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列入 《湿地公约》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 第一批列入 《湿地公约》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依据 《湿地公约》 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中国第一批被列入 《湿地公约》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海南东寨港、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香港米埔等七处自然保护区。 ❶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经124°00′—124°30′,北纬46°55′—47°35′,面积约21万公顷。区内湿地主要有湖泊、沼泽、湿草甸三种类型,其中芦苇沼泽面积最大。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7科468种、鱼类9科46种、鸟类48科260多种,而鹤类是本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尤以丹顶鹤、白枕鹤为主。 ❷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境内,东经122°05′—122°31′,北纬44°55′—45°09′,面积约105467公顷,其中有芦苇沼泽23654公顷、草原30396公顷、水域12441公顷、森林38976公顷。区内有3条河流、22个湖泊以及数以百计的泡沼和大面积的沼泽。保护区内现已发现鸟类253种,兽类3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8种,鱼类30多种,野生植物600余种。该区内有6种鹤,其中3种在此繁殖; 东方白鹳也在区内营巢繁殖。该保护区以鹤类、白鹳和蒙古黄榆等为主要保护对象。 ❸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琼山县,东经110°32′—110° 37′,北纬19°57′—20°01′,面积3337.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红树林为主的北热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东寨港有红树林植物26种,半红树林和红树林伴生植物40种,占我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0%; 该地栖息的鸟类有159种,其中列为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35种 (名录共有81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的有75种。东寨港是许多国际性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连接不同生物区界鸟类的重要环节。 ❹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东经97°53′—101° 13′,北纬36° 28′—38° 25′,海拔3200米,面积695200公顷。青海湖及环湖地区的鸟类有162种,其中以水禽为主,主要的4种大型水鸟鱼鸥约9000多只,鸬鹚近5000只,斑头雁12100余只、棕头鸥21300多只。迁徙途经此区停歇的水禽有近20种,数量达7万多只。该区是黑颈鹤的栖息、繁殖区,春季约有20多万只在此栖居,少数参加繁殖; 冬季有大天鹅在此越冬,数量最多时达1540多只。该区还有大量鹬类和一些猛禽的繁殖种群。 ❺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经112°43′—113°15′,北纬28°59′—29°38′,总面积19万公顷。本区有维管束植物159科1186种、鱼类23科114种、鸟类41科1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2种。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每年约有100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 ❻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面积22400公顷。该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枯水期保护区水落滩出,形成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湖泊; 丰水期9个湖泊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汪洋。该区已记录到湖泊浮游植物54科154属,水生维管束植物38科102种。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保护区共有鸟类近250种,其中水禽108种,主要有白鹤、白鹳、天鹅和多种雁鸭类。湖泊中有122种鱼类,其中不乏商用鱼类。据1998年冬观测,有越冬候鸟近10万只,其中白鹤1500多只、白枕鹤1000多只、小天鹅2000多只、白琵鹭2000多只、雁鸭类各3万多只。 ❼香港米埔和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香港西北部,东经113°59′—114°03′,北纬22°29′—22°31′,总面积1500公顷。湿地区内主要有鱼、虾池塘、潮间带滩涂 (包括咸水滩涂)、红树林潮间带滩涂等三种湿地类型。 ☚ 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第二批列入 《湿地公约》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 ☛ 0000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