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等韵一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等韵一得》音韵书。清劳乃宣著,有光绪年刻本。书分内外篇。内篇分列图谱,外篇专论等韵源流及理论。书中分声类为58,除无字之音外,与36字母相当。分韵母为13类52摄,15摄有音无字,实有韵母37。作者以戛透轹捺和轻重清浊来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以阿厄伊乌俞五元音为“生声之元”,系统论述了元音的开合以及复元音的发音。图谱中有字母谱论述声类,韵类有韵摄谱、韵摄分配韵部谱等,其《母韵合谱》是一部等韵图,四声谱兼列声调与四呼,另有《四声分配韵部谱》、《四声清浊举隅谱》等。就总体来看,劳氏的等韵学说以及对字音的分析、韵类的处理,都较为精当。 等韵一得 等韵一得等韵学书名。清末劳乃宣著。他根据实际语音,以声母、韵母、四声为三大纲,订成字母、韵摄、入声诸谱,研究等韵的源流及其音理。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专列各谱,外篇论述字母、韵摄、四声、反切、射字等各方面的问题。劳氏的字母谱实际上是一个声类表,按清声、浊声来区别声母的清浊;以戛音、透音、轹音、捺音来区别声母的发音方法(相当于不送气、送气、擦音、鼻音);又以喉音、鼻音、重舌音、轻舌音、重唇音、轻唇音等来表明声母的发音部位。共有字母五十八个,除去有音无字的二十二个外,实际只有三十六个,与三十六字母相当。韵分五十二摄,除去四呼不算,实际归纳为十三摄。《等韵一得》是等韵学著作中很有价值的一种,可以说是最后一部等韵书。 ☚ 切韵考 音学辨微 ☛ 等韵一得等韵学书。近人劳乃宣著。根据实际语音,订成字母、韵摄、入声诸谱。书中分字母为五十八个,其中有音无字的占二十二个,实际只有三十六个,与宋元等韵学家三十六字母相当。按照收音不同,分为喉音一部、喉音二部、喉音三部、鼻音部、舌齿音部、唇音部共六个韵部。六部之中,又各分阴阳,喉音一部还有“下声”,共得十三韵摄。十三韵摄之内又各分开齐合撮四呼,共得五十二韵类。此书析音细密,说理清楚,是等韵学重要著作。 等韵一得 233 等韵一得见24175劳乃宣。 ☚ 马氏文通 殷商贞卜文字考 ☛ 等韵一得 等韵一得音韵学著作。清末民初劳乃宣著。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浙江桐乡人。同治十年(1871)进士。清末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他主张推行简字拼音,并奏请设立简字学堂于南京。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时,多采其说。另著有《简字全谱》、《京音简字述略》、《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简字丛录》、《读音简字通谱》等。 ☚ 韵学源流 训诂 ☛ 等韵一得 等韵一得近人劳乃宣著。根据当时实际语音,分字母为58个,除有音无字的22个外,实际只有36个,与三十六字母相当。以声母、韵母、四声为三大纲,追溯等韵源流及其音理。 ☚ 诗韵集成 增注字类标韵 ☛ 等韵一得三卷。清末劳乃宣撰。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自号矩斋,又号韧叟,浙江桐乡县人,祖籍山东阳信。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先后补南皮、完县、吴桥、临榆、蠡县、清宛等县知县。清末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精等韵字母之学,主张推行简字拼音,著《简字全谱》、《京音简字述略》等书,并奏请在南京设立简字学堂。1913年读书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时,多采其说。另著《等韵一得》三卷、《等韵一得补编》一卷,为系统阐述等韵学理之最早著作。《等韵一得》作于光绪九年 (1883年),重订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癸未自序云: “光绪癸未(1883年) 客天津,潘君笏南、洪君述轩以等韵见问,取所定谱示之,𣶇然领悟,亟劝笔之于书,因厘为十谱,各系以说为 ‘内篇’;录平昔讨论之语为 ‘外篇’,以俟知者。专重人声而不尚考订,所以别乎古韵今韵也。专主时音而不悖旧法,所以通乎古韵今韵也。”《戊戌又识》曰:“是编作于癸未客天津时,罗稷臣观察见之,谓通于中国音韵,于习学外国语言文字事半功倍。以此作为有益于西学,劝付剞劂。……今岁权宰清宛,受代后,沈子封太史来主畿辅学堂讲席,以时方讲求西学,亦持罗君之论,力促梓行。会返任吴桥,下邑事简,因以暇日寻绎旧闻,重加审订,授诸手民。……”从两文可以了解此书著作与付梓过程。本书分内外两篇。“内篇”专列各谱,其目录为:《字母谱》第一 、《字母简谱》第二、《字母分配古母谱》 第三、《韵摄谱》 第四、《韵摄简谱》第五、《韵摄分配韵部谱》第六、《母韵合谱》第七、《四声谱》第八、《四声分配韵部谱》第九、《四声清浊举隅谱》第十。“外篇”则论述等韵源流及音理等问题,其目录为 《字母》、《韵谱》、《四声》、《双声叠韵》、《反切》、《射字》、《读法》、《杂论》。外篇所论颇多精要之语。“内篇”以三大纲为根基,劳氏说:“凡音之生,发于母,收于韵,分属于四声;母也、韵也、四声也,是为三大纲。”关于声母,他说:“母之目,有喉音、鼻音、舌音、齿音、唇音,其别五。舌齿唇又各有重轻,其别八。喉音独为一类。鼻以下各分四类: 曰戛音、透音、轹音、捺音,其别二十九。二十九者,又各有清浊,其别五十八。”《字母谱》是一个声类表。清浊之外,他又以戛音、透音、轹音、捺音区别声母的发音方法。以喉音、鼻音、重舌音、轻舌音、重齿音、轻齿音、重唇音、轻唇音区分声母的发音部位。关于戛、透、轹、捺,赵荫棠《等韵源流》云:“戛类实含有塞声与塞擦声两类,其所以可合为一类者,因均为不送气之故;透类亦含有塞声与塞擦声二类,其所以可合为一类者,因均为送气之故;轹类含有擦声与边声二类,而边声与擦声微觉不类,劳氏在《外篇杂论》上已言之;捺类含有鼻声与擦声二类,此两类实不相似,除非将‘微’母之音值假定为鼻声之m,‘日’母之音值假定为鼻声与擦声混合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