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章士钊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章士钊1881—1973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章士钊1882—1973学者。字行严,湖南长沙人。留学英国。清末在上海任《苏报》主笔。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肇庆军务院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镇压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主办《甲寅周刊》,攻击鲁迅,反对白话文,反对新文化运动。1935年华北事变后,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战期间,历任国民参政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担任律师。解放战争末期,曾参加上海和平代表团到解放区访问。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到北京参加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遂留北平。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1973年5月赴香港探亲, 7月1日在香港病逝。著有《甲寅杂志存稿》、《柳文指要》等。 章士钊
章士钊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正长安落叶卷西风,却怀去年游。 记吟边放眼,单椒刺月,八桂飘秋。 此处城乌塞草,朝暮一天浮。 灞水桥边,问似吝西流。 二十年前回首,更因诗撩起,无限离忧。 看匏园行卷,宿泪渍犹留。 算吾侪、长浮天际,未须知、何许有归舟。 狂如故,恁无聊处,揭调甘州。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正朝暾晔晔,一转眼、空濛如织。 却愁雨多,愁来初我值,雨去无迹。 问天公何意,者般戏弄,定误人家国。 输他庭雀通消息。 晴固飞飞,阴亦拍拍,嗔侬好生欣戚。 只窥窗相语,语碎难悉。 漓水长碧,照天涯远客。 憔悴篷窗底,成阒寂。 群峰四绕如笔。 蕴几多词话,写来何极。 山无赖、故为壁立。 终不遣,随意看花饮酒,从容巾帻。 前途远、风云难必。 便踵门、漫作藤缠计,如何使得。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两事当行,应须牢记,崭崭我与今人。 傥词中昧我,二窗双白,也是残魂。 体贵当时,王杨万古重高文。 此中消息,问谁参透,笔定如神。 古贤依约非远,信几分暗似,脉络相因。 尽行幮万卷,读来能破,杜老方尊。 言语寻常,君房下笔妙无伦。 天然境,却妄言,果蠃云云。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又是一年春,醉卧长安道。 细数西来几岁,岁岁都好。 今番爆竹,又坼收京兆。 挥涕泪,卷诗书,归去早。 平生好事,发语都嫌躁。 近日学成冯妇,怕被人笑。 良辰吉日,却解千年调。 看诸公,似君房,方语妙。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农历辛巳八月初一日,日全蚀,以天雨不得见。据云自嘉靖来四百年无全蚀矣。 碧海青天,两家男女。 人人只道嫦娥苦。 拼将此日不光辉,任他世上轻言语。 数来嘉靖从头,四百余年无睹。 只今通脱,不奏辰房鼓。 赤帻各空归,漫天飞雾雨。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露蚀土花台。 英雄泪满揩。 看江山、胜迹重开。 咫尺渑池吾未到,闲抚缶,也兴哀。 碧血溅黄埃。 书生语壮哉。 信文章、总是童骀。 堪笑河南俞学政,将犬子,比雄才。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秋意殊萧索,词源懒重寻。 一庭花影故深深。 扶头默默梦魂,一路过湘阴。 昨夜欃枪见,今朝雾雨沈。 流离去住总无心。 归也多烦,归也少知音。 归也故园零落,愁听变鸣禽。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秋长客去人萧索。 日挂檐牙落。 冷砌孤檠,闲愁万种,展卷还抛却。 恹恹情思浑无著。 谁在当前觉。 海棠睡起,林鸦飞过,共把黄昏约。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两月词功,百年心事,放怀寄与先生。 西江万山都秀,不为吾青。 只依旧愁心,镇无聊、减字偷声。 记东阳客,诗成每忆,卧省飘零。 如君秀韵天成。 静石湾、问添几许铿鍧。 汪伦来否,踏歌又是何情。 计四十年间,风云过、浮世浮名。 老来赢得,赏奇析丑,与世无争。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香暗通帘,黄微欺砌,秋阶浸如水。 养就诗心,和将粉气,隐隐袭人成醉。 谁堪试摘,除弄玉、轻移纤指。 缘何萧艾同锄,竟尔钗钿齐委。 绝怜幽芳气味。 早看来、当门非喜。 一片痴心,留作汉皋珠佩。 剩得阑珊满地。 更谁与、佳人说身世。 孤燕飘楼,非烟折箠。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密密书空小字。 琐琐难言细事。 检好又再封,一目仍然阁起。 莫气。 莫气。 大抵人生如此。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游山倦。 恨山灵、不把碑写献。 徘徊龙隐岩前,龙隐疑将碑断。 君言非也,毡拓遍、鳞鳞看成卷。 漫相将、试酒榕荫,平生展读未见。 似君真有好愿。 叹不绝、崇宁宋室如线。 待制苏髯,宰臣章七,分占蔡家公案。 兴亡事、非同人面。 更难说、天心怎流转。 笑当年、未到扬州,一觉空求相半。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一样西风吹急角。 凭藉千峰天外削。 出山原是过来身,伤心苦忆渝州郭。 野田都是雀。 向谁诉说金丸恶。 算桂林、却饶风景,稍把新词琢。 老气如君仍索寞。 万斛风情何处着。 吾行却曲尚难前,荒荒兰芷辞空托。 穷途思旧约。 双门朝外应如昨。 待秋高、归寻残句,还与君同作。