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京临时政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京临时政府

 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辛亥革命时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府。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召开的各省代表会,依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议决改用阳历。1912年1月1日孙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各省代表会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包括黄兴、王宠惠、蔡元培、张謇、汤寿潜等在内的各部总长名单,又以胡汉民为秘书长。28日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执行议会职权,举林森为议长。2月12日清帝退位,依照南北议和条件,次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请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9日袁指使曹锟制造“北京兵变”,并以此为口实,拒不南下就职。3月6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同意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各项政令(如改历、剪辫、禁缠足、禁刑讯、保障人权、禁止买卖人口、保护华侨、严禁鸦片、改变称呼、废止跪拜、禁赌、廉洁奉公、任人唯贤、民主作风等),实行发展资本主义的财政经济政策,进行教育改革,开放新闻政策。3月11日,孙中山又在南京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0日唐绍仪内阁组成。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新生的民国,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实权却转移到了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手里。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中央政权,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府。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各省纷纷独立,积极响应。同年11月30日在汉口 (后移至南京) 召开了由革命派、立宪派和少数旧官僚、士绅组成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通过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推选黎元洪为大元帅。12月25日孙中山回国,29号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成立南京临时政府。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建立临时中央政府的斗争中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由于临时政府的实权掌握在旧军阀的手中,加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南北议和骗局迫使孙中山于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袁世凯背约不到南京就职,临时参议院被迫迁往北京、南京临时政府随即被取消。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Nanjing linshi zhengfu

辛亥革命时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1911年12月29日,宣布独立的17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依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正式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决定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当即辞职,推袁为总统。2月12日,宣统皇帝下退位诏书。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随后即迁往北京。南京临时政府掌权不到3个月即告夭折,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届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中央政权。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建立南京临时政府,下设九部。28日组成临时参议院,执行议会职权,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政策法令。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共和制度。4月1日,孙中山被迫离职。4月5日,临时参议院决定迁都北京,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位,临时政府结束。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中央政权。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于汉口开会,决议以南京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并正式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临时政府为总统共和制。同年12月29日,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将海外归来的孙中山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1月3日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通过孙中山提出的各部总、次长和局长名单。1月28日成立临时参议院,代行议会职权。临时政府虽吸收了一些旧官僚、立宪派人士参加,在9名国务部长中,同盟会员只占3名;但10名次长、各局长、总统府秘书长,其中除个别人以外,均为同盟会员。而立宪派,旧官僚大多未曾就职,实权掌握在次长手里,时人称之为“次长内阁”。故临时政府能颁布一系列有利于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令。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后来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孙中山于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递交辞职书。4月11日正式解职。临时参议院新选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不仅通过发动兵变,于5日将首都迁往他的老巢北京,而且还通过一系列阴谋手段,破坏孙中山在《临时约法》中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政体,实行个人独裁。故袁世凯上台意味着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夭折。

☚ 太平天国君主制   北洋政府 ☛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在南京建立的中央政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孙中山提出的临时政府组织及人员名单。设陆军、海军、外交、司法、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等9部。1月28日组成南京临时参议院,执行议会职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府中占有主导地位。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政策法令和革新措施。3月11日,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共和制度。临时政府也容纳了立宪派和旧官僚,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和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利益,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后在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的压迫下,最后交出了政权。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4月1日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次日和4日临时参议院分别议决政府和该院迁往北京。资产阶级共和国及其南京临时政府遂告夭折。

☚ 武昌起义   南北议和 ☛

南京临时政府

Provisional Government at Nanjing(Nanking)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清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日(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依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自即日起改用公历,以五色旗为国旗。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共设九部,以黄兴、黄钟英、伍廷芳、陈锦涛、王宠惠、程德全、蔡元培、张謇、汤寿潜等分任各部总长。28日,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行使议会职权,选举林森为议长。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消除封建主义束缚,建设民主政治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但它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法令,并承认清朝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月12日,清帝退位。根据南北议和协议,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请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求袁至南京就职。袁则制造北京兵变,拒绝南下就职。4月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迁都北京,南京临时政府就此夭折。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生后,全国纷纷响应,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有14个省相继宣告独立。11月30日,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在上海、汉口,后移至南京,开会讨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决定政府采用总统制。12月29日,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阳历,1912年为民国元年,通过并公布内政和外交等方针,发表宣言,成立内阁,下设九部,由黄兴、蔡元培等分任各部总长。1月3日,代表会议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1月28日组成南京临时参议院,执行议会职权。南京临时政府在孙中山领导下,制定“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法令,在军事、财政、教育、吏治、文化、革除社会陋习方面都进行了规定。2月12日,清政帝退位,孙中山于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请辞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职,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标志着历时三个月的南京革命政权结束,从此,北洋军阀的统治开始。

☚ 南京总统府   南京临时政府大本营 ☛
000017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