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调整,被战争破坏的河南农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27.74亿元,比1949年的17.19亿元,增长61.4%左右,平均年递增17.3%;195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7亿公斤,比1949年的71.3亿公斤增长41%,平均年递增12.2%;1952年,农民纯收入达到57.67元,比1949年的39.7元增长45.2%,平均每年递增13.2%, 比战前1936年的52.78元增长9.3%,河南农村经济出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河南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逐步过渡,相互衔接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组织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第二步组织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三步组织高级农业合作社。

☚ (二)土地改革成果   一、农村互助组 ☛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后, 党和人民政府及时引导广大翻身农民走互助合作、集体化的道路。经过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于1956年2月完成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 六、开展大生产运动,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 ☛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区经过土改以后,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有些地方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贫雇农上升为中农的日渐增多,上升最快的村子,达到62%~73%。另一方面,有些贫雇农,由于种种原因,经济上仍然很困难,继续借高利贷,出卖土地,如湟中县苏家河湾村买地者占全村总户数的21.35%,卖地者占全村总户数的19.4%。大量买卖土地的结果,使部分农民因丧失土地而重新陷入贫困,少数人乘机发财变为富农。特别是一部分富裕农民,收买土地,放高利贷,囤粮投机,雇佣长工,进行剥削,变成富农。
为解决这些问题,青海省根据1951年12月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精神,不失时机地领导和组织农民,广泛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青海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前后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即:稳步发展阶段(1950年4月—1955年6月)。1950年4月22日青海省委提出在农村提倡变工互助,在坚持“自愿结合”、“等价交换”、“民主管理”三个原则下,组织开展了劳动互助,到1956年3月基本实现合作化,互助组从发展到消失,历时7年。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1952年起青海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根据青海的实际情况,对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分别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❶已经土改的地区,在1954年冬和1955年春放手大胆发展;
❷未土改的藏族聚居区,采取个别试办的方法;
❸接近牧业区的沿边农业区,控制发展;
❹在藏传佛教寺院土地集中的地区,暂不建社。分散在各地的寺院土地,也暂不入社;
❺分布在牧业区的小块农业区,暂不发展互助合作组织。青海在发展初级社的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因而运动的发展是健康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1955年6月建成初级农业合作社876个。突击发展阶段(1955年8月—1956年3月)。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加速进行的转折点。这年8月以后,各市县原来规定办社的一些限制条件,通文取消,11月掀起了合作化高潮。牧业区的小块农业区,原来规定暂不发展互助合作组织,这时认为只要有条件,就允许建高级农业区。原来规定控制办大社,办70户以上的大社,须经中共青海省委批准,这时又提倡办大社,一般一村一社,社的规模掌握在300户左右。寺院土地集中的地区,也加快了办社的步伐。1956年3月14日建成2 31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阶段,由于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实行“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和大发展的方针,因而在运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后经过整顿,在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生产,巩固组织,改进干部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对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3.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农村互助组 ☛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个体经济十分脆弱,分散落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农村的两极分化现象也已经开始出现,一遇天灾人祸,农民中又出现卖土地、受高利贷盘剥的现象。据调查:建湖县高作区合兴乡长白村,全村141户,土改后有19户买田4.97公顷,有12户放粮债40 500公斤,月息有5分、8分和1倍利的;海安县童口区10 678户,土改后16%的户出租土地,该区韩洋乡开柴村44.1%的户出租土地;吴江县城南厢区湖滨乡关东村153户,土改后不久,卖田的7户,当长工的1户,出典土地的2户,借高利贷的21户,卖青苗的4户。另据吴县等10个县的调查,土改后,出卖土地的有2 788户,其中原雇农204户,贫农2 117户,中农343户,其他64户。
为了克服个体经济的局限性,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 (五) 推动农民学文化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 ☛
000301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