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童子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童子举见“童子科”。 童子举 童子举即儿童天资聪颖能诵经文、缉辞章而举其入国子学学习。《元史·选举志一》: “童子举,唐、宋始著于科,然亦无常员……皆以其天资颖悟,超出儿辈,或能默诵经文,书写大字,或能缀缉辞章,讲说经史,并令入国子学教育之。” ☚ 同进士出身 头等学堂 ☛ 童子举 童子举亦称“童子科”。科举考试中特为少年应试者所设的考试科目之一。唐始置,凡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者均可应试,每卷试诵经文十道,全通者授官,通七以上者予出身。广德二年(764年)罢,大历三年(768年)复置。宋沿置,规定十五岁以下能通经及作诗赋者均可应试。先由州府申报朝廷,国子监验讫,送中书复试,合格者再由皇帝亲试,主要考试背诵经文,有时亦试诗赋,临时决定赐出身、授官或免解试,不定试期和录取名额。淳熙八年(1181年),始加深考试难度,分三等录取:凡能全诵“六经”、《孝经》、《论语》、《孟子》 及能文如 “六经” 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或赋一道、诗一首为上等;诵书外,能通一经为中等;仅能诵“六经”、《语》、《孟》者为下等。嘉定十四年 (1221年)规定,每年季春汇集京城,先试于国子监,合格者由中书复试,每科录取三名。咸淳二年 (1266年) 废。 ☚ 武举 道举 ☛ 童子举又称童子科。唐朝始有童子科,定十岁以下童子能诵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通者,命官。宋代被列为科举项目之一。初无定制,或父携子赴京师求试,或州官送至阙下,或州官以名闻召试。经皇帝亲试、中书复试(元丰后先经礼部试,由礼部保明送皇帝亲试)后,视背诵经书优异程度,授童子出身、命官、免文解、赐帛不等。其年龄在十四岁以下(《玉海》卷116《淳化童子科》,《通考·选举》8《童科》,《长编》卷85丙戌、卷345丁丑、卷373乙酉)。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初试童子,仍无常格(《宋会要·选举》9之26)。孝宗淳熙八年始定童子举试分为三等:❶上等,能全部背诵六经、《孝经》、《论语》、《孟子》及能写赋、诗各一首或写议论大经义文章三道、《论语》与《孟子》义理各一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