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比喻事势所逼,不得不如此。事不得不做,或话不得不说。《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九:“陈琳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 何乃辱及祖父耶?’ 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左右劝操杀之; 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然而这里仍得举,因为写到这里,必须有例,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者是也。”茅盾《腐蚀·十二月十三日》:“如果说昨晚上我又做了对他们不利的事,那才是笑话。几句话算得了什么,况且我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jiànzàixiánshàng,bùdé-bùfā

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事情已到了必定发生的地步。语出《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七引《魏书》:“太祖平邺,谓陈琳曰:‘卿昔为本初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建安中期(207年左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因诗文造诣颇高,被人并称“建安七子”。陈琳起初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后来又在袁绍手下掌管文书。袁绍与曹操争战时,叫陈琳写了一篇讨曹檄文,不但历数曹操当前罪状,还把曹操祖宗三辈骂了个遍。
曹操正患头风病,见了檄文,头风病立刻就好了,还说:“陈琳这样的人才为袁绍做事,实在太可惜了。”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让陈琳和阮瑀做记室,掌管文件、书报的起草工作。一次,曹操问陈琳:“当初你为袁绍写文章骂我,只说我个人的罪状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祖宗呢?”陈琳说:“我是袁绍的部下,他叫我写,我就得写,好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曹操听后,大笑不止,再也不提及此事。
后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形势十分紧迫,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bù dé bù fā

见“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射出。《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魏书》谓: 陈琳替袁绍写檄文辱骂曹操,骂及曹操的父亲和祖父;后来袁绍兵败,陈琳归附了曹操。曹操责问陈琳为什么骂他的父祖,陈琳说:“矢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形势逼迫,不得不做,或话不得不说。
也作“矢在弦上,不得不发”。矢: 箭。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已放到弦上,不得不射出去。比喻形势紧迫,势必如此,别无选择。东汉末年,广陵人陈琳在河北盟主袁绍手下任职时,曾奉命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檄文不仅历数曹操罪状,还骂了他的祖宗三辈。曹操打败袁绍后俘虏了陈琳,因爱惜他的才能便让他在自己手下做事。有一次,曹操问陈琳,当初为什么那样痛骂自己,陈琳无奈地说:“我当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见《三国志·魏书·陈琳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jian zai xian shang,bu de bu fa

an arrow fitted to the bowstring cannot avoid being discharged—one cannot but go ahead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jiàn zài xián shàng, bù dé bù fā

箭已搭在弦上,不能不放了。比喻情况紧急,已非做或非说不可了。也单作“箭在弦上”。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jiànzàixiánshàng,bùdébùfā

〔其他〕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关键时刻了。王昌定《探求》418:“他知道自己已是~,但当听到何蓼汀受刑的惨叫声时,也多少感到一点良心上的谴责。”
※ 得,不读作de。
△ 多用于表示形势危急。
【近义】如箭在弦
〖反义〗引而不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