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吹奏乐器。古时用以称由若干竹管编排而成的排箫,后世用以称竖吹的单个竹管。

☚ 籥   排箫 ☛

古代吹奏乐器。古时称若干竹管编成的排箫为箫。竖吹单管乐器与横吹管乐器统称为篴(笛)。汉以后,两者常相混淆。至唐朝,因横吹之笛风行,为了把横吹之笛与竖吹之篴加以区别,于是,横吹称笛;竖吹之篴便取箫之古义。箫古指排箫,唐之后指洞箫。参见“排箫”、“洞箫”。

☚ 笛   埙 ☛

箫xiāo


管乐器。排箫,用许多竹管排在一起制成。洞箫,由一根管制成,竖吹。《周颂·有瞽》一章:“既备乃奏,箫管并举。”郑《笺》:“乃奏,谓乐作也。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táng,古“糖”字)者所吹也。”《尔雅·释乐》: “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郭璞注: “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十六管,长尺二寸。”郝懿行《义疏》: “ 《广雅》云: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有底。”应劭《风俗通义》六:“箫,其形参差,像凤之翼,十管,长一尺。”
☚ 管   褐 ☛

读音x·iao(-),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苏彫切,平,萧韵。
❶一种管乐曲,现代用一根竹管制成,而古代却用许多竹管排在一起制成。
❷弓梢;弓的末端。郑玄注:“箫,弓末也。”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x·iao(ˇ),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先了切,上,筱韵。
❶小竹,通“筿”。李善注:“筿,小竹也;箫与筿通。”

上一条: 下一条:

箫siu44[siu]

笛子和箫的统称。

{}6860笛子。粤语。广东广州〖〗。闽语。福建福州〖〗、建瓯〖〗。

箫簫xiāo

❶吹奏乐器,用一根竹管做成,竖着吹,吹孔在顶端侧沿,正面5孔,背面1孔。也说洞箫。
❷姓。
【注意】跟“萧”不同。

箫簫

管乐器名,古代用许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现代一般用一根竹管做成,直吹:洞~︱品~。

箫xiāo

❶ 古代指排箫。
❷ 一种竖着吹的乐器,又称洞箫。
❸ 姓。

箫xiāo

竹制管乐器名。古代的箫用多枝竹管编成,有底,即后世所说的排箫。后代的箫只用一根竹管做成,不封底,直吹,故亦称洞箫。《大招》:“赵箫倡只。”王逸注:“赵,国名也。箫,乐器也。”

箫xiāo

管乐器,竹制,古代多管排列,后来多为单管直吹:(贾珍)命佩凤吹~,文化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七五·1583)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簫籥 > 簫
簫  xiāo

亦稱“籟2”。古竹管樂器。以長短不等之開孔細竹管按音律組編而成,多者二十三管,少者十六管,插于一木櫝,兩邊微翹,狀如鳥翼。即唐末至今謂“排簫”者。後世出現之單管豎吹之“簫”,相傳出自西羌,初名“長笛”、“豎笛”,亦即五代以來稱“洞簫”者。其形像于漢代陶俑與大同雲崗石窟雕刻像中已見。其吹孔在管端側沿,管身正面五孔,背面一孔。音色清幽柔和。亦或有以玉、金等其他材料製成者。《詩·周頌·有瞽》:“既備乃奏,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離和鳴。”《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謂顏成子游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郭象注:“籟,簫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摐金鼓,吹鳴籟。”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籟,簫也。”唐·陸龜蒙《問吳宫辭》:“鸞之簫兮蛟之瑟,駢筠參差兮界絲密。”《淵鑑類函·樂部七·簫一》引《文獻通考》曰:“《唐樂圖》所傳之簫,凡十八管,取五聲四清倍音,通林鐘、黄鐘二均聲,而梁部用之。”又引《續文獻通考》曰:“元簫制如笛,五孔。排簫,編竹爲之,十六管,闊尺有五分,黑搶金鑾鳳爲飾,鍮石釘鉸。”又曰:“明製簫式,以竹爲之,長一尺九寸五分,管圍三寸,管上開竅,名曰山口,吹竅前五孔,後一孔。”參閱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簫》。