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千山绕。 儿孙罗列都如抱。 都如抱。 一峰独秀,未烦先到。 太守流风邈。 漓江古道游人少。 游人少。 七星岩下,晚凉莺噪。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恋枕寻诗,留茶洗笔,懒嗟无日。 细数窗棂,凋残两三槅。 灯球掣起,又说与、过都消息。 霹雳。 真个恶缘,访藏春词客。 厓门兀兀,寒吹侵肌,斯人感飘泊。 当年记否,贼火在燕北。 到处烟尘如故,只怕不堪重历。 算一时情到,应试桂林秋色。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六月半,避贼到南冈。 绝涧猿身危挂树,残山雁字懒随阳。 日长心更长。 昏昏睡,无事起仍忙。 人爱劣书题纸背,僮收断句入诗囊。 小令更荒唐。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恨诗心乍老,秋意忒深,泪痕愁墨相半。 一字求安,掉残书袋,思入华年年晚。 倏尔荆班,累君荃察,寒灰差暖。 记半生、上下相从,阙此云龙良伴。 毕竟尧章有断。 纵小红不嫁,曲箫仍远。 认胜友三生,圣处万情皆浅。 词成绝妙,微云淮海,似起山阴游观。 倘并世、王谢相高,只是寻常双燕。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尽疏狂到死,花受恨,月留痕。 只亲近蓬莱,低徊洹上,流落京门。 消他半生肮脏,恋胡床、乱乞美人恩。 多少败钱荒帖,摩挲未解烦冤。 奇香何处,算风流、一夜酒杯宽。 任四海论交,中年浪迹,无碍高寒。 赏心。 偶思孤证,便千金、印记付烧残。 人惜不能有二,生天今已无存。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奔軿冲过鸦行路。 鸦飞起、却冲车去。 唐宫消息让渠知,犹带得、斜阳如故。 沉沉尽宿城边树。 闻道有、金丸偷注。 谁防他日避胡来,啄屋底、达官何处。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回雁峰前花事尽,尽处概生愁。 雁讯来时人倚楼。 未到意先秋。 闻说衡山僧院静,临去反迟留。 为恐衡山最上头。 窥得见,破湘州。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诗者求诚事,无物莫轻涂。 人间遍地禽犊,何必以诗呼。 为问文人多少,几个却教知悔,未读十年书。 又况滥挦扯,去悔直无途。 百般伪,真一点,在喁于。 并此几希放去,暴弃复何如。 看看数根诗骨,要得平生竖起,安肯比籧筱。 叹息小儿女,颠倒旧天吴。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开府西林,却化为城阙,满眼青衿。 间关旧时从事,细检岩阴。 履綦何处,只荒碑、支阁苔岑。 行不尽、长溪寒水,依然栏槛深沉。 往日英雄谁念,任良丰山水,描写形音。 相思未知我到,红豆飘零。 老年宾客,乍来游、重问难凭。 漫赢得、早在魂梦,桂林曾吊西林。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月照山门秋意倦。 记当时、上清残宴。 瑶章乍到,传观未遍,惹伊人赞叹。 红泪洒乌丝,瘦几回、东阳词翰。 芬芳弟子,言司女夫,多应是,断肠换。 词绝妙,人不见。 闲房许多幽怨。 离堆二水,乌尤万壑,任炉烟分罥。 消息恼阑干,且试下、重帘三面。 愁来断得,宿怨未去,还能放远。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临桂词家,过江名士,光宣想见风流。 豪情烟雨,醉到古吴州。 纵是河山依旧,朱颜改、掷笔都休。 空赢得,杉湖宅在,文藻故乡愁。 英年谁独步,靖江王远,俊裔犹留。 愧谬为词客,忝为佳游。 当日蕙风拂我,恨多故、问字无由。 似闻说,残秋断雁,曾过赵家楼。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思君不见,只渝州月色,扬越当头。 一番照离忧。 恨湘漓分道,都昧西流。 人来日暮,望长沙、无意归休。 谩赢得、桂山淫滞,看看又到中秋。 出西郭,惊宿草,想伊人,平生风义空遒。 枉下笔称酋。 溯束发要盟,曾几人留。 灵均子姓,茫茫是、谄笑包羞。 相尔汝、唾壶击缺,各怜豪气难收。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飘摇茎影渺。 訄书名逸,太玄思杳。 师友平生,魂梦寝门长绕。 曾记汝南豪语,只枚叔、纷披古抱。 却还道。 当年文赋,江东独妙。 老来乱后相逢,任歌乐残山,上清斜照。 键户高谈,依旧俊游年少。 擪笛听歌几处,莫算是、龟年重到。 知己少。 天涯酒襟诗料。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何来一片。 看陂陀十里,绿云遮遍。 枯处仍留,折后还连,难断平生未见。 去年卧病新开市,曾互约、愁心漫展。 谁教汝、杂茁漫天,缭乱今忧昨怨。 欲把情根移去,看此山辽阔,是何真面。 小院谁家,如此骄阳,不借浓荫羃掩。 角灯纵伴篮舆急,又一卷、一枝细验。 恨者番、贼火无谬,下手先秋妄剪。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桂山幽处小楼阴。 风暖试鸣琴。 清商不怨,闲中最好,如许情深。 融融双唱凭娇女,一喜百随心。 客来都道,画堂春满,法曲仙音。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雁南翔,谁带信,冉冉落江浦。 见说来时,独自怕风雨。 乱离处处都同,校量多少,岂不愿、桂林长住。 好偏觑。 利害总觉相差,差处几番数。 鸡骨花须,应是诳人语。 料他惹得愁多,愁终求了,却未若、任他飞去。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鹤鸣未远。 天末倦旅,阴戒凉馆。 零露将断。 定知玉井梧桐,晓风颤。 向谁缱绻。 秋色涴地,和梦都遍。 沉夜愁半。 客中月落乌啼正天满。 赋意剧萧瑟,枯树江南人忍见。 还念晚来帘钩鹦鹉叹。 又庶女宵啼,萧客晨践。 惨悽无算。 幸大野盘空,毛血零乱。 有床头、画鹰堪展。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正衔烟,登阶拄杖,遥呼在家否。 卅年老友,却意态依然,风味相守。 健谈强记谁堪右。 旧事频回首。 可记得、觉庐同卧,胡床横左肘。 似君作计定先归,流连只为我,新来非久。 殊未料,贼飞到,累君奔走。 知君有、故庐别榻,惭不是、南洲高士后。 但梦见、一灯风雨,深宵空僝僽。