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Zhāng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侗、土、仡佬、纳西、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即鄣国之后也。姜姓,齐太公支孙封於鄣,为纪附庸之国,今密州有古鄣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 ❷或为刘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氏》: “元章卿孙,蜀人,本姓刘氏。自幼章提刑子之,遂冒姓章氏。” ❸或为满族姓章佳氏所改(按: 章佳,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引作“彰锦”,改姓 “张”)。 ❹土族之章姓,则由 “姜加·孔”、“姜加·阿寅勒” 所改。土族语“姜加·孔” 汉意为 “姜加人”; “姜加·阿寅勒”汉意为姜加村。或以村名为姓,后或取“姜加× ×”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章”(或“张”)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土族》。 秦代有章邯; 宋代有章惇; 清代有章大来; 现代有章炳麟、章士钊、章乃器。 章zhāng❶音樂一曲爲一章,因亦以稱詩歌的段落。班婕妤《擣素賦》:“歌《采綠》之章,發《東山》之詠” ❷法規,條款。班固《東都賦》:“憲章稽古,封岱勒成,儀炳乎世宗。”張衡《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 ❸規則,條理。應瑒《車渠椀賦》:“蔚術繁興,散列成章。” ❹成事成文曰章。張衡《南都賦》:“容止可則,出言有章。” ❺彩色花紋。劉勝《文木賦》:“制爲枕案,文章璀璨。”王粲《游海賦》:“蠵鼊瑇瑁,金質黑章。” ❻明。《漢書》班固《答賓戲》:“旹闇而久章者,君子之真也。” ❼同“彰”,彰明,顯示。張衡《西京賦》:“若神龍之變化,章后皇之爲貴。” ❽木名,同“樟”。《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𣏵豫章。”豫章,即豫樟。 章 章诗体之一。宋李之仪《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小纸》:“篇者,举其全也;章者,次第陈之,互见而相明也。”按以“章”名诗者,一为乐章,即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体凡》所谓的“郊庙之乐章”,如裴度之《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一为连续数章,即李之仪所说的“次第陈之”,如刘禹锡《姑苏台畔有采香径,梁天监中置佛寺曰灵岩,即故宫也,信为绝境,因赋二章》。一为一首、一诗,如韦庄《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黄滔《翁文尧以美疹暂滞令公大王益得异礼观今宠待之盛辄成一章》,徐夤《览柳浑汀洲采白蘋之什因成一章》,或为七律,或为七绝,“一章”即“一诗”。 ☚ 短调 偈 ☛ 章 章zhāng❶花纹,纹理。《小雅·六月》四章: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毛《传》: “鸟章,错革鸟为章也。白旆,继者也。央央,鲜明貌。”郑《笺》:“织,徽织也。鸟章,鸟隼之文章,将率以下,衣皆著焉。” 《小雅·大东》六章:“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毛《传》:“不能反报成章也。”郑《笺》: “织女有织名,尔驾则有西无东,不如人织,相反报成文章以用也。”《大雅·棫朴》四章:“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毛《传》:“倬,大也。云汉,天河也。”郑《笺》: “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 ❷文采,文章。《小雅·都人士》一章:“其容不改,其言有章。”郑《笺》: “其动作容貌既有常,吐口言语又有法度文章。” ❸典章、法度。《小雅·裳裳者华》二章: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郑《笺》:“章,礼文也。