(《周禮文物大全圖》)

箫【同义】总目录


箫玉箫紫玉鸾箫石弦吹云筝

箫蕭xiāo

❶ 竹制管乐器。最初为排箫,后为单管箫。《诗经·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管备举。”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者,倚歌而和之。”
❷ 弓的末梢。《礼记·曲礼上》:“右手执~,左于承弣。”

*簫xiao

F3EF
❶管乐器。古代的与现在的有所不同。古代用一组长短不等的竹管编排而成,即“排箫”。现在则单管直吹,即“洞箫”。
❷<文>弓的末端:凡遗人弓者……右手执~,左人承弣(《礼记》)。

各种竹名

各种竹名

毛竹:南竹 黄竹 黄笔
紫竹:黑竹
斑竹:泪竹 筠竹 筠斑 斑筠 斑林 斑篁 湘妃竹 斑皮竹
慈竹:义竹 孝竹 慈孝竹 子母竹
棘竹:笆竹 篱竹
其他竹名:箬(箬竹) 筇(筇竹;龙筇)箫 (箫竹) 箐 篥 篾箛 筼(筼筜) 筀(筀竹) 箟 箘 箣 簩 籚 筿 篣 簝簵 篪 簳 鱼肠 桃枝 钩端 桂竹 由衙 苦竹 凤尾竹

☚ 竹林   竹的各部 ☛

弓的各部

弓的各部

弓弦:弦(鸣弦;箭在~上)
弓弦紧:
未上箭的弓弦:空弦 虚弦
弓上呈弧形的部分:弓背
弓背中间:弣 弝
弓背正中手把握处:弝 弓把
弓的两端:鞘靶儿
弓把两边的弯曲处:隈 弭
弓的末梢:弰 箫 鞘
弓弩末梢系弦的地方:
弓干上的衬木:
古代盛弓矢器:籣 韊 鞬(鞬櫜;弓鞬;櫜鞬)
装弓的袋:韣 韬 韔 弢 靬 弓衣弓服 弓囊 弓袋 孤室 靸袋 靸带
锦制的弓袋:锦弢

☚ 各种弓   弩 ☛

箫(~籁;长~;紫~;洞箫) 紫玉篸管 素管 石弦 紫佩 长笛 粲骨 鸣籁 吹云筝 参差竹
箫的美称:鸾箫
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玉箫 琼箫
排箫:云箫 凤箫 鸾翅
卖饴糖人所吹的箫:饧箫
小箫:
(竹管制的直吹管乐器:箫)

☚ 笙   打击乐器 ☛

吹奏乐器,又名洞箫。汉代初见,明代将单管竖吹之笛称为箫。古代箫分3种(多竹制,偶有玉制和瓷制)。现代箫为竹制,分为3种(紫竹洞箫、九节箫、黑漆九节箫)。管长70~78 cm,管身内径1.2~1.4 cm。上端以竹节封口,开半椭圆形吹孔,管身开指孔6个(前5孔、后1孔),下方有2对出音孔,2对助音孔,不设膜孔。主要用于独奏、重奏、江南丝竹、琴箫合奏、广东音乐、越剧等6种音乐。

亦称洞箫。中国古代吹奏乐器。汉代、北魏已有吹箫雕塑。甘肃酒泉丁家闸晋墓有吹箫壁画。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雅乐部、云韶乐、清乐部、鼓乐部均用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敦煌壁画伎乐图中有吹箫者,如第44窟。一般为竹制,也有玉或瓷制的。单管,竖吹。

☚ 中管   洞箫 ☛

亦称洞箫。中国古代吹奏乐器。汉代、北魏已有吹箫雕塑。甘肃酒泉丁家闸晋墓有吹箫壁画。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雅乐部、云韶乐、清乐部、鼓乐部均用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敦煌壁画伎乐图中有吹箫者,如第44窟。一般为竹制,也有玉或瓷制的。单管,竖吹。