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微雨冥濛,晓云轻剪,香烬烛残人起。 城中角静,郭外山围,驰道送人如矢。 谁海上来,依约羁鸿,翩然将止。 奈几回翘首,鬓余香雾,影虚澄水。 凭料得、月露深宵,灯床密坐,细语脱空原委。 鸾思香霭,燕偶参差,消息尚难空倚。 今日未来,却惹吾归,为君题记。 计别来无恙,染词流习气。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钩党生涯,黄昏晚景,凄断词人身世。 后先抗疏各匡衡,换功名、薄来如纸。 悲歌无俚。 拼一醉、更加块垒。 对西池,恨帘影深深,燕泥空委。 吾归晚,名胜江山,看打残潮水。 清溪一曲尽风流,照当时、美人名士。 侯生枉拟。 算一代、朝歌吴市。 对而今,重唱庭花那齿。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乍晴天气。 风过处,游丝千尺。 燕雀蹴庭花,啾啁似惜。 湿红轻掷。 画堂东、有女谁家,歌声徐按,短箫恒笛。 者何时、斗室长思,独自没人识。 雁北去,频频虚铄翼。 怎南返、回文定织。 已懒应宽人懒咎,似要盟先食。 却如何、前路迟回,定须明白,此番端的。 君知否,词破昨宵无限寂。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君说欧苏,吾说苏黄,一般风义。 三十年来,此情随分相拟。 笑东坡,独自个,好与人赑屃。 只算作鞭影,终凭我辈,脊梁竖起。 交吕平生事。 忆永康山里。 抬眼丹霄,鸿轩又在清漓水。 一例是、文章气谊。 还令人想慕,到陈无已。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三十年前,乍移胡鼎,而翁曾此蜚腾。 顾我西来,晚岁试初程。 早知今日河山碎,似应惜、当年身手轻。 只吾家清白,臣戎半个,也负平生。 便欲一帆归去,几多鼠牙雀角,恼乱无形。 我自闲闲,忧乐总难名。 时危纵作菟裘想,问墟落、桑麻孰与成。 仗尔曹著力,家仍芒屩,门有书声。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若为看去光应少,如此婵娟。 一样缠绵。 莫负青天碧海缘。 尺书不寄凭卿语,非缺难圆。 似说清蟾。 怎把成桥鹊意传。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渐觉得、诗将人恼。 余事拚挡,另抒怀抱。 总是伤心,暗随雁影催秋老。 为春欺惯,却愁见,青青草。 况草自多情,也不定、斜阳扶好。 昏晓。 望长安不见,此去故乡仍渺。 清漓纵妙。 佳山水、曾经非少。 也会得、兴尽归来,索君等、还同幽讨。 只不许相惊,新换词人嘴爪。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恶风吹损读书帷。 书衣零乱时。 武城曾子暂来归。 他家墙屋飞。 诗思苦,壮心违。 拼将双鬓丝。 天涯何处不流离。 明朝谁得知。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梅边一梦,梦中惊见,花须无数。 须上佳人,醒后问归何许。 人间载得情多少,春色向来谁主。 笑东坡,漫说一分流水,二分尘土。 是风流旧案,天生情种,恐把平生辜负。 借得杯来,醽醁纷纷争注。 红楼更比青楼,幻镜里、行云行露。 只石头半块,空来色往,未须深据。 共2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香泉细注。问是何人行乐处。 何况凝脂。杨妃昨夜妒西施。 灵湫知否。物色如卿应自丑。 今日微凉。侵入离人总断肠。 (词)近现代·章士钊 赭霞笺好。写尽长安今古道。 整整斜斜。比似怀师更到家。 昨宵咄咄。作意书空人太拙。 楚客徘徊。书寄衡阳又却回。 共2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长安城里一家家。 阑夜阒无哗。 何氏山林,却来招惹,火树一园花。 江南相识趁蜂衙。 坐久不回车。 堂上簸钱,房中度曲,年时劣堪夸。 (词)近现代·章士钊 宜春贴子血斑鲜。 功令急于弦。 日月光华,河山恢复,都说在今年。 沿门挨户到城边。 破屋不成椽。 启缶蛇空,窥瓶米罄,仍办买联钱。 共2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记娟娟秋水,佳丽当时,散麝开莲。 彼美今何许,惹人间花事,急景年年。 剩将碧筒湾去,残醉与流连。 尽郎面过花,一般心苦,卧倒吟边。 谁怜。 旧风物,有红陂闹舸,朱槛调鸳。 玉手曾亲折,称银瓶如胆壮,得佳眠。 如何暗香摇动,偷上小诗笺。 似白石箫寒,低徊疏影横幅前。 (词)近现代·章士钊 别侯生未久,曾记相逢,苦说香君。 几度秦淮暮,向河房深静,环佩留魂。 嬉游何止年少,艳色重高文。 叹老矣而今,残檠破屋,犹味黄昏。 纷纷。 许多事,早情伤远水,意淡归云。 三岁渝州月,忆上清路近,照彻清尘。 偶然心力抛去,好句尚同珍。 只故国寒沙,梦萦江左无限春。 共2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梦中不忘踏歌词。 词卷秘中闺。 曾防格律有偷时。 却被老元知。 西风吹冷长安道,遣落叶、要我题诗。 我来无那得归迟。 长记涨秋池。 (词)近现代·章士钊 杜公家住少陵原。 独自出门难。 岑参兄弟作奇缘。 携上渼陂船。 远来我却相知少,惟与子问水桥边。 灞桥流水如君湔。 末疾不须缠。 共2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苦晴未了还伤雨。炎蒸做得秋如许。 天意竟何其。游人难自持。 昨宵眠未稳。午梦仍无朕。 路湿客来稀。黄昏独坐时。 (词)近现代·章士钊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销愁计。 凉日上珠兰。秋风一味寒。 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过。 燕语似将离。丁宁春社时。 共2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一代观摩友,当前隔绝人。 寝门未久哭刘蕡。 漫说霸才无主始怜君。 幽显长安路,回环玉垒云。 年时笑语尚相亲。 今日悄持诗卷过秋坟。 (词)近现代·章士钊 老气浓于酒,豪情吐似云。 归来不预世纷纭。 也为捉人闲话石壕村。 北海碑文峻,东川句法尊。 晚年余事已无伦。 何况平生飞动意犹存。 共2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东岩就睡,西岩蝠醒。 都笑结庐人境。 深池危语逼来真,谁一首、新词做定。 