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枪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枪鱼jīn qiāng yú一种鱼,身体纺锤形。生活在海洋中,肉供食用。1922年《动物学大辞典》:“金枪鱼: 属脊椎动物鱼类硬鳍类青花鱼科。体呈纺锤状而肥。”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Tunny,金枪鱼。”◇吞拿鱼,“吞拿”即英语tuna之音译。 金枪鱼tunny硬骨鱼纲,鲈形目,鲭科,金枪鱼属(Thunnus)鱼类的通称。长约1~2 m。体纺锤形,肥壮,稍侧扁;尾柄细,平扁,每侧具1中央隆起嵴及2个小的侧隆起嵴。吻尖圆。体被细小圆鳞,胸部鳞较大,形成胸甲。背鳍2个,相距近;第2背鳍及臀鳍形状相似,其后各有小鳍6~9。尾鳍新月形。为大洋性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常作远距离洄游。由于具发达的皮肤血管系统,血温可以超过所在水温10℃。主食鱼类、虾类和头足类。生长较快。寿命较长,最大年龄多在10龄以上。分布于三大洋热带、亚热带海区。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金枪鱼属共有7种,即金枪鱼(T.thynnus)、南方金枪鱼(T.maccoyii)、长鳍金枪鱼(T.alalunga)、大眼金枪鱼(T.obesus) ,黄鳍金枪鱼、大西洋金枪鱼(T.atlanticus)和青干金枪鱼(T.tonggol)。为世界重要经济鱼类,肉味鲜美,素有“海鸡”之称。冷冻品多数用于制罐,在日本则制作生鱼片。 金枪鱼 金枪鱼Tuna一种游速极快、体形优美的深海鱼。目前公认的金枪鱼共有13种,最常见的有7种,即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黑鳍金枪鱼、南方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和长尾金枪鱼。分布极广,在全球热带和温带海水中都有生长。加拿大共有10种,其中4种生长在太平洋,另6种生长于大西洋。小种金枪鱼重不到9千克,而大种金枪鱼则可重达45千克以上。所有金枪鱼的体形都呈流线型,耐水压,尾部呈叉状,分得很开;在第二片背鳍与尾鳍之后有一串小鳍;个别种类色彩十分艳丽。金枪鱼属温血动物,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可使体温保持高于周围水温10℃以上。活力极强,可以生存于十分广阔的水域中,也能够迁游数千千米。主食是甲壳类海生动物、鸟贼以及多种鱼类;每只金枪鱼每天要吃进相当于其体重25%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能量。捕捞金枪鱼通常采用拖网、诱网等,有时也放长线垂钓。1985年,加拿大全国捕捞金枪鱼总价值达70.5万加元。金枪鱼捕捞起来后,多制成罐头或趁鲜出售;东海岸通常是诱捕蓝鳍金枪鱼后喂养起来,待长肥后运到日本,供应生鱼片市场。1985年~1987年间,位于新不伦瑞克省的加拿大唯一一家金枪鱼罐头厂曾在质量检验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引起全国新闻媒介的高度重视。世界上迄今最大的一条蓝鳍金枪鱼是在爱德华王子岛海岸钓得的,重达679千克。 金枪鱼 金枪鱼脊椎动物,鱼纲,金枪鱼科。我国常见的为“青干金枪鱼”(Kishinoella tong-gol;异名Thunnus tonggol),为热带、亚热带海域中上层鱼类。体细长,呈鱼雷形,头短尖,呈锥形;尾柄细而坚强,中央两侧各有1个发达的隆起脊。背部青褐色,有淡色斑纹。牙细小而尖。背鳍2个,腹鳍位于胸鳍基下方;头部裸露,无鳞;体被细小圆鳞,胸鳍附近较大,侧线明显。无鳔。善集群游泳。游泳迅速,可作远距离洄游。主食虾、小鱼和枪乌贼,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产量较多;黄海的近海也有分布。由于肉细嫩,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一般制成咸干品,也可供鲜食或制成油浸罐头食品,颇受老年人喜爱。
☚ 鳜鱼 比目鱼 ☛ 金枪鱼tuna 金枪鱼tun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