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三条道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三条道路 又称“中间路线”。1930年邓演达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从事反蒋又反共的活动,幻想在国共两党以外,寻找一条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的中间路线。不久,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下流产。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民主党派中的右翼分子,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既不同于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又不同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走“第三条道路”。曾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后来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而归于破灭。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Third Road早在50年代中期,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就意识到苏联强加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需要进行根本的改革。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派领导人杜布切克 (Dubchek) 发动了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经济改革,试图建立具有人道面貌的社会主义。奥塔·锡克 (Ota Sit) 此时担任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副总理,直接参与了“布拉格之春” 改革运动。1968年8月,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 改革运动中道夭折,奥塔·锡克被迫流亡瑞士,任教于圣加仑大学。奥塔·锡克在瑞士潜心著述,试图从理论上完善改革思想。他出版的 《第三条道路》 和 《关于第三条道路论据》 等著作集中阐述了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以为东欧寻找一条独特的可取代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模式。 ☚ 卡德尔的改革理论 考斯塔的改革理论 ☛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参见“中间路线”。第三届 “立法委员” 1995年12月2日选出,共计164席,国民党获85席 (其中 “区域和原住民立委” 74席,“不分区立委”15席,“侨选立委”3席) ,占总席次的51.83%,比第二届“立委”选举时的103席少18席; 民进党获得54席; 新党攻下21席,无党籍4席。此次选举的总投票率为67.65%,国民党获46.06%,这是国民党去台湾后在 “立委” 选举中首次不过半数。 ☚ 第三次“围剿” 红军 第三届“国民大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