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精神生物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精神生物学派

精神生物学派

精神生物学派由Adolf Meyer (1866~1950)所倡导,故又称Meyer学派。这一学派强调,从个体开始形成起,人的躯体和精神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精神生物学整体。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每个人所特有的人格或个性。人格这个整体是许多较低水平活动的有机结合,即整合,而不是各部分的简单集合。人格的发展及其动态特性的形成,是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力量综合作用的产物。故研究一个人的人格需要从其儿童时代亲子关系开始,直到整个一生的生活经历,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正常和异常行为、习惯等进行全面的研究。
精神生物学派认为,人格的表现即是行为。他们把个体的行为分为局限行为和全面行为两类。局限行为又有明显的行为(conative or overt actions)和含蓄的行为(co-gnitive or implicit actions)之分。所谓明显的行为,指能为人们所觉察的行为,如日常生活、习惯、嗜好,以及学习方法、判断能力、意志和愿望等。含蓄的行为,主要是指记忆、注意、想象、联想、智慧、思维方法和构思能力等。而全面的行为则涉及全身,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和情感方面的行为。各种病态行为,乃是个体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困难处境适应不良所致。
精神生物学派把精神病学称为病态行为学(patherga-sia)或行为病理学(ergasiatry)。他们反对把一般疾病分类的概念用于精神疾病,而代之以“反应类型”的概念。他们把人们的一切行为统称为“反应”,即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正常人的行为是反应,精神病患者的病态行为也是反应。而各种不同的精神病只不过是个体对环境适应不良的不同“反应类型”而已。
精神生物学派认为人格是否平衡,是决定人们能否适应环境的关键。所谓重性精神病,乃是整体病态行为反应(holergasia),即人格整个失去平衡,而轻性精神病,则为部分病态行为反应 (merergasia),即人格部分失去平衡。他们认为: 个体的生活经历尽管不断变化,个体之间又是千差万别,但在进化中获得的功能整合,在保持内、外环境的稳态平衡过程中,只形成数量有限的反应型。Meyer把精神疾病作如下分类:
❶缺损性行为反应(anergasia):指脑器质性反应,如麻痹痴呆、老年性脑器质性反应等。
❷紊乱性行为反应(dysergasia):指中毒性精神病、谵妄性反应等。
❸情感性行为反应 (thymerga-sia):指情感性精神病如躁狂抑郁性反应。
❹倒错性行为反应(paraergasia):指孤僻、退缩、脱离现实,以及妄想等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❺部分病态行为反应(merergasia或makergasia):指神经症性反应。
❻发育不良性行为反应(oligergasia): 指精神发育不全。故精神生物学又名为人格行为反应学(ergasiology)。
精神生物学派认为,要了解某一患者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因,最好的方法是广泛收集材料,加以客观的记录和系统整理,让事实本身说明问题。他们认为,精神科的临床工作主要就是从患者比较表浅的、现实的主诉开始,由浅入深,全面采集病人的生活史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病人采取精神科各种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梦的分析、自由联想等。同时也应该向病人的亲属和同事收集有关资料,找出与患者人格发展和行为反应明显有关的各种因素,并与患者一道进行具体的分析,明确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
关于精神病学理论问题,Meyer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抛弃一切成见来研究精神病学,只要某一种学说能够解释某一事实,我们就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学说。”这就是精神生物学的所谓“多方面的”理论。Meyer还经常教导他的学生多利用自己的“常识”,包括医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常识,来理解人们的行为。
在精神病的治疗方面,精神生物学派主张采用“人格分析”(personality analysis)和“人格重建” (personalityreorganization)的方法。在全面、详细地收集病史的基础上,与患者一道对其人格的发展与病态行为的形成进行具体的分析,帮助患者克服各方面的阻力,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看法与医生的看法逐渐趋于一致,然后采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如指导、暗示、再教育等,以影响患者,使患者具有适应现实的较好的态度和改造不良习性的方法。精神生物学派认为,从与患者接触开始,到完成心理治疗这一系列工作,既是诊断过程,也是治疗过程。治疗的目的在于正面激励患者行为反应中的健康部分,使之由潜能状态变为现实,同时协助病人消除造成疾病的各种因素。他们认为躯体治疗(如休息和药物治疗等)是通过医务人员施于患者躯体之上的,故已不是单纯的躯体治疗,而其总体效应已具有心理治疗的内容。他们主张躯体治疗应在确认患者已经充分相信医生抓住了他的症结之所在,才根据情况选择施行。他们认为治疗的最大失败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医生没有为接触患者找到一种合适的基本态度。如心理治疗适当,精神分裂反应也是可逆的。
精神生物学派特别强调社会因素对个性的形成和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促进了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精神病学的建立。这两方面工作,虽然最初是从美国开始,但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日益得到发展。
Meyer的学生很多,影响很广,当时许多精神病学教科书都以其理论为基础,因而二十世纪初精神生物学派在美、英各国得以名噪一时,四十年代对我国精神病学界也有一些影响。后来,欧洲精神分析学家大量进入美国,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和技术广为传播,精神生物学派也就渐趋衰落了。
Meyer在美国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三结合的精神病学中心,培养了大批精神病专业人员,在医疗上主张防治结合,使恢复期患者能够充分就业,并积极赞助心理卫生运动,贡献很大。但他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他创用的一套术语用词生僻,并无实际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抛弃。他的理论对临床实际工作,并不能起良好的指导作用,早已失去其光彩,而成为历史的陈迹。

☚ 精神分析学派   巴甫洛夫学派和精神病学 ☛
000182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