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
周代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伍子胥筑吴城。至夫差二十三年 (前473年)越灭吴,其为吴都凡历二世、四十二年。后越王翳三十三年(前379年)迁于吴,至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伐越而杀王无疆,尽取吴地,又为越都四十七年。后曾一度为楚春申君封邑。秦时为会稽郡治。汉初为荆国治,后又为会稽郡治、吴郡治。南北朝时或称吴州,或称吴郡。隋唐时或称苏州,或称吴州。宋时为平江府。元时改为平江路。明清时改为苏州府。伍子胥所筑吴城平面呈亞字形。《越绝书》卷二记其四面城垣长度,“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设城门八座,西垣为阊门、胥门,南垣为盘门、蛇门,东垣为娄门、匠门,北垣为齐门、平门,皆兼通水、陆之道。城内有小城二,中央为宫城,宫城之东为伍子胥城。城外有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后世相沿,有所扩展或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