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工资制根据劳动者的劳动熟练、复杂、繁重程度和责任大小划分等级,并据此规定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由技术等级标准、工资等级表和工资标准3部分组成。 等级工资制是指社会主义企业对工人实行工人等级工资制,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 一、职务等级工资制是指根据各种职务责任大小、业务繁简、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具体规定各种不同职务的工资标准。因此,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首先要定职,如总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经理、科长、科员等等。然后再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适当照顾资历,规定同一职务中的若干等级。职务相近的,在等级上有—定的交叉。工资级差实行累进递增方法,等级愈高,级差愈大。此外,影响技术和管理人员工资的重要因素还有地区条件差别等等。 二、工人等级工资制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劳动强度和技术复杂程度,对不同工种的工人规定工资等级和各种工资标准的制度。它由三部分所组成: (1)技术等级标准。它是衡量和考核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尺度,是给工人确定工资等级的主要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应知”、“应会” 和 “工作实例”三部分; (2)工资等级表。包括工资等级、等级系数和级差三个内容。工资等级在一般情况下与工人的技术等级相同。工资等级系数是指每级工人工资等于最低(一级)工资额的倍数。例如建筑工人七级工为一级工工资额的2.8倍。级差是指相邻两级之间的差距,可以用百分比表示,也可用绝对数表示。建筑和安装工人工资等级的级差是等比级差;(3)工资标准,又叫工资率。是指每一级工人按规定在单位工作时间内应得的工资数额。我国采用月工资标准。根据需要可换算成日工资标准或小时工资标准。日工资标准,按月工资标准除以25.5工作日求得。日工资标准按每日8小时计算。 等级工资制 等级工资制亦称“工资等级制度”。我国五十年代以来普遍实行的职工基本工资制度。它是根据职工所从事的不同工作和担任不同职务的劳动差别划分工资等级,并规定各等级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它包括三种类型的制度: 一是工人等级工资制度。二是企业职员等级工资制度,即企业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务等级工资制。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务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的主要内容是工资标准表和有关制度。 ☚ 最低工资法 履行义务期间支付的工资 ☛ 等级工资制 等级工资制对不同工种的工人,按其所从事工种的劳动强度、技术复杂程度、责任大小和劳动条件好坏等因素,分别规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它由三部分组成: (1) 技术等级标准。等级的多少和高低,主要由不同工种的劳动强度、技术复杂程度、责任大小和劳动条件好坏等因素决定; (2)工资等级表。包括工资等级、工资等级系数和级差三项。工资等级数与技术等级数一致,工资等级系数是各等级工资与第一级工资的比率,级差是相邻两级之间工资差额的百分比; (3)工资标准。是按月 (或日) 规定的最低一级的工资额,其它等级的工资额,可用最低一级的工资额乘各等级的“工资等级系数”求得。 ☚ 满负荷工作法 奖金 ☛ 等级工资制 等级工资制根据从事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程度、劳动条件状况和责任大小等因素划分等级,按等级规定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如工人的八级工资制,干部的职务等级工资制等。等级工资制主要体现劳动质量上的差别、职工技术 (工作) 能力的差别。但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也照顾到劳动数量上的差别。它体现着地区间、产业间、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各类人员间的工资关系和工资水平。等级工资制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是我国目前工资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后,企业有权确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工资形式,国家的统一规定只起参考作用。 ☚ 退休费 工资等级 ☛ 00001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