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澳夷章程
清朝官府委任的澳门第一任海防军民同知印光任于乾隆九年(1744年)订立和颁布的严格管理外国船只和居澳葡人的条规,共7条:(1) 洋船到粤,海防衙门派人引领其进入虎门,停泊于黄埔; (2) 洋船进口,必须由取得执照的内地引水人员引领进入黄埔;(3) 加强对澳门商民的管理。规定应设法查禁私自潜入的奸民,贸易人等只许在澳夷墙外空地搭篷进行交易,不得私自进入澳内,更不得携带妻室入澳,同时责令县丞,编立保甲,细加查核;(4) 澳葡首领如有恳求上宪之事,应由澳门县丞早报海防衙门,据实禀报;(5) 夷人采买修船用料,如铁钉、木料等,在澳门修船,须呈报采买数目、船匠姓名等,在澳门海防同知传唤该船匠核定数目以后,给予印照,报关部行台,给发照票,赴广州买运回澳;(6) 凡为夷人造船建屋之内地工匠,必须由县丞亲自查验造册,编甲约束,取具连环保结备案,如有违犯,甲乙连坐;(7) 海防衙门设在前山寨,派拨弁兵,弹压藩商,稽查奸匪。其7条的核心,乃是加强稽查进出珠江的外国商船,加强对在澳门的中国商贩、工匠的管理,加强对在澳门的葡萄牙人的管理,协调附近驻军对澳门地区的巡防。在此7条规定之外,印光任还制定禁止中外商人在澳门贩卖人口的详细条例、禁止中国居民加入天主教的条令、对犯罪的葡萄牙人应如何审判处刑的条例等。他还查捕来澳入教、礼拜的华人,限令在澳的中国教民于一年内报告官府返回原籍。印光任治澳和澳门海防同知的设立,加强了清朝政府在澳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