清漓水沸,秀峰烟凝。 昨日南风不竞。 输君抵死看荷花,又解得、观音血晕。 (词)近现代·章士钊 斜阳坏壁,断潢飘梗。 州吏清明如镜。 家家悬挂百灵灯,好照遍、长沙光景。 定军山杳,朱仙镇迥。 黄岳两家堪并。 巢空悄悄燕归来,应不管、寻常百姓。 共3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溯从头、半男疑女,东京消息先误。 萧萧送客当年事,偷得美名无数。 行踽踽。 曾几度、瀛洲流落无归路。 翻云覆雨。 算暮柳烟怜,才情减尽,一惹便飞絮。 秦淮渡。 流水栖鸦故故。 重来持甚情绪。 汴河不尽亡人泪,此日彦游何许。 姑莫舞。 氍毹地、苌宏碧血揩难去。 闲吟到汝。 甚莫话伤心,伤心应在,仰面看人处。 (词)近现代·章士钊 乍飞来、知还倦鸟,桂林枝好堪住。 翩翾忽忆同林友,曾寄衡阳书字。 雁不语。 凭鹊讯、天河泛滥桥难渡。 思君正苦。 恨如梦浮生,如烟旧影,日日人迟至。 多少事,况待君同听取。 算来知己何许。 含情未必逢鹦鹉,谣诼尚输人妒。 姑且去。 幸赢得、小红低唱伤心句。 满天飞絮。 切莫学蛛丝,纠缠定在,檐角招风处。 (词)近现代·章士钊 计平生、未遑斟酌,逢场醉倒归去。 词人应写词人意,莫管纷纷家数。 君且住。 有道是、钧天本自多歧路。 绿杨不语。 任竹垞开宗,观堂结响,多少飞飞絮。 文章事,涉笔多应错误。 成蝇还恐人妒。 飘流纵草江南赋,总觉有情难诉。 谁起舞。 谁不见、朱颜改后思乡土。 能文最苦。 蕴藉稼轩翁,斜阳怎比,天际轻阴处。 共3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桂林深处危楼,词人空有当年宅。 而今宋玉,临江换得,杉湖清绝(宅前有积水曰杉湖。)。 况邓同乡,郑朱同轨,风流都歇。 问谁标词派,家园子弟,知重大,还和拙。 钟缶新声何别,便惊人、孤怀难说。 平生只在,悲秋庚子,伤春吴越。 三十六年,荆驼几许,未烦躬阅。 傥魂归同赏,残桃断苇,淡烟寒月。 (词)近现代·章士钊 桂林不少风情,问今日、吟残还几。 几多词客,一麾远出,为寻芳意。 继轨常州,别标临桂,谈何容易。 况岭西怀抱,岭南抒写,原不是,同乡事。 未必遐庵立异。 却从头、勤勤点记。 如今到我,前身既谬,那谙风味。 只觉情多,玉田白石,参差都是。 似无须重叩,西堂当日,悔于何处。 (词)近现代·章士钊 桂林何处堪思,漓江试数英雄泪。 伏波军败,靖江城圮,残痕都是。 风洞山前,四松双烈,存亡忠义。 奈一呼张楚,功成天忌,宁自惜,不同死。 袍泽今存有几。 记当时、武昌偕醉。 忧君年少,豪情万丈,甘为玉碎。 无可奈何,刀横江水,乌骓不逝。 到于今只有,断坟遗挂,识要盟意。 共3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地下钱郎,生前管领,水程山驿。 奔走三年,轮蹄铁尽,只是风云急。 草衰河北,路羁沅浦,到处概留恩泽。 论人物、毛苍九尺,气吞江海何极。 蒋山佣在,凄凉回首,风义向来堪述。 而我依稀,烟霾犹记,阴洞茅堂客。 去年今日,老鹰岩下,草木一时无色。 空赢得、湘灵无恙,为君鼓瑟。 (词)近现代·章士钊 二十年来,重重师友,别无觅处。 不合时宜,肚皮放大,出入由他去。 偶然杯酒,宛然秋水,尔我书生如故。 只当年、愿持风义,世间妄道如虎。 诸君无恙,沙滩笼月,醉后尚堪回顾。 一脉狂泉,几番钩党,彼是纷难主。 吾今老矣,旧曲中郎,只许墙阴摇鼓。 未须问、先生那里,作冯妇否。 (词)近现代·章士钊 八桂风烟,眼中零落,他人无睹。 三十年间,惊涛横卷,多少英雄去。 西林虎啸,武鸣豹变,人物而今何处。 忆当时、飞书驰檄,不定枚皋谁是。 残年未了,叹相对苍华,人映江山如许。 莫忘同游,七星岩畔,晚照凄凉语。 可怜祠庙,沈沦巷陌,不见神鸦社鼓。 更谁问、庄园题版,今仍在否。 共3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跳荡钟山麓。 忆当年、两生逋峭,蜚声水陆。 老子山阴游扬外,说是一双属玉。 却不道、分飞独宿。 冠盖绵延京华地,蓦相逢、世界全翻复。 嗟狭路,堂与属。 淮淝旧阃当阳独。 似前朝、二王秦晋,杀机潜伏。 私养荆高分明意,使我立当危局。 忠告尽、却难辰告。 两害相权从轻取,剩强教、噪雀先离屋。 吾为此,吞声哭。 (词)近现代·章士钊 北府流风渺。 记当年、子陵去后,鹤书曾到。 那有悠悠青衿子,一步即堪敷教。 算未作、无情京兆。 七十余年翻腾手,似春秋、陈蔡成纷扰。 余毒在,尚未了。 郑卿乡校留遗貌。 经唤起、全黉广众,公同钩考。 生也囚耶无分别,一切从头倒。 人说著、隐娘孤抱。 遥望井冈山中火,不解依、剑术收原燎。 大和会,忌轻躁。 (词)近现代·章士钊 才大无容处。 屈下僚、鸡虫得失,急他何苦。 寥阔南天千千里,极目原田膴膴。 更加上、舆情水乳。 第一平生心安事,抱周公、安置东山土。 大雷电,候迎去。 危疑重谤须终负。 四十年、答无一语,居然能彀。 华盖一编专门集,指似孤桐狂诟。 却在我、聋丞闻鼓。 曾与骞期期期约,这吞声、带到斜阳暮。 待地下,笑相语。 共4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花事凋残,弦声寥寂,羁人姑此徘徊。 曾记马卿,长门赋罢初回。 琴心懒把文君约,却听歌、呼凤相偕。 到于今、风冷良丰,梦断漓隈。 多情奉倩招要夜,说从来桂胜,未抵玫瑰。 唱到桃红,羞成月魄难裁。 谁家白玉桐花似,认枝头、小小雀喈。 曲终时、青尽江峰,落尽江梅。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一掠斜阳,双栖破屋,牵来细细闲愁。 疑是秋心,教成此豸西游。 桂林铺遍孱颜石,问香泥、何处搜求。 只怜他、小小身裁,随分勾留。 当初玳瑁梁间语,纵玉人难解,犹自凝眸。 明月流光,依稀梦见高楼。 于今同作天涯客,却无须、认取帘钩。 祝明年、旧社春归,偕返江洲。 (词)近现代·章士钊 轻漾波心,乱撑山骨,漓江如此风烟。 第一番游,似曾往日留连。 鹜翁昔擅杉湖胜,只今朝、冷绿堪怜。 更无须、问讯西岩,龙隐何边。 平生师友飘零尽,独石林无恙,逸趣遥传。 临桂风流,番禺一老蝉联。 悔迟仍费江郎笔,总输君、绝妙词笺。 谩相惊、谁咏杨花,见赏坡仙。 (词)近现代·章士钊 山左将军,岭偏羁客,百般都付东流。 恨我疏慵,迟来三度中秋。 房栊小小题名大,想当时、结构清幽。 却缘何、阳海千山,不管闲愁。 相知晚遘如君少,忆铁狮铜狄,几许佳游。 忧国同心,事殊江表依刘。 罹诟逢纷无限泪,换晓风、残月芦沟。 更谁知、灌口车迥,绵谷霜遒。 共5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庾郎吟罢仍寻句。 却看小园花絮。 雨砌微松,苔阶细湿,稍稍幽居风味。 心摇似醉。 正驯雀栖愁,残棠补睡。 