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筒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筒车

 亦称“天车”。唐代出现的新式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大立轮。由横轴架起,轮周斜缚若干小竹筒或小木筒,直立于河边水中,受水流冲击而转动,筒在水中盛水后,随轮转至上方,水自动倾入特备的槽内,流入农田。功效大于翻车,形制随处而异。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生產部 > 農田水利用具 > 筒車
筒車  tǒngchē

利用河流汲水,在高地進行灌溉的一種機械設備。其制以木爲輪,下半部置水中,輪周安裝圓筒,水輪大小及水筒多寡,視岸之高下及水流緩急而定。參閱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筒車》及《具圖》。

筒车a kind of water wheel pump

古代利用水流为动力自动提取河水的灌溉机械。筒车是用木材制成大型立轮,由一横轴架起。轮的周围斜装若干小竹筒(亦有用木筒),轮的下部有一部分浸入水中,流水冲击轮周围的栏板转动立轮,就将装满水的小筒转到上部自动泻入木槽,流到田里灌溉(见图)。


唐代筒车模型(中国历
史博物馆复制)


筒车始于唐代。唐代陈廷章《水轮赋》所描写的“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斫木而为,凭河而引”的水轮应就是筒车。宋元之际还创造一种畜力筒车用于积水渊潭。如王祯《农书》记载的驴转筒车:“驴转筒车即前水转筒车,但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凡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可用,浇灌园圃,胜于人力汲引。”另外还有一种高转筒车,也见于王祯《农书》:“高转筒车,其高以十丈为准。上下架木,各竖一轮。下轮半在水内。各轮径可四尺,轮之一周,两旁高起,其中若槽,以受筒索。其索用竹,均排三股,通穿为一。随车长短,如环无端,索上相离五寸,俱置竹筒。筒长一尺,筒索之底,托以木牌,长亦如之。通用铁线缚定。随索列次,络于上下二轮。复于二轮筒索之间,架刳木平底行槽一连,上与二轮相平,以承筒索之重。或人踏、或牛拽,转上轮则筒索自下,兜水循槽至上轮,轮首覆水,空筒复下,如此循环不已。”但这两种筒车都应构造较为复杂,使用多有不便,没有得到推广。只有前述的水轮(筒车)一种因其功效大而一直在农村流传,至今大江南北都还在使用。

筒车tube water lift

以水力驱动并由轮缘上小筒将低处河水送到高处水槽的提水工具,亦称天车。主体是木或竹制立置大轮,由水平轴支承。轮缘装受水板受水力驱动,使轮旋转。轮缘上斜布小木筒或小竹筒。轮缘入水时,小筒入水且装满,待转至上部时自动泻入高机水槽流向田间。公元9世纪中国唐代刘禹锡《刘宾客文集》中已有筒车记载。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高转筒车(见图),是在岸高33米增设一主动轮,通过筒索带动入水一半的立轮转动。索上筒自下兜水,沿挡板至上轮处,泻水入槽。空筒再下去如此循环。两轮间筒索通道设竖桩和上挡板,以承筒索载水之重。两轮圆周上均布槽,与筒索上的筒长相对应,以传递扭矩。中国一些地方至今仍有用筒车灌田的,甘肃、宁夏一带的筒车有的轮径达20米。

高转筒车(《天工开物》插图)

筒车tube water wheel

提水机械。有利用水力和畜力两种:
❶水转筒车。用木、竹制成大立轮,由横轴在水边架起,使轮的上部高于堤岸,下部有一部分没于水中。轮的四周围斜装若干小竹(或木)筒,轮辐之间装以受水板。流水冲激受水板使立轮转动,竹筒随立轮转动轮流转入水中掏水;当转近轮顶时,筒身向下倾斜将水倾入木槽,再循槽流入农田。唐代已有此种提水机械。
❷畜转筒车:立轮上不装受水板,而在立轮轴的一端装一立齿轮,旁竖一大立轴,轴上装卧齿轮。立、卧二齿轮衔接。转动立轴,经卧、立二齿轮使大立轮转动,竹筒把水从低处带到高处,将水倾入木槽,流入田中。

筒车

筒车

071 筒车

中国大约在唐代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这种灌溉工具是由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轮的大小以岸高为准,要求轮高于岸,用一个横轴将轮架起,轮的周围斜装上若干小木筒或小竹筒。将这种筒车安装在水边,立轮的下部浸入水中,水流冲击立轮转动,轮周的小筒就川流不息地依次汲水到岸上的木槽中,供农田灌溉之用。这是水转筒车,及至元代又发明了畜力筒车及高转筒车。

☚ 辘轳   翻车 ☛
筒车

筒车

古代壮族地区农田水利灌溉工具。即用竹子为支架编成大圆轮,在圆轮周围系上若干竹筒,将园轮置于江流溪涧中,使水浸至轮子下部,流水冲激园轮转动,竹筒就连续不断地依次吸水提至高岸上水渠中,分流入田灌溉。这一工具于唐宋时已经出现。在岭南丘陵山区。宋人张孝祥《过兴安呈张仲钦》诗云:“筒车无停轮,木视着高格,粳稌接新润,草木丐余泽。府公为霖手,号令行顷刻。愿持一勺水,敬往寿南伯。”说的就是当时筒车提水的情况。据《凤山县志》载,民国年间,当地壮族农民在红水河架设的筒车达150多架,可灌农田近900亩。此种筒车至今桂西北农村仍有使用。

☚ 石灰肥田   踏车 ☛
筒车

筒车

又称 “天车” 、“竹车” 、“水轮”、“水车”。水力灌溉工具。分竹筒车和木筒车两种。筒车的水轮直立于河边水中, 轮周斜装若干竹木制小筒, 有达四十二管者。利用水流推动主轮; 轮周小筒次序入水舀满, 至顶倾出, 接以木槽, 导入渠田。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 宋以后逐渐推广。南宋张孝祥《于湖居士集》中《竹车》诗云: “转此大法轮, 救汝旱岁苦”。“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功效显著,较人、畜力翻车为优, 一些地区沿用至今。

☚ 曲辕犁   涂田 ☛
000015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