言我得见古之明王,虽无贤臣,犹能使其政有礼文法度。”《大雅·假乐》二章:“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郑《笺》:“愆,过;率,循也。成王之令德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之文章。谓周公之礼法。”朱熹《集传》:“旧章,先王之礼乐政刑也。”《周颂·载见》一章: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郑《笺》: “求车服礼仪文章制度也。”朱熹《集传》:“章,法度也。” ❹表率,榜样。《大雅·抑》四章: “夙兴夜寐,洒埽庭内,维民之章。”毛《传》:“章,表也。”郑《笺》:“章,文章法度也。厉王之时,不恤政事,故戒群臣掌事者以此也。”孔《疏》:“当侵早而起,晚夜而寐,洒埽室庭之内,勤行政事,维与民之为表宪文章。” ☚ 旋 竟 ☛ 章读音zh·ang(-),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诸良切,平,阳韵。 ❶标记;证章。 ❷表彰。 ❸印章。 ❹奏章;本章。 ❺音乐的一曲。 ❻姓。 ❼规章;条款。 ❽花纹,引申为有花纹的纺织品。 ❾明显;显著。 上一条: 塟 下一条: 樟 章姓。 章〔zhang〕zhangd: 盖~。gebzhangd. 章{}四5695①名房间。吴语。浙江建德。1919年《建德县志》:「房间则曰~。」②代这样。冀鲁官话。山东寿光。1936年《寿光县志》:「这样曰~,那样曰囊。」③量块;条。西南官话。四川。周敏仲《一章手帕两面花》:「一~手帕两面花,背时的媒人二面夸。」④形稠。吴语。浙江温州。   章zhang花纹。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异:奇异。质:底。)《后汉书·孝仁董皇后纪》:“舆服有~。”(舆:车。服:衣服。) 章❶〈隐〉宋代市语指印章。见《绮谈市语·器用门》。 ❷〈隐〉旧时玉器业指数目十。参“旦、竺、清、罢、语、交、皂、未、丸、章”。 ❸〈隐〉流氓团伙指数目八。参“留、月、汪、者、中、神、关、章、乃、车”。 章zhāng❶法规;章程 △ 团~|简~|规~。 ❷条目;条款 △ 约法三~。 ❸乐曲或诗文的段落 △ 乐~|第一~。 ❹条理 △ 杂乱无~。 ❺佩戴的标志 △ 肩~|证~。 ❻图章 △ 私~|印~。 ❼姓。 章zhāng
章❶歌曲诗文的段落;泛指诗文:~节︱~句︱~法︱文~丨诗~︱辞~︱乐(yue)~︱奏~︱篇~︱华~︱瑶~︱宸(chen)~︱急就~︱寻~摘句︱断~取义︱出口成~︱官样文~︱斐(fei)然成~。 ❷条款:约法三~。 ❸章程;章法:~则︱简~︱规~︱党~︱宪~︱典~︱典~文物︱率(shuai)由旧~︱杂乱无~。 ❹戳记:图~丨印~丨牙~︱闲~丨盖~。 ❺标志:奖~︱勋~︱像~︱袖~︱领~丨肩~︱臂~︱徽~︱证~。 章zhāng❶ 歌曲诗文的段落:乐章│诗章│断章取义│出口成章。 ❷ 条目,条款:约法三章│杂乱无章。 ❸ 法规,章程:党章│规章│有章可循│招生简章。 ❹ 封建时代臣下给皇帝的奏折:本章│奏章。 ❺ 图章,印:盖章│公章│图章。 ❻ 标志、标记:臂章│肩章│奖章│纪念章。 ❼ 姓。 章(5次) 同“彰”。昭著;明显。芳菲菲其弥~《离》~画志墨兮 矇瞍谓之不~《章·怀》羌居蔽而闻~《章·思》 德泽~只《大》 章zhāng❶显著,昭著。《离骚》:“芳菲菲其弥章。”王逸注:“章,明也。”弥章,更加显著。《思美人》:“羌居蔽而闻章。” ❷本指诗歌或乐曲的一段,也用来指代乐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杜预注:“譬如赋诗者,取其一章而已。”《九怀·株昭》:“神章灵篇兮,赴曲相和。”神章灵篇,美妙的乐曲。 章zhang章草 章程 章法 章节 章句1 章则2 章子 报章 臂章 辞章3 党章 典章 公章 规章 华章4 徽章 肩章 简章 奖章 领章 篇章 诗章 图章 文章 闲章5 宪章 像章 袖章 勋章 印章 豫章6 乐章 证章 周章7 奏章 章回体 急就章 纪念章 做文章 章回小说 断章取义 寻章摘句 表面文章 出口成章官样文章 率由旧章8 顺理成章 约法三章 杂乱无章 章zhāng泛指书本的段落、章节: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到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是正经。(三七·859) 章zhāng佩带在身上的标志。1879年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勋章》:“明治八年定制,仿照西人宝星之法,给以赏牌;九年,乃改为勋章。”