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管制判决的执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管制判决的执行刑罚执行的一种。将管制判决确定的内容予以实现的活动。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在公安机关的管束和群众监督之下进行改造,并限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管制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由人民法院交付公安机关执行。实际执行中,由罪犯居住地县级公安机关指定的派出所对其进行管理监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监督。执行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判决、执行通知书,向罪犯及其原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群众宣布罪犯的犯罪事实、管制期限、必须遵守的规定以及是否被剥夺政治权利等情况。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定期向监督考察小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遵守公安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公安机关批准;(6)遵守公安机关制定的具体监督管理措施。违反这些规定,但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罪犯在管制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由执行管制的派出所提出减刑建议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对于又犯新罪的,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及时解除对犯罪分子的管制,同时向罪犯本人和有关的群众公开宣布,并且发给本人解除管制通知书。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管制判决执行依法行使监督权。 管制判决的执行对被判处管制的罪犯的执行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处管制的罪犯,由人民法院交付公安机关执行。实践中,公安机关通常是把罪犯交给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公安特派员或者罪犯原单位的保卫组织,依靠治安保卫委员会执行。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法令,服从群众监督,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生产或者工作;(2)向执行机关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迁居或者外出必须经执行机关批准。执行管制的机关对罪犯应进行认罪服法的教育,并定期组织群众评议。罪犯在管制期间表现突出,认罪态度好,依法应予减刑的,必须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对于又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送人民检察院处理。执行管制和解除管制,都应当向群众宣布人民法院的判决内容以及管制期间罪犯必须遵守的规定。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有关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并且发给本人解除管制通知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