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索马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索马里Somalia国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苏麻里、娑马利、苏马里、沙母里、松马里等。在今非洲东北端索马里半岛上,濒印度洋。一般认为,古埃及第五王朝法老萨夫拉发现的香料之国彭特即此。公元7~10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在沿海地区建贸易点。中世纪起形成国家。16世纪起,葡、英、意等殖民者相继入侵。1884年北部沦为英国保护地。1905年南部沿海成为意大利管辖地,1935年意属索马里成为意属东非的一部分。1960年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改称索马里共和国。首都摩加迪沙。 索马里非洲东部沿海国家。全称索马里共和国。1960年7月1日建国。国土面积637657km2,人口1070万(1998年联合国统计)。首都摩加迪沙。1960年12月14日与中国建交。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占总人口95%。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阿拉伯语。境内北部多山,海拔1000~2000m,最高峰苏鲁德峰海拔2408m;东南沿海为平原。主要河流朱巴河和谢贝利河,在索境内长分别为600km和900km。海岸线长3200km。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内地气温在20~42℃之间,年平均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500~200mm。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15.63亿美元,199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0美元。1998年8月汇率:1美元=7800先令(索货币)。1990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全国有可耕地82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3%。已耕地仅有100余万hm2,1990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0%,粮食不能自给。年产乳香600t,没药200t,各占世界产值的1/2。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80%,年出口牲畜100万头。交通运输业落后。交通以公路为主,境内无铁路。公路总长15215km,其中柏油路2880km。海上运输占重要地位,主要港口有3个。有大小飞机4架,国际航线通欧洲、中东和邻国。有大小机场52个,其中国际机场2个。索马里2004年人口1040万。独立日6月26日。国庆日7月1日。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6%。2002年通货膨胀率20%。1990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农业和畜牧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和40%。 索马里Somali东非国家。在非洲东端索马里半岛上。面积637657平方公里。人口580万(1985年)。首都摩加迪沙。北部属索马里高地、南部以平原、低地为主。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经济以粗放畜牧业为主,多牛、羊、骆驼等。 索马里东非国家。东濒印度洋,北临亚丁湾,扼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面积63.77万平方千米,人口749.7万(1990年),兵力6.45万(1990年)。为非洲统一组织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1960年12月14日同中国建交。 索马里 索马里全称索马里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称“非洲三角”。面积637,657平方公里。人口580万 (1985年),绝大部分是闪含语系的索马里人。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摩加迪沙。北部多山,中部为高原,东南沿海为平原,亚丁湾沿岸是低地。主要河流有谢贝利河和朱巴河。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 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矿藏有铁、锡、锰、钼、镍、铬、镁、锌、铝、硅、石英石、石油和石膏等。农作物有玉米、高粱、豆类、甘蔗、棉花、香蕉、芝麻等。畜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出口收入的71%。工业基础薄弱,主要有皮革、食品加工、制糖和建材等。主要出口活畜、香蕉、皮革、进口原油、机械、食品、车辆、建材、医药和纺织品。海上运输占重要地位,主要港口有摩加迪沙港、柏培拉和基斯马尤港。有大小机场21个。货币名称索马里先令。公元前1700年境内建立了以出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建立了若干苏丹国。16世纪起葡、英、法、意等相继入侵,1887年北部沦为英“保护地”,1925年意占领了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1960年6月26日和7月1日,意占区和英占区先后宣告独立,并于7月1日合并组成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10月改为现名。1960年12月14日同中国建交。 ☚ 顿河 索非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