1917年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领章》:“领章,陆、海军将官礼服领上之饰也。用金线或银线为识,以官之高卑别之。” 章❶禮文也。《詩經·小雅·裳裳者華》: “我觀之子,維其有章矣。” 鄭玄箋:“章,禮文也。” ❷文章法度也。《詩經·大雅·抑》: “夙興夜寐,洒埽庭内,維民之章。” 毛傳: “章,表也。” 鄭玄箋:“章,文章法度也。” ❸明也。《周禮·冬官·裘氏》: “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 鄭玄注: “章,明也。”《儀禮·士冠禮》: “章甫,殷道也。” 鄭玄注: “章,明也。” 《禮記·樂記》: “大章,章之也。”鄭玄注: “章,明也。” 《禮記·坊記》:“子云: 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無嫌,以爲民紀者也。” 鄭玄注: “章,明也。” 《禮記·緇衣》: “故長民者,章志、貞教、尊仁,以子愛百姓。” 鄭玄注:“章,明也。” 《禮記·緇衣》: “子曰: 有國者章善𤺺惡, 以示民厚, 則民情不貳。”鄭玄注: “章,明也。” 《尚書古文·堯典》: “辯章百姓。” 鄭玄注: “章,明也。”(《通德堂經解》) 《尚書大傳》: “辯章百姓。” 鄭玄注: “章,明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大傳》: “若是共禦,帝用不差,神則不怒,五福乃降,用章於下。” 鄭玄注:“章,明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堯典》: “辯章百姓,百姓昭明。” 鄭玄注: “章,明也。” (《鄭氏佚書》) 《尚書五行傳》: “若是共禦,帝用不差,神則不怒,五福乃降,用章於下。” 鄭玄注:“章,明也。” (《鄭氏佚書》) ❹文章也。《禮記·緇衣》: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 鄭玄注: “章,文章也。”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冕弁冠 > 章甫 > 章 章 zhāng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奏札 > 章 章 zhāng 臣下奏本之一種。漢·蔡邕《獨斷》:“凡群臣上書于天子有四,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議。”《後漢書·寒郎傳》:“帝問曰:‘誰與共爲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宋·蘇軾《太皇太后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進奉賀正馬馳回詔》:“再閱來章,式嘉忠節。”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章》:“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一曰章,用以謝恩。及考後漢,論諫慶賀,間亦稱章,豈其流之寝廣歟?自唐而後,此制遂亡。”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喬木 > 樟 > 章 章 zhāng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章 章 zhāng 古代禮服上繡飾的赤色與白色相間的花紋。《周禮·考工記·畫績》:“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采備謂之繡。”《淮南子·時則訓》:“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青黄白黑,莫不質良。”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印 > 章 章 zhāng 古官印之一種。以印文作“某官之章”得名。漢制,二千石以上印曰章,晉文武官、公侯、貴人、夫人、貴嬪印皆稱“章”。隋三妃、九嬪印亦稱“章”。唐後多印、章並稱。《漢書·朱買臣傳》:“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視其印,會稽太守章也。”《隋書·禮儀志七》:貴妃、德妃、淑妃,是爲三妃……金章龜紐,文從其職。”