几回栏干,眼前人物共憔悴。 闲来何事可记。 只窗阴客到,同话问字。 一曲飞声,高楼在望,偶忘今生如寄。 流光易逝。 愿写入湘弦,满庭芳意。 望去斜阳,玉人曾起未。 (词)近现代·章士钊 卧游苦忆帷灯夜,江山暗怜人老。 桂海今秋,榆关故柳,不改年时欢笑。 百杯倾了。 问抵得新亭,泪痕多少。 记取明朝晓风,吹汝龙城道。 炎方旧富谪宦,词家宗七九,残魂孤峭。 千里江流,十年岭外,更想罗池古庙。 平生拜倒。 只三黜名惭,雁回猿啸⑴。 正北三千,望锦州恰好。 (词)近现代·章士钊 平生不解寻山兴,老年迹如萍水。 一路看残,千岩青了,未辨谁人谁鬼。 危楼平视。 忽一月飞来,洞君心事。 无奈明河,添衣独自忍寒吹。 中秋前度那里。 旧情休要问,且与攀桂。 近望龙城,遥窥雁荡,眼底江山沈醉。 几人遣此。 尽割尽愁肠,剑铓仍起。 一点蟾心,古今迁谪意。 (词)近现代·章士钊 桂林晴处还飞雨,晴雨甲山村里。 软碧空濛,千峰一水,此景天然能记。 人言无俚。 说脉络依稀,冈峦孤起。 依傍从来,观山仍自扶墙意。 楼台辽左似梦,幸风流未远,兵甲新洗。 异地重逢,衰年独往,青眼谁堪比你。 何时再至。 愿共乞山灵,几分奇气。 六一当年,环滁看数里。 (词)近现代·章士钊 平生风雨难追忆,今日人天俱远。 峭壁霏青,澄滩罢浴,淡淡漓江烟晚。 窗唇卧览。 正影入灯飘,声催愁黯。 真个嘈嘈,闻弦白傅情怀减。 板桥西去遥望,訾洲载酒处,帘深未卷。 箫鼓江天,筝琶既落,省得桂林幽怨。 新晴旧苑。 叹今宵孤寂,未殊游观。 夜半谁眠,钟声增数点。 共7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石鼓歌中旧姓张。 史晨碑上记庐江。 烦君相伴踏槐黄。 近出城南登雁塔,远趋霸上试骊汤。 长安稠酒也须尝。 (词)近现代·章士钊 马上风愁飒爽姿。 却来下马弄书诗。 将军心事我能知。 昨日雨余题赠句,今朝花下写新词。 檐过一雀报晴时。 (词)近现代·章士钊 修到梅花开满林。 招来蝙蝠照黄昏。 齐眉旧梦让先混。 湖海才名三绝并,承平光景一时新。 乱离题评恼词人。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一夜风催候雁来。 依微山色接天涯。 月低天晓与君偕。 前岁厓门伤远道,今朝桂海堪清埃。 几多人事重徘徊。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东野当年号善鸣。 水风激荡电霆生。 人间端赖此平亭。 孔子西行虽不到,宝书秦国定先成。 文章犹自壮西京。 (词)近现代·章士钊 西郭千峰慭慭浮。 沉沉物色桂林秋。 劙人旧地种新愁。 雨带深青描树影,风吹空碧染江流。 甲山村外又登楼。 (词)近现代·章士钊 雨过寒飞夜气侵。 主人劝我不须吟。 久陪生倦也难禁。 隔室钟声防客听,幽阶虫语识愁深。 扶头依旧理词心。 共8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照得河山依旧在,秦时关口灵长。 华家岭外静宁乡。 子鱼污秽地,龙卧却留芳。 遥夜荒溪人影只,眼前无树堪量。 清辉白草两茫洋。 边风徐领略,先看月如霜。 (词)近现代·章士钊 昨日与君话别,今朝却又重来。 迷离消息费君猜。 衡阳嗟雁断,银汉看乌回。 吾土纵非仍美,江南欲赋无才。 闲多依旧数莓苔。 不来缑岭约,虚负蒋山梅。 (词)近现代·章士钊 贼火今年连上苑,几家屋顶都飞。 深宵默滴到床帷。 一肩纸伞,残梦雨如丝。 同是有家归未得,登楼信美难持。 数间破屋破仍非。 孤城落日,飘瓦打门时。 (词)近现代·章士钊 辞外无辞滞拙,句中觅句伧荒。 本非知乐却成章。 长城谁饮马,子建主无方。 画得葫芦依样,几多傀儡登场。 人间词话亦凄凉。 云英谁得近,枉自说琼浆。 (词)近现代·章士钊 何故桂山多洞,此情渺渺难知。 当年海底刷泥时。 鱼龙全不见,风雨尚依稀。 连我吟魂冲去,只留诗骨空支。 孱颜乱石恼人思。 西流何日又,化看万珊枝。 (词)近现代·章士钊 百篇斗酒口称臣,却船强卧炉菌。 元来李白属狂人。 艳阳疑太酷,曲米怕真醺。 我却西来从蜀道,当前谁是文君。 长卿今日已无裈。 香残风满店,衰柳敛黄昏。 (词)近现代·章士钊 古渡沱江刚日晡,荷荷著汗难收。 南郊作客有深谋。 平冈舒远眺,高阁对长流。 归渡沱江初月上,飘飘无限离忧。 聊将小市当并州。 心如边马急,词带塞鸿秋。 (词)近现代·章士钊 隔夜西风未散,对山宿雾争霏。 晨朝无事出门时。 墙头双燕在,溪岸一竿垂。 记得年前初到,曾随仙女逶迤。 云英嫁去再来迟。 意中明月在,还是饮当归。 共8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几树庭心雀噪,数声廓外笳号。 薄寒轻袭被难抛。 这是桂林夏晓。 隔帐明灯犹在,殢人香篆刚消。 梦回春意总难描。 又况游人初到。 (词)近现代·章士钊 谁为荷花生日,故将六月重轮。 余分闰位各纷纷。 时局于今混沌。 昨夜鸡鸣戒旦,送君送到前门。 多延一刻也难人。 底事五更不闰。 (词)近现代·章士钊 屡屡佳期脱空,悠悠远道难行。 恹恹无意诉衷情。 谁是诉衷情近。 客到愁还殢酒,梦回慵亦调笙。 枕边珰扎最难凭。 姑与一回相信。 (词)近现代·章士钊 六十年前今日,东朝父子双危。 不才犹下海西帷。 南望武昌云起。 甲子周期已满,春秋笔法难持。 谁嫌不足少年时。 老去粗谙易理。 (词)近现代·章士钊 旧国自知老大,病夫人笑罢羸。 冲天说要百年时。 惊觉欲仁仁至。 革命顺人第一,会盟扶弱无疑。 太阳红处总皈依。 不道朱旗遍地。 (词)近现代·章士钊 谁把诗余漫要,却惊句子难工。 文章底事信天翁。 天与还须人动。 活法全凭悟入,骚心疑有神通。 自怜头脑太冬烘。 烘似烟花着梦。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一世才华无两,半生潦倒堪嗤。 文章稗贩到君疑。 总是名心害你。 未见人前卖老,却从词里寻痴。 东京故事系人思。 欲问齐诗那里。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一个环球统帅,千年命世辞宗。 文韬武略尽从容。 化作惊涛齐涌。 廿纪末棋行届,五洲噩运将终。 东门高柳已葱茏。 惹起长风万种。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春情谁不忸。 只风流输他,恨他元九。 卅韵诗心,属人家儿女,于卿何有。 动色讥弹,窥隐曲却,阴消受。 一卷西厢,仗此流传,是真非偶。 旧事红楼记否。 说倾国倾城,被人欺负。 深锁幽闺,总因梦生缘,万般厮守。 还让词家,消魂在、微云抹后。 谁把小红偷去,暗香石帚。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世路萍蓬,人生戎马,到此年华。 