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性工业
80年代台湾 “科技导向”之下欲优先发展的目标产业。1982年6月,台湾当局 “经济部”工业局提出了特定产业政策,即“策略性工业发展方案执行计划”。此计划是当局仿效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办法,根据台湾本岛的特点(缺乏资源与能源) 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效果好、能源密集度低以及污染度低的工业,以其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策略性工业。第一阶段优先发展的策略性工业产品有145项,其中机械工业共87项 (机械49项、汽车零件9项、电机29项) ,资讯电子工业共58项。发展策略性工业的目的在于推动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台湾工业逐步向 “高、精、尖”方向发展。但由于台湾缺乏基础工业、民间投资持续不振等原因,这一“计划” 至今进展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