趙汝珍《古翫指南·古代璽印》:“章亦印信也。纍文成章曰章。”參見本類“印”。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總名部 > 單稱 > 章 章 zhāng 旗幟之泛稱。《國語·晉語一》:“變非聲章,弗能移也。”韋昭注:“章,旌旗也。”唐·儲光羲《猛虎行》:“綵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 章zhāng❶宋代市语谓印章。《绮谈市语·器用门》:“印: 图书; 章。” ❷清代北方江湖镖行谓数目八。《江湖走镖隐语行话谱》:“八: 章。” ❸旧时玉器业谓数目 十。参“旦、竺、清、罢、语、交、皂、未、丸、章”条。 章 章文章中小于篇而大于句、段的基本单位。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集数句以显一意者,谓之一章”。诗文、歌曲的段落也称为章节、乐章。“乐竟为一章”,乐曲奏完了就称为一章。中国古代小说中,“章回体”最多,这种小说分回标目,其一回亦可称为一章。 ☚ 篇 节 ☛ 章 章奏议文的一种。就是奏章,主要用于向皇帝谢恩、庆贺。如江总《为陈六宫谢章》、沈约《贺齐明帝登祚章》、江淹《为建平王庆王太后正位章》等。 ☚ 表 奏 ☛ 章zhāng〖名词〗 一、文章或诗歌的一节或一篇(2)。《报任安书》:书八章,世家三十。——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前赤壁赋》:歌《窈窕》之章。——歌唱《窈窕》那一篇。 二、印章(1)。《北山移文》:至其纽金章,绾墨绶。——等到他佩上铜印,系上黑绶。 三、臣下的奏本(1)。《讳辩》: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现在上奏章和下诏谕,没有听到避讳“浒”、“势”、“秉”、“机”这几个字。 四、条理(1)。《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他们作文章,杂乱而没有条理。 五、文采,花纹(4)。《襄王不许请隧》: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也只是死后和生时穿用的东西的彩色花纹有所不同。《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黑的质地,白的花纹。《潮州韩文公庙碑》:手抉云汉分天章。——双手挑出、区分银河同日月星辰的文采。 六、指任章。春秋、战国间晋国之卿魏桓子的家臣(1)。《豫让论》: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可是段规、任章,竭力劝告他们的主人听从智伯的请求。
章zhāng〖形容词〗 明,明显(7)。《臧哀伯谏纳郜鼎》:郜鼎在庙,章孰甚焉? ——郜鼎放在太庙里,还有比这更明显的贿赂吗?《五帝本纪赞》: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其中说明《五帝德》、《帝系姓》是很明白的。《酷吏列传序》: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法令越明白,盗贼就越多。 章zhāng❶ 乐曲或诗歌的段落。《礼记·曲礼下》:“读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余取所求焉。”引申指一般作品的段或篇。《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无补。”《史通·叙事》:“句积而~立,~积而篇成。”再引申指文章。《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 ❷ 典章,规则。《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愆qiān:差错。率:遵循。)《国语·周语中》:“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以忝天下。”(忝:辱。) ❸ 条目,条款。《史记·淮阴侯列传》:“与秦民约,法三~耳。”引申为条理。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 ❹ 文采,花纹。《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为昧。”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也指有花纹的织物。