东风好事,吹我着君家。 未料君仍作客,家乡里、如在天涯。 看来是、叶公不好,老子虚夸。 此意莫轻哗。 曾记得、北陵雨横风斜。 六桥何处,红豆也堪嗟。 乱后居然邂逅,终不算、诖误烟霞。 我敢怨、一为迁客,南去长沙。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陆川年少,想入高寒。 三四卷、诗心照我,两千载、古调谁弹。 微觉得、种柳江边,秋气弥山。 论交江海年年。 临桂双缘。 此又是、一时朱吕(晦庵、伯恭。),学到处、重振骚坛。 愧相逢、端复高名,七字难殚。 共1首 (词)近现代·章士钊 午窗静寂宜轻睡。除却瓶笙吹细细。 骤起墙隈。侧榻鼾声逼似雷。 半床词卷都翻到。仿佛神光无梦到。 让与高唐。作赋终须说楚王。 章士钊 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笔名黄中黄、秋桐等。字行严。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就学于两湖书院。1903年任上海《苏报》主笔。因发表鼓吹革命的文章而发生“苏报案”。1905年起留学日本、英国。1912年返国,主持上海《民主报》,鼓吹“毁党造党”论。次年起草二次革命宣言书,被孙中山委为讨袁军秘书长。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参与创办《甲寅》月刊。同年组织欧事研究会,任书记。1916年起历任肇庆军务院秘书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北京农业大学校长。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1925年兼教育总长,主张学生读经,并镇压学生爱国运动。同年复刊《甲寅》杂志,为封建旧文化张目。次年李大钊被捕时,曾与杨度多方营救,1930年起,任东北大学文学院主任,上海政法学院院长。1936年任华北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参政会参政员。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谈判代表团成员,后留北平(今北京)。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1973年7月1日在香港病逝。著作有《逻辑指要》、《柳文指要》等。 章士钊1881—1973年字行严,笔名栏柯山人、青桐、 秋桐、 孤桐、 无卯。 湖南省长沙人。 我国著名学者。 幼读私塾, 1901年进南京陆师学堂。 1904年2月加入华兴会。 1905年赴日留学。 1908年赴英国留学, 攻读政法和逻辑。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回国, 历任总统府顾问,参议员等职,同时主编《独立周报》。1914年, 因反对袁士凯称帝, 逃亡日本, 主编 《甲寅杂志》。 1916年回国, 主编 《甲寅月刊》。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广州国务院秘书长、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校长、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 沈阳东北大学教授等,后当律师。1949年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第二、 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全国人大第二、 三届代表, 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 语法学的代表作是 《中等国文典》。 章士钊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烂柯山人、青桐、秋桐、孤桐、无卯。湖南省长沙市人。1901年入南京陆师学堂,后主编《苏报》。曾留学日本、英国,辛亥革命后回国任总统府顾问、参议员,主编《独立周报》。袁世凯称帝时逃亡日本,主编《甲寅杂志》。1916年回国,主编《甲寅月刊》。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校长、北洋政府教务总长等职。1931年任沈阳东北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全国政协二届、三届常委、全国人大三届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所著 《初等国文典》和《中等国文典》为其汉语语法学著作,两书都是当时中学所用的语法教材,而以 《中等国文典》 为其代表作,是《马氏文通》以后中国最早的几部语法著作之一,在当时颇有影响。他写此书的宗旨在于使初学者以此循古文的规律,触类旁通。材料上以古文为对象,研究方法上模仿印欧语法,而构架上又沿袭《马氏文通》。认为语法研究不外词法(词性论)与句法(文章论)两部分,一切句子都包括主格 (主语) 和宾辞 (谓语),二者缺一不可。这种认识,带有早期语法研究那种明显的模仿痕迹。参见 “中等国文典”。 ☚ 马建忠 陈承泽 ☛ 章士钊 077 章士钊湖南长沙人。1907年在英国苏格兰大学学习逻辑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东北大学讲授名学。1917年写成《逻辑指要》书稿,1943年正式出版。章士钊不同意“中国无逻辑”的说法。他说:“逻辑之名,起于欧洲,而逻辑之理,存乎天壤,欧洲有逻辑,中国无逻辑者,讏言也。”他认为,先秦名学与欧洲逻辑“信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逻辑指要》就是以欧洲逻辑为经,中国逻辑为纬,用西方逻辑体系做框架,运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和逻辑实例去说明西方逻辑的每一个理论、原则,这种“融贯中西,特树一帜”的作法,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章士钊在20年代发表的《名墨訾应论》等论文,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他否定鲁胜以来关于惠施、公孙龙祖述墨学的说法,认为惠施、公孙龙和墨子思想主旨不同,所“蔽”和“不知”的性质相反,因此惠施、公孙龙既不是墨家正宗,也不是别墨。