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等高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等高线contour line等压面上位势高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位势高度是以单位质量物体从海平面(位势值取为零)抬升到空间某高度上克服重力所作的功来表示。此功称重力位势,单位为位势米。通过某个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可知等压面附近空间气压场的情况,等高线的高值区就是高压区,等高线的低值区就是低压区。图中p为等压面,H1、H2、……H5为厚度间隔相等的若干等高面,它们分别与等压面相截(截线以虚线表示),将这些截线投影到海平面上,便得出P等压面上各点距海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1、H2、……H5的许多等高线。与等压面凸起部位相对应的是由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高值区,与等压面下凹部位相对应的是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 等压面与等高线的关系 等高线地图上表示地面高程相等各点的连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为等高距。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从高程零米等高线开始的。有细线绘的基本等高线、粗线绘的加粗等高线、长虚线绘的半距等高线、短虚线绘的辅助等高线4种。从零米高程的加粗等高线起算,每隔4条基本等高线,画一加粗等高线。在高低起伏不大的地区,为表示地面的高低,在2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要加绘半等高距的半距等高线,或在半距等高线与基本等高线之间加绘1/4等高距的辅助等高线。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上都有按各自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所绘的等高线。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5 m,1∶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10 m,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20 m。在高山地区有时可将等高距增大1倍,使等高线不致过于密集,但在一幅地图上必须一致,并在图上加注说明。等高距的选定,是根据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距离不得小于0.2 mm确定的。例如在1∶2.5万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坡度为45°的山地的相邻等高线间距为0.2 mm的等高距,只能是5 m。其他各比例尺地图的等高距,也是按这一原则确定的。 等高线 等高线Denggao xian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联成的闭合曲线。在地形图上一组等高线可以显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和实际高度。根据等高线的密度和图形,可以判断地貌特征和斜坡坡度(如图)。用等高线显示地貌的详细程度取决于等高距的大小。等高距就是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绝对高度之差。对于同一山体来说,等高距大,等高线就少,地貌就显示得粗略;等高距小,等高线就多,地貌就显示得详细。而等高距的大小又与地形图比例尺和地面起伏情况有关。一般而言,比例尺大而地面起伏平缓,则等高距小;反之,则大。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种: 等高线原理示意 等高线种类 ☚ 相对高度和海拔 等深线 ☛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联结成的封闭曲线。用以判断地貌特征、斜坡坡度,确定盲区以及在图上施行各种量算工作。 等高线等压面上位势高度值相同的各点的联线。显示该面上的高度起伏形势,相应地反映出高空气压系统的分布状况。 等高线亦称“水平曲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分为首曲线(基本等高线)、计曲线(加粗等高线)、间曲线(半距等高线)和助曲线(辅助等高线)。用以显示地貌高低起伏、倾斜陡缓形态,量算地面点的高程和高差、地表面积、地面坡度、山的体积和水库容积等。 等高线标高投影时为表示高低而将同一高度的点连结起来所得的曲线。地形图上用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形态。因各条曲线的高程相等,故称等高线。 等高线contour line 等高线contour lin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