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素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素帕这是一首明代的民歌。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冯梦龙采自民间,编辑在《山歌》集里。《山歌》集多是以吴地方言写儿女私情,成为当时风行天下的情歌。《素帕》就是其中绝妙好辞之一。它想象奇特,构思新巧,托物寄情,双向落笔,衬托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 素帕,就是用洁白色绸子做的手帕。是人们生活中随身携带之物,片刻不离。尤在中国古代女子心目中,重视自己手帕,不可以随便给人。赠男性以手帕,常是爱情的象征物,因此手帕成为定情的信物。了解这些情况,就明了这位女子为什么把自己手帕寄给情人。手帕,又选用了素色绸子的,恐是象征自己如素帕,洁白无瑕,钟情于情人。诗歌的开端一句,开门见山,唱出“不写情词不写诗”,表明自己不同于文人学士与知书识礼的佳人,用艳情之词淫糜的诗歌,倾述怀念情人的相思之苦。而用的是“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即知心的情人。寄给情人一块方形素帕,借自己心爱之物、片刻不离之物,寄托着文字无法表达的深情厚意。一方面借心爱的手帕传达出对情人的坚贞不渝的爱情,贞节如素帕无瑕;也希望情人珍爱素帕,见物如见人,朝夕携带身边,永不忘怀自己。相思之情、深寓在素帕之中。多么渴望他早日回到自己身边,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纯洁的心灵,它表现了人类美好的情性。第三句采用顶真格,设想“心知”接到寄物之后,会反复颠倒看,横竖看,怎么看都是真丝织成的。丝字连用,有双关意义,既是真丝,又谐音思。设想情人对素帕,爱不释手,从而引起当日同住同行、温柔话语的美好生活的回忆。抚今思昔,愁绪万端,无法排解。左也是思,右也是思,结尾句则说“这般心事有谁知”,画龙点睛,寄素帕而托心事,而这般心事只有两人心知,而不被外人所了解。素帕系着两人的隐密的情事,凝结着两颗相爱之心。 这首情歌,写相思之苦,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情而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以新奇的构思,朴素、浅近的语言,准确地刻画女主公的热烈而细腻的感情,和谐淳美,含蕴丰富,耐人咀嚼。可算作明代民歌中的神品。 《素帕》
不写情词不写诗, 一方素帕寄心知。 心知接了颠倒看, 横也丝来素也丝, 这般心事有谁知? ——明·冯梦龙辑《山歌·桐城时兴歌》 本篇巧妙地利用横竖皆由丝织成的素帕,来向情人表达内心难以直言的思念之情。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按固定曲牌填词,句子长短不一,可合乐歌唱。情词,即以爱情为题材的词。一方,即一块,因手帕是方形的,故称一方。素帕,白色的生丝绢手帕。心知,指知心的情人。不用填词和写诗的方法来表达爱情,因为真正深厚的爱情,是任何文字所不能充分表达的。所以她用一块手绢寄给情人,这手绢既是爱情的信物,又寄托了她对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颠倒看,即颠过来倒过去地反复看。因为这手帕是丝织品,所以无论横或竖都是用丝织成的。这里是用“丝”作“思”的谐音,寄托对情人横也思来竖也思的相思之情。她用这种方法来寄托她对情人的相思之情,除了她的情人能够领会,还“有谁知”呢?这说明她之所以采用这种寄手帕的方式,是用了心计的,它不但比写诗词更能充分地表达她的相思之情,而且它具有鲜为人知的保密性能,足以防止封建势力对自由爱情的迫害。这就既写出了封建社会爱情的不自由,又把正在热恋中的少女多情而又害羞的那种微妙复杂的心态,那种经过苦心设计终于找到了自己表达爱情的最佳方式之后的得意心情,全活现出来了。 这首情歌的好处就在它的艺术表现手法非常朴实而又巧妙,所表达的人物感情极为真挚而又深厚,运用“丝”和“思”的谐音,更显得含意隽永,耐人寻味,颇具民歌声口毕肖、神情活泼的特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