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五《命运》交响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5~1808年。当时对交响曲曾引起过许多标题解释。贝多芬有一次对辛德勒说交响曲开始的动机是:“命运的敲门声”,因而才被世人名为《命运》交响曲。实际交响曲并没有文字标题,它是与贝多芬众多的英雄性的作品相一致的: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胜利。表现两种力量的斗争,最后达到辉煌的胜利。交响曲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活跃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全部弦乐器猛烈地奏出森严的“命运的动机”,好似严厉的警告,随之卷入激烈不安的气氛。在圆号的导引下,在降E大调出现抒情柔和英雄性的副部主题,命运的主导动机不时在低声部回响着。展开部开始一下又带来阴霾的气氛,充满戏剧性的冲突,犹如生死搏斗,“命运动机”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再现部,在主部与连接部之间出现双簧管哀怨的宣叙调显得格外悲怆。副部在C大调再现。结尾又一次掀起戏剧性的浪潮(第二次展开),主部、连接部和副部的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最后主部的因素好象减弱了,强烈的力度对比仍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整个第一乐章好似戏剧发展的一个阶段,斗争还须继续。第二乐章为活泼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分节歌形式与变奏原则相结合的双重变奏曲。主歌抒情含有沉思的哲理性。副歌近似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调,类似胜利的预兆。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发展,与第一乐章形成戏剧性的对比。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复三部曲式。这是通向胜利的一个乐章。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充满活力的主题。中间部分是由赋格段构成的粗壮的民间舞曲。然后微弱地再现第一部分,象是转折。第三乐章不间断地进入终曲,并在音调上逐渐形成欢呼主题。这是贝多芬的重大改革,把交响套曲处理为统一的戏剧结构。第四乐章终曲,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开始即是欢呼胜利的主部主题。而后是由三连音狂欢音调构成的副部主题(G大调)。第四乐章没有戏剧性冲突,它是整个戏剧发展的结果,有若向黑暗、苦难作斗争的胜利,最后在欢呼声中强有力地结束整个交响曲。 ☚ 第94《惊愕》交响曲 第六《田园》交响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