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历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历法lìfǎ

根据天象等来推算年、月、日的方法。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历等。
历法历法分为三大系统:阳历、阴历、阴阳合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阴历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阴阳合历把两种周期加以调和。我国在采用公历(阳历)的同时,考虑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还颁发传统的农历(阴阳历)。

历法;立法

◉ 历法lìfǎ  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阴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具体的历法还包括纪年的方法。
◉ 立法lì // fǎ  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例〉~机关/ ~程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权/ 国家在有关医疗事故处理方面已立了法。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历(历法;历序;历律;历术;历算;历数;~术;~书;月~;台~;天历;政~;纪历;黄历) 宪 象
皇帝颁发的历法:龙躔
中国的历法:阴历 农历 夏历 旧历废历 斗历 古历 华历 夏数 太阴历
外国的历法:阳历 公历 西历 新历洋历 太阳历
伊斯兰教历:回历
计算年代的方法:纪年
开始新的纪元:开元
中国古代纪年法:干支
中国古称十二年:纪(一纪)
中国古称三十年:世(一世)
十年:年代(二十世纪九十~)
一百年:稘 世纪(二十~)
古代测时法:土圭 日晷 滴漏
天干纪月:月雄 月阳
地支纪月:月雌 月阴
天干次序符号: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次序符号:甲 乙 丙 丁 戍 己 庚 辛 壬 癸

另见:计算 报告 用时间 计时器

☚ 计时法   D 社会 ☛
历法

历法lifa

是如何安排年、月、日的法则。人们用这个法则确定年的开始、月的计量以及确定安排生产和生活的规律。现用的历法有两种: 太阳历和阴阳历。两种历法都是以平太阳日作为计量日的时间单位,并且使月与年的安排尽量与回归年的年长接近。太阳历简称阳历,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它是以回归年长度为基础,规定每年设12个月,1、3、5、7、8、10、12为大月,每月31天,其他月除二月28天外,都是30天,共计每年365天。每隔4年置一闰年,在闰年二月29天,但在世纪年内,只有被400整除的世纪数年份才算闰年,其他世纪年不闰,这样每400年有97个闰年。因此,400年的总天数应为365×400+97=146,097天,每年平均长度365.2425天,比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天差0.0003天(26秒),经过3000多年平均年长才与回归年差一天,可见这种历法是很准确的。阴阳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现在我国日历上还印有阴阳历,又称农历或阴历,它用朔望月来定月,并使用闰月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朔望月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作为月的单位,一年12个月,每月设29天或30天,平均每月29.53059天,这是一个朔望月的长度。为了使年长接近回归年的长度,每19年加入七个闰月,加入闰月后,19年的总年长是(12×19+7) ×29.53059=6939.68865天,而19个回归年的总年长是19×365.2422=6939.6018天,两者十分接近。至于闰月怎么插入,要考虑二十四节气 (参考“二十四节气”),凡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当年的闰月,并用上月的名称加“闰”字表示,如闰八月。19个回归年中正好七个朔望月没有中气,便插入了七个闰月,由于阴阳历符合科学,既考虑到月又考虑到年,又有二十四节气配合农时,因而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

☚ 回归年   廿四节气 ☛
历法

历法Lifa

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短和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以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为了适应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要,世界各文明古国很早就开始根据天象的周期变化规律来制定历法。制定历法的主要环节是确定年、月、日的长度。日的长度是依据太阳周日视运动制定的;年的月数和日数,以及月的日数,有的是按天象确定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人们很早就将四季更迭的周期视为年(回归年,365.2422日),月相变化周期定为月(朔望月,29. 5306日)。它们都不是整日数,使用起来不方便。为此,人们在此基础上定出整日数的年和月。在制定历法时应考虑:
❶年、月、日符合四季和月相变化规律。
❷具有通用性,尽可能为广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共同使用和遵守。
❸简明、易记。根据历法注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历三种。太阳历(简称阳历):历年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变化周期(回归年)为基础制定的,历月是将历年机械地分为十二个月,每月日数不完全相同。因而其月、日反映了一定的季节特征,但与月相及朔望月的长度无关。阳历取365日为平年,而一个回归年的实际长度是365. 25日。为消除二者间的差距,采用置闰的方法。以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世纪年份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长366日,阳历年分为12个月,1、3、5、7、8、10、12月均为大月,每月31日;4、6、9、11月均为小月,每月30日。平年2月为28日,闰年为29日。这就是目前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公历。中国自1949年后,开始使用该历。太阴历(简称阴历,又称回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制定的历法。它与回归年无关,月份也与四季无关。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阴历规定12月为一年。奇数月为大月,每月30日,偶数月为小月,每月29日。历年共354日。而一个朔望月实为29.53日,12个朔望月为354. 3671日。为消除二者的差距,使月初和新年都在蛾眉月出现之日,须采用置闰的方法。阴历历年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6个大月,6个小月,共354日,闰年则在12月底增加一天,成为7个大月,5个小月,共355日。每30年为一个周期,共加11个闰日,安排在第2、5、7、10、13、16、18、21、24、29各年。阴历历年比回归年约短11日,这样3年左右,阴历年就要提早1个月,经16年便提早半年,造成阴历历月的月份寒暑倒位,不利于安排生产活动和生活。阴阳历:是协调阴历和阳历而创建的。其月以朔望月为依据,年以回归年为依据。我国的农历或夏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农历没平年和闰年。平年历月的设置与阴历完全相同,全年共12个月,6个大月、6个小月或7个大月、5个小月,共354或355日,闰年为13个月,共384或385日,3年置1个闰年,19年设7闰。因而阴阳历即有月相意义,也有季节的含义。