他又否定了鲁胜以来关于墨子自著《墨经》的说法,认为从《墨经》的内容看,它只能是墨家后学所著。章士钊的上述观点在中国逻辑史界被不少人所接受。 ☚ 梁启超 刘师培 ☛ 章士钊 189 章士钊1887—1973报刊政论家。字行严,湖南长沙人。1901年借读于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转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学习。1903年退学赴沪,参加爱国学社,为 《苏报》撰稿。同年5月27日应聘为 《苏报》主编,先后编发了《哀哉亡国之民》、《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等几十篇激烈论说,宣传民主革命。1903年8月和陈独秀等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继续反清宣传,并积极参加华兴会的秘密活动。1904年以王之春被刺案涉嫌被捕,出狱后赴英留学,并继续为上海各报撰稿。武昌起义后回国,任《民主报》主编。后以主张不合去职,于上海另办《独立周报》,自任主笔。二次革命后,在东京创办《甲寅》月刊,进行反袁宣传。袁死后迁回国内出版。中间两度停刊,1927年最后停刊。他“英年能文”,所撰报刊政论在清末民初颇有影响。中岁在北洋政府服官。晚年为国共和谈奔走,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1973年病逝。 ☚ 熊瑾玎 柳亚子 ☛ 章士钊 章士钊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生于1881年,卒于1973年。字行严,曾用笔名烂柯山人、秋桐、孤桐等。湖南长沙人。章士钊于1901年,考入南京陆师学堂读书,后来曾经主编过《苏报》。1904年,参加华兴会。1905年,东渡日本求学,不久在东京下田氏私立实践女子学校任国文教员。1908年,章士钊又转往英国,在阿贝丁大学政法系继续深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章士钊毅然回国参加革命,并出任总统府顾问,后又担任参议员等职,并主编《独立周报》。1914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章士钊流亡日本,在东京任 《甲寅日刊》的主编,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1916年,章士钊回到祖国。1917年,在北京继续主编 《甲寅日刊》。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护法战争中,曾担任桂系军阀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等职。1922年,章士钊在北京担任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24年,出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25年,《甲寅》杂志在北京复刊,章士钊发表 《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章,反对新文化运动。1928年,章士钊因遭国民党当局的通缉,而流亡欧洲。1931年,回国后在沈阳任东北大学教授,而后还从事过律师工作。章士钊于解放前夕,曾为国共两党的和谈而积极奔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章士钊曾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其主要著述有 《中等国文典》、《联业救国论》、《逻辑指要》、《柳文指要》等等。 ☚ 殷夫 梁实秋 ☛ 章士钊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孤桐等。长沙人,肄业于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后留学日本、英国。1907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辛亥革命前后历任《苏报》、《民立报》主编,江苏都督府顾问,参议院议员,江苏讨袁司令部秘书长。1914年避住日本,创办《甲寅杂志》,反对新文化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肇庆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上海《新闻报》主编; 第一、二、三、四届国民参政员。是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后留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逻辑指要》、《初等国文典》、《中等国文典》、《甲寅杂志存稿》、《长沙章氏丛稿》、《柳文旨要》等。 ☚ 章蕴 黄励 ☛ 章士钊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长沙县东乡和佳冲人。1902年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肄业。次年在上海加入爱国学社,任《苏报》主笔,积极进行反清宣传。1904年加入华兴会。以后留学日本、英国。辛亥革命后任 《民立报》主编,兼任江苏都督府顾问。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任参议院议员。1913年7月任江苏讨袁军司令部秘书长。次年在日本创办《甲寅》杂志,宣传民主共和思想。1917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并创办《甲寅周刊》,反对新文化运动。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一、第二、第三届国民参政员。解放战争后期,与江庸、颜惠庆、邵力子组成上海和平代表团进入解放区。1949年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甲寅杂志存稿》、《长沙章氏丛稿》、《逻辑指要》、《柳文指要》等。 ☚ 刘子载 黄瑞熙 ☛ 章士钊 章士钊1881—1973著名学者,《中等国文法》作者。