☚ 中管   洞箫 ☛

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古有八音,箫为其一,属于竹类。其形制分为两种。一种为多管,有十管、十二管、十三管、十六管、十七管、二十一管、二十三管、二十四管等多种,因按音律高低排列于椟中,故后人称之为“排箫” (其详见“排箫”条),又因其箫管两头长而中间短,似凤凰之翼,故称为“凤箫”,还有因箫椟刻有云形纹,而称为 “云箫”。另一种为单管,管体开有六孔,上端为吹口,古时称为“篴”或“竖笛”,又称为“箫管”或“尺八”,以其长一尺八寸之故。唐代尺八除六孔外,又开一孔,贴上竹膜,使其音色更加清亮。宋代称其为长箫。至明代,遂通称为箫。一为大乐箫,紫竹所造,长一尺九寸,六孔,前五后一,直吹。一为中和韶乐箫,长一尺八寸,即唐代所称之“尺八”。而多管之箫,则被通称为“排箫”。清代沿袭不变,以至于今。在雅乐演奏中,多用箫管与排箫合奏,其声律最为和谐。

☚ 龠   箎 ☛

箫Xiao

中国吹奏乐器。也称洞箫,古称篴。竹制管身,外形和笛相似而竖吹,音域d1~e3,音色深沉而丰满,但音量较弱,多用于独奏或重奏,古代常用箫和古琴合乐。

☚ 笛   笙 ☛

《箫》

山东汉族儿童歌曲。1=C 2/4拍
这首民歌采用五声征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全曲共有7个长短不一的乐句,以十分优美的曲调歌唱了“宝宝学吹箫”这样一件事情。“箫儿对正口,口儿对正箫”,“箫中吹出新时调,小宝宝,呜的呜的学会了”。歌词与曲调搭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儿童天真、纯洁及学会吹箫后的兴奋心情。

☚ 萤火虫   蝈蝈 ☛

箫为吹孔气鸣乐器。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又名洞箫。相传箫原出于羌中,汉代称之为笛或长笛。箫以竹管制作,最初为四孔,西汉时为五孔,晋代时为六孔,相似于现代箫。箫体为一竹管,上端封口处竹节边缘开一吹孔,管身开有指孔六个,前五后一,下端有出音孔二个。常用的箫为G调,音域为d1一e3。指孔按七声音阶排列,每个指孔在起吹时都能得到第二泛音,有的指孔还能吹出第三、第四泛音。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幽雅,演奏难度较高,适合于独奏或重奏。主要的曲目有《鹧鸪飞》、《妆台秋思》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 笙   唢呐 ☛

箫簫xiāo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后世用一根管子做成,竖着吹的叫“洞箫”。

箫(簫)xiāo

 (管乐器) xiao, a vertical bamboo flute

箫xiao

【音乐】a vertical bamboo flute

xiao;vertical flute


xiao;Chinese vertical bamboo flute


ebony stick (Am.)

箫xiāo


❷ 村社鼓|凤鸾管

❸ 剑气

❹ 凤管鸾|横笛短

*簫xiāo

(14画)

【提示】, 有插笔穿过, 中间的横笔右端出头,不要写成彐。箫,不要与草字头的萧相混。

*箫(簫)xiāo

14画 竹部 
(1) 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用一组长短不等的细竹管按音律编排而成。也称排箫。
(2) 直吹单管乐器。相传出于西羌(qiāng),初名长笛,也称洞箫。

箫簫xiāo

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竹,肃(肅)声。音变如肃萧啸例。原指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用一组长短不等的细竹管按音律编排而成,叫排箫。约中古时制成直吹单管乐器,吹孔在顶端侧沿,正面五孔,背面一孔。相传出于西羌(qiāng),初名长笛,也称洞箫。

箫簫★繁◎常★常


xiāo簫,形声,从竹,肅声,本义为一种竹制的管乐器。最初指排箫,由若干长短不等的竹管编排而成,后多指洞箫,由一根竹管制成。《简化字表》类推简作“箫”。

簫;隶xiāo

【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
【释义】《说文》:“参差管乐,象凤之翼。”本义是一种编管乐器。在商代墓葬中已经发现骨箫。箫又名“排箫”,也名“参差”。古箫多用蜡封底,不封底的叫做“洞箫”。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ful part is竹 (zhú,bamboo).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肃(sù). It relates to the instrument.
【original meaning】 Series instrument.As early as in the Shang Dynasty tombs the bone flute has been foun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