《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泣涕零如雨。” ❺ 印章。《汉书·朱买臣传》:“视其印,会稽太守~也。”方苞《狱中杂记》:“部中老胥,家藏伪~。” ❻ 奏章。蔡邕《独断》:“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韩愈《元和圣德诗》:“上~请讨,俟命起坐。” ❼ 显著,显明。后来写作“彰”。《荀子·子道》:“出而名不~,友之过也。”《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衣锦:穿丝织品。褧jiǒng衣:麻布衣。此处用如动词,罩上麻布衣。恶:厌恶。文:花纹。) 章*zhangD5C2 ❶音乐或诗文的段落:篇~/乐~/~句/第五~第一节。 ❷条理:杂乱无~。 ❸规程;条例:党~/宪~/简~/规~/照~办事。 ❹条款;条目:约法三~。 ❺臣子呈给皇帝的奏本:奏~/谏~。 ❻印鉴;图戳:私~/公~/盖~生效。 ❼标志:证~/领~/肩~/徽~。 ❽姓。 显著 显著显(显然;显庸;显融;焕显;赫显) 著(著白;克著;允著;晃著;懋著;宣著;阐著;迫著;昭著;焯著;较著) 彰(彰彰;彰著;昭彰;彰明昭著;彰明较著)倬 昭(昭昭;昭章;昭彰;昭明;昭著;昭焯;昭烈;昭显;昭灼)章(章著;章明;章露;章彻;章灼;宣章) 炳(炳明;炳焕;焕炳) 耿(耿耿;耿著) 焜奕 鲜明 分明 明明 炤明 焯焯 焯耀 烜赫 踔然 居然 露骨 眼见(眼见得;眼见的) 众目共睹 众目共视 众目共瞻 明白显著:炳著 彰明,显著:彪 显明彰著:显彰 显章 显著明白:显豁 透露 明彻 粲然(粲然可见) 显著而完备:昭备 一向显著:素著(威望~) 突出显著:烜卓 卓著 茂著 借甚 盛大显著:烜 大为昭著:诞昭 十分显著:孔章 十分显著彰明:孔昭 显著的样子:昭然(~若揭) 斐然 倬然焯然 焯焯 灼灼 赫赫 荦荦 章章 雕雕 (非常明显:显著) ☚ 很明显 显赫2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段落 段落段(顿段) 诗歌或乐曲的段落:章 戏剧作品演出中分的段落:场(上~;下半~) 折(四~) 出(三~) 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阵 教材的段落:课(全书十~) 事物发展过程中划分的段落:步 阶段 工作,活动等开始的阶段:开局 事情发展的步骤、阶段:程 历史上的新阶段:新篇(新篇章) 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高潮 事态、感情等发展最紧张的阶段:白热化 发展过程中衰减的阶段:低谷 快要结束的阶段:尾声(接近~) 最后阶段:末(末了;末尾) 尾(结尾;后尾) 最终 最后 终极 一个过程的最后阶段:晚期 文章、事情等的最后一段:煞尾 ☚ 片断 因素、传统 ☛
奏章 奏章本(本章) 章(章书;拜章) 疏(疏封;尺疏;奏疏) 题(题本)表(表章;云表) 奏帖 奏状 奏牍 露奏 露板 露版 书札,奏章:笺奏 牋奏 推荐人才的奏章:荐章 鹗表 鹗书 鹗章 有所议论的奏章:论草 评论辩驳的奏章:论驳 规劝皇帝的奏章:谏书 谏章 谏函 谏囊 谏猎书 劝登帝位的章表:劝进表 论天表 检举官吏罪状的奏章:劾奏 白简 言章弹文 弹章 弹事 弹墨 向朝廷揭发官吏罪状的奏章:参本 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霜简 告发急变的奏章:飞变 古代辞让官职的奏章:让表 让章 让牍 旧时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谢章 谢表 道教斋醮仪式上写给天神的奏章:绿章 青词 旧时道士斋醮时恭读向神奏告的表章:申表 辩白的奏章:辨疏 条陈得失的奏章:谏疏 决心臣服的表章:誓表 秘密的奏章:密章 明代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奏章:阁揭 密告紧急事变的奏章:飞章 机密封口的奏章:封章 封奏 封事 诬陷的奏章:险文 文辞华美的奏章:凤策 奏章的草稿:奏草 奏稿 章奏空出首幅,以供诏旨批答之用:需头 (臣子向帝王呈递的意见书:奏章) ☚ 奏文 公文 ☛
印章 印章印(印记;印篆;印识;钤印;大~;钢~;王~;~把子) 章(章子;图章) 龟(龟印;龟章) 戳(戳子;戳记;图戳;邮~) 记(朱~) 斗纽 斗箕 印章的一种:图记 个人的图章:私章 私印 皇帝的图章:玺(玉玺;御玺;国玺;印玺;琮玺) 宝(宝绶;宝玺;御宝) 鉩 龙图 放在陵墓中,制有帝王谥号的玺印:谥宝 政府机关的印章:公章 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印信 印章,公章:戳儿 盖在文书契券末尾的印信:钤尾 封缄的印信:封玺 作为凭信的印:信印 长条形的印章:条章 篆体印章:篆记 篆章 光辉的印章:辉章