字行严,笔名栏柯山人、青桐、秋桐、孤桐、无卯。长沙人。幼读私塾,1901年入南京陆师学堂,后在上海加入爱国学社,任《苏报》主编,积极进行反清宣传。1904年加入华兴会,后留学日本、英国。辛亥革命爆发,回国任总统府顾问,同时主编《独立周报》。1914年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逃亡日本,主编《甲寅杂志》。1916年回国,在北京主编《甲寅月刊》。191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后任广东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1922年任北京农业学校校长。1924年出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28年,因受国民政府通缉旅居欧洲。1931年任沈阳东北大学教授,后回上海当律师。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参政员,解放前夕曾为国共和谈奔走,任上海和平代表团、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中等国文法》是章士钊语言研究的主要著作,出版于1907年,同来恂裕的 《汉文典》一起,是继《马氏文通》(1898年)后我国最早的语法著作之一。作者另有《初等国文典》、《甲寅杂志存稿》等行世。 ☚ 骆鸿凯 刘范猷 ☛ 章士钊 章士钊1881—1973现代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字行严,笔名烂柯山人、秋桐、孤桐等。长沙人。1902年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后加入蔡元培等组织的爱国学社,并主编《苏报》。1905年赴日、英留学。1911年回国,主持同盟会机关刊物《民主报》、《独立周报》。1914年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逃亡日本,在东京创办《甲寅》月刊,反对帝制。1916年回国,在广东任军务院秘书长。次年在北京主编《甲寅》 日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4年出任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25年在北京办《甲寅周刊》,提倡尊孔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受到鲁迅等新文化阵营成员的反击。1928年后出国。1931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律师。解放前夕,为国共和谈奔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人大常务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早年作过言情小说《双抨记》、《绿波传》等,学术著作有《甲寅杂志存稿》、《长沙章氏丛稿》等,以《柳文指要》和《逻辑指要》最为著名。 ☚ 黎烈文 瞿兑之 ☛ 章士钊 章士钊1887—1973著名报刊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字行严,笔名支那汉族黄中黄、爱读革命军者、青桐、孤桐、秋桐等,湖南长沙人。1902年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发动学潮,1903年退学入上海爱国学社,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为《苏报》撰文宣传革命排满,以“英年能文”被聘为《苏报》主笔,先后编发了《哀哉亡国之民》等一系列倡言革命的文章,公开鼓吹推翻清廷的黑暗专制统治,引起清廷极大恐慌。清廷遂勾结租界当局逮捕《苏报》人员,查封报馆,酿成轰动一时的“苏报案”。为继续宣传革命,1903年8月,他又与同志创办《国民日日报》,并积极参加华兴会的秘密活动。1904年被捕。出狱后赴英留学。武昌起义后回国,任《民立报》主编。旋又另创《独立周报》于上海。二次革命后,在东京创办《甲寅》月刊,宣传反袁。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曾任教育总长等官职,参与镇压学生爱国革命运动。晚年为国共合谈奔走,参与革命,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1973年病逝于香港。 ☚ 第一晋话报 章太炎 ☛ 章士钊1882~1973Zhang Shizhaomodern writer 章士钊1882—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1902年考入南京陆师(陆军)学堂。1903年在上海任《苏报》主笔。随后,创办《国民日日报》。1904年10月被清政府逮捕。保释后,东渡日本学习。1908年赴英留学。1912年9月,在上海创办《独立周报》。1914年9月在东京创办《甲寅》杂志,任主编。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曾任国会议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北京大学研究所论理(逻辑)学主任教员、广东护法军政府秘书长等职。1921年2月赴欧游历。1922年11月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1924年11月任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25年5月将《甲寅》复刊。1930年春任东北大学文学院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上海任律师。1934年任上海法学院院长。1935—1936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任律师。1949年国共和谈时任国民党代表。后留居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1973年3月赴香港探亲,7月在香港病逝。著有《柳文指要》、《逻辑指要》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