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二《陆州》为乐曲名。共七叠,本篇为第二叠,写与朋友一起游玩山水、中秋赏月的情景。 “共得烟霞迳,东归山水游。”迳,同 “径”,小路。时值天高气爽、“红叶黄花”、北雁南飞的仲秋季节,朋友数人一起,借东归故乡之机,踏着云雾彩霞笼罩着的山间小路(“烟霞迳”),迈着轻松的脚步,兴致勃勃地前往山野赏玩山水美景。诗一开始,就将人们置于 “烟霞迳”的诗情画意之中,使人们顿时忘掉了往日的烦恼与忧思,为之心旷神怡。这全是美丽纯净的大自然所赋予的啊! “萧萧望林夜,寂寂坐中秋。”萧萧,风声。望,月圆之时,常指每月十五日。《释名 ·释天》: “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在此指八月十五日。寂寂,静貌。中秋,指阴历八月十五日。经过白天游览观赏,秋日山野之重峦叠嶂、悬崖绝壁,倾泻的瀑布、清澈的溪水,茂密的青松、耀眼的红叶,红艳的月季、芬芳的秋菊,珍奇的小鸟、惊走的野畜,久闻的名胜、传世的古迹等目不暇观的山水风光,使他们留连忘宿,竟夜驻野外,饱享大自然的恩赐。正值传统的中秋佳节——八月十五日夜晚,他们寄身于一片高大的树林之中。此时此刻,圆圆的望月照耀着大地,如同白昼,微凉的秋风吹着树木,萧萧作响,人们正静静地坐在这片树林之中,观赏着高悬天空的皎洁美丽的圆月,陷于沉思遐想之中。或许忆起有关月亮的美丽神话传说,诸如“月中兔”、“月中桂”,或“月中嫦娥”。或许想到家乡妻子也正在与自己同赏一轮明月,进而为她祝福。正如苏轼所说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水调歌头》)。 “共得烟霞迳”,是十分精美的诗句。作者更侧重于描绘中秋月夜情景。“萧萧望林夜,寂寂坐中秋”,是一幅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意境十分优美的中秋月夜赏月图。 第二本篇是 《伊州》 曲第二叠,写天子乘玉车春游的情景。 “彤闱晓辟万鞍迴”,万鞍,犹言万辔,极言马匹之多。迴,同 “回”。当涂饰赤色之宫门 ( “彤闱”)在拂晓刚刚打开( “晓辟”)的时候,千万匹护驾的马即奔回宫里,为天子护驾春游作准备。使用 “万鞍迴”三个字,即表现出天子春游的盛大规模。 “玉辂春游薄晚开”,玉辂,天子所乘饰有珠玉之车。大概在天子看来,在皎洁月光照耀下的晚间春游别有一种情趣,所以春游的时间才选在晚间。就在这一天的傍晚(“薄晚”)天子所乘的玉车启动了。千军万马前护后拥,盛况非凡。 首两句写出天子春游的准备与起行情景; 后二句描绘春游所见春光之美。 “渭北清光摇草树,州南嘉景入楼台。”渭北,渭水之北;州南,渭州之南。此二地在古代均为风景优美、人们最乐于观赏的地方。渭北,是天子这次春游的主要目的地。当玉车到达目地时,渭水之北的平原上,在清明之月光 ( “清光”)照耀下,是一片万紫千红、五光十色的花草树木。草树经春风吹拂,轻轻摇摆,蝶舞鸟鸣。在此时,渭州之南的美丽风景(“嘉景”)同时映入站在楼台上远眺的人们的眼帘,这就描绘出一幅十分美丽精妙的渭北、州南风景画,令人留连忘返。在这幅风景画中,既有近景又有远景,既有光又有色,既有动态又有静态,构成清静优美的境界。与前二句一起,又构成一幅多彩壮观的天子游春图。 本篇所用语言十分确切精练。如“彤闱”、“晓辟”、“万鞍”、“薄晚”、“清光”、“摇草树”、“嘉景人楼台”等,无不简括精练、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特定的形象与情景。 ![]() ![]() ![]() ![]() 第二dì'èr指某一个人以外的(人): 已后留神小心就是了。这话也不可对~个人讲。(六二·1457)若卖与~个人还好,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四·84) 序数 序数第(~五;~十) 另见:次数 名次 ☚ 名额 次数 ☛ 第二〈名〉次日;第二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