☚ 月相   四季 ☛

历法

历法Lifa

以使用方便为目的,按一定法则,科学地安排年月日。日以上的时间系统计量与安排属于历法范畴。历法是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年、月、日都直接与天体运行周期相关。很早以来,人们就把四季更迭的周期定为年,把月亮盈亏变化的周期定为月。一回归年365.2422日,一朔望月为29.5306日,它们既不是月的整数倍,也不是日的整数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在人为规定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数日,这种整数日的年和月,称为历年和历月。我国历史悠久,在历法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落下闳等人创制太初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公元462年(南北朝,宋大明6年)祖冲之创制大明历,是我国历法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公元1281年(元·至元18年)郭守敬等人创制授时历,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一月为29.530593日,一年为365.2425日。制定历法必须考虑:
❶年、月、日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球公转规律,即符合四季变化规律。这样的历法才能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❷尽可能为广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人们所接受,共同使用和遵守,具有通用性。
❸必须作到简单、明了、易记、易行。历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在历法方面都做出卓越贡献。历代各国历法形式不同,主要可分三类:
❶太阳历: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变化周期(回归年)为基础制定的一种历法。简称阳历。阳历年、月、日的安排,适于农业生产活动,经过历史上多次重大改革,演化为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公历。我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现行公历的年平均值为365.2425日,平年为365日,闰年为366日;月的安排是:1、3、5、7、8、10、12月为31日,4、6、9、11月为30日,平年2月为28日,闰年为29日;每4年置1闰年,世纪年每400年置1闰年,这样每400年有97个闰年。400年的总天数应为365×400+97=146097天,每年平均长度365.2425天, 比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天仅差0.0003天(即26秒),若经过3000多年,平均年长才与回归年相差1天,可见这种历法是相当精确的。
❷阴阳历:年以回归年为依据,月以朔望月为依据,把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的一种历法称为阴阳历。阴阳历在我国又称夏历或农历,也有人误称为阴历。用朔望月来定月就是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作为月的长度。一年12个月,每月29天或30天,平均每月29.53059天。为了使年长接近回归年的长度,每19年加入7个闰月,这样19年的总长度是29.53059天×(12×19+7)=6939.68865天,而19个回归年总天数是19×365.2422=6939.6018天,两者十分接近。闰月的安排要考虑二十四节气,凡是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当年的闰月,并用上月的名称加“闰”字表示,如闰4月。在19个回归年中正好7个朔望月没有中气,便插入7个闰月。由于阴阳历既考虑到月又考虑到年,是符合科学的,而且又有二十四节气与农时配合,因此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
❸太阴历:以月亮圆缺变化周期(朔望月)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种历法叫太阴历,简称阴历。月相的变化是人们最容易观察的天象,所以,各国的历法大都先采用阴历。《希腊历》和《伊斯兰教历》都是阴历,在我国又把《伊斯兰教历》称为《回历》。阴历的每一天,大体上都与一定的月相相对应。如初一是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或十六是满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是下弦月。历月的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阴历历年包括12个历月,它和回归年无关,月份也和四季寒暑无关。阴历历年又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6个大月6个小月,一年354天;闰年7个大月5个小月,一年355天。每30年中置11个闰年。由于阴历历年每年比回归年约少11天,即每年岁首要比回归年提早11天,这样经过3年就提早1个月,16年左右就提早半年,这就会使阴历历月的月份出现寒暑倒置,冬夏易位。这样的历法对生产和生活的安排很不方便,所以它已逐渐被淘汰。除上述3种代表性的历法外,在我国还有《干支法》,我国现今的农历中年和日仍使用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由天干和地支搭配成六十对干支,称“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用六十干支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地表示年、日就是“干支法”。我国春秋时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已开始用干支纪日,东汉初期已经普遍使用干支纪年。干支纪年在我国历史学中广泛使用,近代史中很多重大事件的年代常用干支表示,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我国还采用十二生肖纪年的方法,把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起来,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子年为鼠年,丑年为牛,依此类推,一个轮回12年,循环纪年。实际上它是附属于干支纪年。例如,1986年干支纪年为丙寅年,也是虎年;1987年干支纪年为丁卯年,也是兔年,1988年为戊辰年,也是龙年等。干支纪年在一般日历上可以查到,而干支纪日只有在《万年历》中才能查到。各种历法各有其优缺点,现行的公历虽然普遍为各国广泛采用,但也有不足之处,目前也在进行不断地改革,有代表性的改革方案是“12月世界历”和“13月世界历”(略)。

☚ 夏令时   二十四节气 ☛

历法

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及其关系,并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也确定年首、月首、节气及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大体分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类。


历法

见“天文学”中的“历法”。

历法

利用天象变化的规律来计算时间,划分季节,判别气候,使人们的各种活动都能适时进行的一种方法。分阴历、阳历、阴阳历3种。

历法

楚国的历法,西周时尚无资料可考。春秋时期,开始有较多记载。《左传》所记楚国的几件军国大事,如:成王、郏敖、灵王和昭王的逝世,以及楚灭陈和吴师入郢等,都有月、日的记载。以《春秋》、《左传》和《史记》所记有关月、日对照研究,可以得出楚历和鲁历相同的结论,都是用的“天正”历法。尤其《左传》中关于楚国的两次战争之月、日:宋楚泓之战在“冬十一月己巳朔”,吴楚鸡父之战在“秋七月戊辰晦”。按年份推算,更可证实这一点。就当时的历史、政治关系来说,还不是奉周正朔,而是自主推步制定的历法。战国时,又缺乏任何正式资料,只能从屈原所作的辞赋中,得出侧面的材料,如“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尽管具体年份有不同的说法,而用“夏正”则是一致的。它如:“春兰兮秋菊”,“望孟夏之短日兮”,也是“夏正”的物候。至于改天正为“夏正”的时期,则尚待今后的考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