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童区寄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童区寄传》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之。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僮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21);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墟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墟吏白州(22),州白大府(23)。大府召视,儿幼愿耳(24)。刺史颜证奇之(25),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之还乡。乡之行劫缚者(26),侧目莫敢过其门(27),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28),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29)!”

(《柳河东集》)

注释①童区寄——童,儿童;姓区(ou),名寄。②郴(chen)州——今湖南省郴县一带。荛(rao)牧儿,打柴放牛的孩子。③反接——倒背双手捆绑起来。④囊——口袋,这里作动词用,即蒙住。⑤墟所——集市。⑥恐栗——恐惧发抖。恒状,常态。⑦易之——轻视他,不以之为意。⑧为市——谈买卖(指卖区寄)。⑨植刃——插刀。⑩微伺——偷偷地观察等候着。(11)以缚背刃——把绑在手上的绳子背对着刀口。(12)力上下——使劲地上下磨擦。(13)得绝——得以断绝。(14)遽曰——急忙说。(15)“为两郎僮”二句——做两个郎的仆人,哪如做一个郎的仆人呢?郎,指主人。(16)彼不我恩——他不以恩德待我。(17)郎诚见完与恩——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并好好待我。(18)良久——好久。计,盘算。(19)得专——得而专有,独得。(20)主人所——指借宿的旅店。(21)疮——伤。惮,怕。(22)白州——报告州官。(23)州白大府——州官报告上级官府。(24)幼愿——年幼老实。(25)刺史——州的行政长官。颜证,人名,是颜杲卿之孙,时任桂州刺史兼桂管观察使。奇之,以之为奇,认为他不同凡响。(26)行劫缚者——做劫掠财物绑架幼童勾当的强盗。(27)侧目——斜着眼看,不敢正视,形容畏惧。(28)少——年纪小于。秦武阳,战国时燕国的少年勇士。(29)近——接近,引申为触犯。

赏析柳宗元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对传记文学的革新。他把传记的写作对象,从封建社会上层的达官贵人、名流高士转向社会下层不知名的小人物,这是《史记》之后的人物传记的一个新发展。《童区寄传》是柳宗元在柳州贬所,听了助手讲述的牧童区寄的故事后写的一篇传记,记叙了牧童区寄智杀两个强贼,免遭被卖的经过以及威慑其他歹徒的影响。作品于叙事与描写的结合之中,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塑造了性格鲜明人物形象。

传文起始的“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平凡无奇的。当他被“二豪贼劫持”,把他倒背双手捆绑起来,带到40里以外的集市上去卖,看来他是在劫难逃了。可是,区寄作出假装哭啼、恐惧发抖之态以麻痹歹徒,其“奇”已见端倪。两个歹徒轻视他,便毫无戒意地对饮酒醉。其中一个去做卖区寄的交易,另一个躺在地上休息,把刀插在路上。区寄偷偷地观察等候他睡熟,就把反绑双手的绳子靠在刃口上,上下用力,割断绳子,乘机拔起刀来将劫贼杀死。区寄还没逃出多远,去做交易的强盗便回来了,区寄又被劫获。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正当强盗举刀要杀,区寄急中生智,喻之以理,诱之以利,攻心获胜,又见其“奇”。强盗为了实现“吾得专焉”的罪恶目的,就带着区寄来到旅店借宿。这次把他越发捆得结实。不料半夜三更,区寄轻轻转过身子,把捆绑的绳子凑近炉火烧断,忍着被烧伤的疼痛又拿刀杀死劫贼,再现奇才。事后非但不逃,而且大声呼喊,并说“愿以闻于官”,胆识出奇。最后连刺史颜证也认为他不同凡响,愿“留为小吏”,但他不为利禄所动,超俗出奇。区寄这个英勇机智的少年,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站立起来。

传文的第一段是正面描写,记叙了区寄遇盗被劫;断绑杀盗;逃而被抓;诱敌攻心;再杀另贼的全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第二段则是侧面反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对区寄杀贼的反应和议论。对于区寄,“刺史颜证奇之”;“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并且皆说“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从他人的反应进一步渲染烘托了区寄的“奇”。

这篇不足300字的传记小品,在语言运用上“无衍词,无泛笔,一字不容增减”(清人陶元藻语)。


《童区寄传》全文和鉴赏 - 古代微型小说 - 可可诗词网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元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忽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之还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选自《柳河东集》〕

●●
 《童区寄传》是柳宗元贬官柳州时期的作品。这篇微型小说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简练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说过:有奇事方有奇文,有奇文才有可能写出奇人。这里所谓“奇”,主要指故事情节的“奇”和人物形象的“奇”。作者正是通过“奇事”才写出“奇人”。《童区寄传》成功地塑造了区寄这个有智有勇的少年英雄形象,全文贯串一个“奇”字。
 小说的主人公区寄是一个十一岁的农家子弟,他会放牧又会打柴。他是个朴实平凡的普通少年,但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逐步展开,我们便处处感到他的“奇”。二贼劫持后,哭哭泣泣,怕得发抖,这本来是儿童常态,谁知区寄却是装的。他根本不怕,伪装惧怕是为了麻痹二贼,使其对区寄失去警惕。这是一奇。当他杀死一贼后,刚刚逃出不远,就被另一贼发现,要杀他。要是一般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吓呆;而区寄却能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地和贼辩解。区寄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使贼打消了杀他的念头,他的处境转危为安。这又是一奇。当他杀第二个贼后,不赶快逃跑,反而大叫起来,使得“一虚皆惊”,并表示愿意报告官府,这种行动,又是一奇。后来刺史想留他做小吏,这对一般穷孩子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他却不肯,只好送他回家。这也是一奇。总之小说自始自终抓住了区寄不同于一般儿童的“奇”处,刻画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的英雄形象。
 小说在描写人物方面注意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写区寄遇盗、杀盗、骗盗、再杀盗的故事,都是正面描写,即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性格。如:“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通过区寄的行动来表现他的沉着镇定、智勇过人的特点。“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在危险的时刻,区寄镇定自若,利用敌人的矛盾,见机行事,应付自如,充分表现了他的胆识。小说还注意了侧面描写,如:“刺史颜正奇之”,“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等。通过官府和贼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寄杀贼自救一事的反应,表现区寄与贼斗争的事迹惊动了官府,也震慑了群贼。小说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区寄小英雄的形象,刻画出他的独特性格。
 小说的语言准确简练。描写了这样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了这样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全文还不到三百字。作者用词,看似平常,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它的妙处。如“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句中的“伪”“易”等都是极普通的词,由于用得十分准确,在这里却显示了奇妙之处,表现了区寄能猜测贼的心理,又装得合情合理,使贼深信不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