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節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儀仗旗部 > 旌節旗 > 節旄 節旄 jiémáo 亦作“節毛”。係指旌節上所綴牦牛尾飾物,借指旌節。《史記·袁盎鼂錯列傳》:“袁盎解節毛懷之,杖步行七八里,明見梁騎。”唐·高適《送柴司户充劉卿判官之嶺外》詩:“嶺外資雄鎮,朝端寵節旄。”《舊唐書·懿宗紀》:“别擇良吏,付以節旄。” 節旄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節 > 節旄 節旄 jiémáo 旌節上所綴之飾物。牦牛尾爲之,分上、中、下三重,以取象竹節。漢初純赤,武帝征和二年,因戾太子持赤節,更爲黄旄加上以相别,新莽時爲純黄。《漢書·蘇武傳》:“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唐·高適《送柴司户充劉卿判官之嶺外》詩:“嶺外資雄鎮,朝端寵節旄。”明·徐舫《題河梁泣别圖》詩:“都慰臺前起朔風,節旄空盡路西東。”後亦代指旌節。《東漢會要·輿服上》:“按:中平六年,董卓議廢立,袁紹掛節旄上東門而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