质从首向下套。质杀不缝之一旁以带结之。士之冒,质玄,杀 。君、大夫之冒,其色各异。《仪礼·士丧礼》:“冒:缁质,长与手齐;䞓杀,掩足。”汉郑玄注:“冒,韬尸者。制如直囊。上曰质,下曰杀。质,正也。其用之,先以杀韬足而上,后以质韬首而下,齐手。上玄下 ,象天地也。”《礼记·丧大记》:“君锦冒、黼杀,缀旁七。大夫玄冒、黼杀,缀旁五。士缁冒、赪杀,缀旁三。凡冒:质长与手齐,杀三尺。”汉郑玄注:“冒者,既袭,所以韬尸,重形也。杀,冒之下裙,韬,是上行者也。”唐孔颖达疏:“缀旁七者,不缝之边,上下安七带缀以结之。” ❷即帽。《尚书大传》:“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汉刘熙《释名·释首饰》:“帽,冒也。”《汉书·隽不疑传》:“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唐颜师古注:“冒所以覆冒其首。”《新唐书·西域传·吐谷浑》:“俗识文字,其王椎髻黑冒,妻锦袍织裙。” 冒❶用手按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叉手自冒心。” ❷恍恍惚惚。《素问·气交变大论》: “郁冒蒙昧,心痛暴瘖。” ❸犯、冲犯。《素问·五藏生成篇》:“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冒❶犯,冲犯,冒犯。 ❷古时的盖尸布。 ❹通“摸”。《伤寒论》:“病人叉手自冒心” 。 ❺郁冒的简称。头目不清,头晕目眩。 冒 冒古代丧制仪式之一。用以掩蔽尸体的布袋。《释名·释丧制》:“以囊韬其形曰冒,覆冒其形,使人勿恶也。”冒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叫质,又叫冒;下部叫杀。质、杀均缝合一头和一边,另一边做上布带。韬尸时,先以杀从脚套上,再用质从头部套入,长与手齐。然后将旁侧的布带打上结。《仪礼·士丧礼》:“冒,缁质,长与手齐, 杀掩足。”郑玄注: “冒, 韬尸者, 如直囊,上曰质,下曰杀。其用之,先以杀韬足而上,后以质韬首而下齐手,上玄下纁,象天地也。”死者地位高低不同,其所用冒的布料及所打结的个数也有差异。《礼记·丧大记》:“君锦冒黻杀,缀旁七;大夫玄冒黻杀,缀旁五; 士缁冒赪杀,缀旁三。” ☚ 明衣 绞紟 ☛ 冒冐mào❶向外透,往上升。如:冒烟,冒水,冒汗。 ❷不顾。如:冒险, 冒雨, 冒着敌人的炮火。 ❸冒失,冒昧。如:冒进, 冒喊。 ❹冒充。如:冒领,冒认,冒名顶替。 ❺姓。 冒mào❶用手按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病人叉手自冒心。” ❷恍恍惚惚。《素问·气交变大论》: “郁冒蒙昧, 心痛暴喑。” ❸犯、冲犯。《素问·五脏生成》:“下厥上冒, 过在足太阴、阳明。” 冒[冐]màoⅠ ❶ (向外透; 往上升) emit; give off; send out [up]: ~ 汗 ooze sweat; ~ 热气 give off steam [heat]; ~ 泡儿 send up [rise in] bubbles; 机枪 ~ 出火舌。 A tongue of fire bursts. 泥浆从地下 ~ 出来。 Mud oozed from underground. 烟囱里 ~ 着白烟。 White smoke rose from the chimneys. ❷ (不顾) risk; brave: ~ 生命危险 risk one's life; ~ 着风雨 brave winds and rain; ~ 嫌疑 ignore people's suspicion Ⅱ ❶ (冒失; 冒昧) boldly; rashly: 在街上 ~ 喊某人 boldly call sb. in the street; ~ 入会场 rashly enter the assembly hall ❷ (冒充) pretendedly; falsely; fraudulently: ~ 称 falsely claim; 谨防假 ~ beware of imitations Ⅲ (姓氏) a surname: ~ 致中 Mao Zhizhong 另见 see also mò。 ◆冒充 pretend to be; pass sb. or sth. off as; 冒出 {自} drop; drop-in; emit; dank; exude; 冒大不韪 risk universal condemnation; defy the universal will of the people; defy world opinion; disregard universal condemnation; fly in the face of the will of the people; willing to do unlawful things; 冒顶 {化工} puking; badly bleeding; roof caving;{矿} roof fall; 冒犯 give offence; offend; affront; 冒风险 run risks; on the line; 冒号 {语} colon (:); 冒火 burn with anger; get angry; flare up; 冒尖儿 piled high above the brim; a little over; a little more than; stand out; outstanding; be conspicuous; begin to crop up; 冒进 premature advance; rash advance; advance rashly; 冒口 {机} flash groove; casting head; feed head; feeder head; gate riser; hot top; riser; riser head; shrink head; shrinkage head; sink-head; sullage pipe; rising head; 冒领 falsely claim as one's own; 冒冒失失 recklessly and abruptly; rashly; impetuously; without due consideration; heedlessly and unceremoniously; 冒昧 [谦] make bold; venture; take the liberty; 冒昧陈辞 [词] make bold to inform; make bold to express my views; venture an opinion; be bold enough to express one's views; 冒昧良心 against one's conscience; 冒昧行事 take liberty of doing [to do] sth.; rush upon an affair