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厢二人转作品。源于元杂剧《西厢记》及民间唱本,是二人转艺人常演的看家戏。据《吉林戏曲志·综述》 (初稿),有清道光二年(1822)在怀德县八家子普济寺庙会演出记载。该作品叙述张君瑞与崔莺莺恋爱故事,丫环红娘传书递柬,促其好事,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转中的崔莺莺反抗性格烈于 “王西厢”。如花园幽会、私订终身;莺莺把张生领上绣楼,二人同房多日;张生病倒,莺莺讨药治病等,都比“王西厢”更大胆、主动。全本 《大西厢》长达3600句唱词,分 《游寺》、《观花》、《降香》、《听琴》、《写书》、《下书》、《观画》、《拷红》诸折,可分可合。各折在艺术上又各有特长,互不重复,堪称一绝。艺人都把唱好《大西厢》,看作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但有些艺人为谋生(拉长演出时间)和亮肚囊(显示会的唱词比别人多),在作品中塞进了诸多与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毫不相干的唱词,如《观画》一折,观了几十幅节外生枝的画,被群众指责为“破西厢”;早期《大西厢》没有粉词,中华民国年间加了一些粉唱,如“荼蘼架下会鸳鸯”一段唱词,是应剔除的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