heedlessly; act recklessly; leap in the dark; 冒昧之举 a rash act; blind bargain; a leap in the dark; 冒名 go under sb. else's name; assume another's name; 冒名顶替 take another's place by counterfeit ̄ing [assuming] (his name); act as a fraudulent substitute for a person; assume the identity of another person; masquerade under a false name; enter under a false name; imposture; pass sb.'s name as one's own; 冒牌 imitation brand; a counterfeit of a well-known trade mark; imitation; fake; 冒牌产品 counterfeit goods; fake goods; 冒牌商标 imitation trademark; 冒失 rash; abrupt; 冒失鬼 cool hand; cool character; harumscarum; 冒死进言 appeal (to the emperor) at the risk of death; 冒死救人 help sb. at the risk of one's life; 冒天下之大不韪 be against the world; defy world opinion; defy the universal will of the people; despite world condemnation; in defiance of world opinion; fly in the face of the will of the people; risk universal condemnation; 冒头 begin to crop up; 冒险 take a risk; take chances (of); risk; adventure; run a risk; at the risk of; venture; venture on [upon]; brave; {计} hazard; 冒险行动 a leap in the dark; 冒险一试 chance one's arm; chance it; 冒险主义 adventurism; 冒用商标 trade-mark infringement
冒mò (人名用字) a word used in a person's name 另见 see also mào。 冒mào❶ 冒名顶替|冒名顶姓
❷ 躬冒矢石|火冒三丈|亲冒矢石|贪冒无厌
❸ 不揣冒昧|贪荣冒宠|迎风冒雪 冒冒,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甲骨文从目,外象用物覆蓋之形,合體會蒙覆之意。金文从冃从目。“冃”亦爲覆蓋之形,或説即古 “帽”字。帽子覆蓋頭部,故引申爲覆蓋、冒犯等義,而本義漸晦,故後世增 “巾”爲意符造“帽”字表示本義。 卜辭或讀如 “霿”,意爲天氣昏暗。銘文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作 。秦簡牘文作 ,此亦“宀”“冖”混用之例。 冒mào会意字,甲骨文上为“冃”,帽子的象形,兼表音。下为目。“目”只是说明帽子戴在眉目之上。是“帽”之本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mào 帽(帽子) 瑁(玳瑁) màn 曼(见“曼”字条) 135.趣談“冒”字要把“向上透,向上沖”(冒尖、冒失、冒名)這些表達“冒”的概念用象形的手法表現出來是有難度的,於是古人就“同聲假借”,把戴在頭上的“冒”子,借來一用。請看“冒”的上面是“冃”,像一頂便帽,下面是“目”,在這裏做聲符,“冒”是地地道道的“帽”本字。
冒 甲骨文; 金文; 篆mào[冃(冒本字。聲意符)+目(聲意符)→冒(《説文》:“冒,冡而前也。從冃,從目。 ,古文冒。”不確。冒,“帽”本字。借爲上升〈冒出、冒煙〉,外透〈冒泡、冒汗〉,覆蓋〈冒天下之道〉。侵犯〈冒犯〉。不顧一切〈冒險,冒天下之大不韙〉。偽造〈冒充、假冒〉。貪污〈冒犯而取〉。冒被借用,另造“帽”字。)] 《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下土是冒。”(太陽光、月亮光,普照大地亮堂堂。) 冒冐mào(9画)
  【提示】上面是曰,中间两横与左右两边相离,不要错写成日或曰。目,中间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冒〔冐〕mào9画 日部 (1) 顶着;不顾: ~险|顶风~雪|~着敌人的炮火。 (2) 触犯: ~犯。 (3) 鲁莽;轻率: ~进|~失。 (4) 用假的充当真的: ~充|~名|~牌货|假~伪劣。 (5) 向上升;向外透: ~尖|~烟|~汗|~水|~头儿。 (6) 姓。 另见mò(281页)。
*冒〔冐〕mò9画 日部 【冒顿】(—dú)汉初匈奴族一位首领的名字。 另见mào(269页)。 冒 ☚ 冑 最 ☛ 冒冐mào小篆有“⺜”字,是帽的本字。但西周以来的冒字,可认为是会意兼形声字。冒字本义也是帽,也是帽的本字。本有覆盖义。反义为往外透,往上升。如:冒烟|冒泡。引申为不顾。如:冒雨|冒险。又引申为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如:冒昧|冒犯(干犯、触犯义)。组词如:冒进|冒失。转义为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如:冒牌(指商品)|冒名(顶替)。组词如:冒充。古代历史有冒顿,是译音名字,是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读mòdú,是古音演变和阴阳对转的遗留。 冒★常◎常
表意,金文、小篆从冃(mào)从目,冃象冠冕之形,目代表头,隶定为“冒”。本义读mào,帽子,是“帽”的本字。(一说本义为蒙蔽。)引申为覆盖、假充、向外透出、触犯、鲁莽、轻率等。又读mò,用于“冒顿(dú)”,汉代初年匈奴族一个君主的名字。 【辨析】 以“冒”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mào:帽、瑁∣xù:勖。冒 (mào)冡而前也。从冃,从目。 【按】冡,音méng,覆蓋。冡而前,覆蓋而前衝,有冒犯義。冒,古文作 ,象眼睛上有個帽子,本義爲帽子,後作“帽”。 𠔼 ☚ 宄 爪 ☛ 冒〈动〉(风)侵袭;冲犯。 《金》九六: 他爷说天气寒冷,怕风~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