另见:打上 绶带 身份 职务 ☚ 印章 官印 ☛
明显 明显明(明彰;较明;惮明;甄明) 昭(昭晢;昭显;昭灼;昭焯;昭察;昭烂) 章(章灼) 醒 炳(炳明;炳煌;炳露;较炳) 焯 彰(彰彰;彰著) 显(显白) 白(白著)著(较著;颇~成效) 箸 露(透露) 发皇 明显而容易被看到:显眼 显亮 当眼 触目 触眼 起眼 明显地摆在眼前,容易看得清楚:明摆着 可以明显地看出:显见 一眼就能看清楚:一目了然 一目即了 一览了然 一眼即可全见:一览无余 一览无遗 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历历可见 清楚明显:历历分明 深刻明显:深切著明 事情简单明显,无须多说:不烦覼缕 显著,明显:提提 显豁,明显:宣(宣朗) 彰明 明显突出:炳赫 明显的样子:旳旳 燎燎 较然 焕然 灼然 章然 的然 居然 昭然 皓然 炳然 判然 炯尔 的尔 的的 离离 炳炳显显 (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明显)
另见:明亮 清楚1 ︱模糊1 ☚ 清楚1 引人注意 ☛
标志物 标志物标识 风标 风飙 印记,标识:铭章 戴在胸、臂、颈上的标志物:徽(徽章;国~;团~;校~;队~;帽~)章(证~;会~;领~;肩~;臂~;胸~) 警察佩戴在警服上的有编号的徽章:警号 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物:牌子 店家、医家与艺人等挂在门前标明名号与经营内容等的牌子:招儿 招牌题牌 店铺行业的标志物:望子 商店招揽顾客的幌子等物:招子 旧时酒家如旗样的标识:幌(幌子;酒幌) 望(望子;酒望;青望;风望;布望;旗望;酒望子;酒~高挑) 帘(风帘;酒帘) 幖 绿斾酒标 酒斾 酒幔 酒旗 酒识 酒帜 玉斾 玉旆 青旗 青帜 风旗 风斾 招旗 风旗 酒旆子 贴在商品上,标明商品名称、性质等的薄片:标贴 区别等级的标志:徽物 分界的标志:界标 用做分界标志的石碑或石块:界石 在交界地方树立的牌子,用做分界的标志:界牌 在交界地方树立的桩子,用做分界的标志:界桩 在交界的地方树立的碑,用做分界的标志:界碑 古代于郭外所树的表帜:陈表 作为标识的柱:桓 高柱:标柱 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作装饰用的巨大石柱:华表 鹤表 双表 双标 桓表 桓楹 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碑碣 碑板 碑版 高峻挺拔的标志物:霞标
另见:标志 ☚ 标志物 交通标志物 ☛
节拍 节拍戏曲唱腔的节拍形式:板式 戏曲板式:倒板 导板 乐曲的段落:拍(拍子;拍节) 段 章(乐章) 美妙典雅的乐章:箫韶九成 节奏,节拍:点(~子) 趋 戏曲中的节拍:眼(板眼) 急速的节拍:狂节 (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节拍)
另见:音乐 节奏 音律 ☚ 节拍 节奏 ☛
条款 条款条 款(~项) 章(会~;约法三~) 科 窾 规则条款:规条 协商后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协定 相互间以信任为基础而定的口头协定:君子协定 绅士协定 秘密的协定:默契 宣誓时订下的必须遵守的条款:誓约 誓要 诅盟 誓约和命令:誓令 根据相约协议规定的共同遵守的条款:规约 科约 公约或规定的条款: 犯罪的条款:愆目 罪状的条款:罪款 (文件或契约上的条目:条款) ☚ 盟约 命令2 ☛
表彰 表彰表(表章;表式;表阐;扬表) 彰俵 章(以~其功) 甄(甄表) 旌(旌表;旌褒;旌异;旌显;旌崇;旌尚) 举显 显扬 表彰有德的人:旌德 光德 表彰贤人:旌贤 明贤 表彰美善:旌善 彰善(~瘅恶) 表彰忠直:旌直 表彰节烈:明节 表彰忠节:旌忠 表彰孝行:旌孝 表彰功德:表功 表彰有功的人:旌庸 庆功 表彰死者生前的功绩:追录 敬重贤才,赞颂表彰他们的事迹:优贤扬历 显扬表彰:阐发 明旌 嘉奖表彰:褒表 褒旌 褒襮 题书表彰:题旌 尊崇表彰:宠旌 旌表并给予荣誉:褒荣 虚假地自我表彰:谬彰 (隆重地表扬好人好事:表彰) ☚ 褒奖 安慰 ☛
记号 记号号(符号;问~;牌~;加~) 章(章表) 识(表识) 标记 表帜色认 标木,标记:表 编定的号数:编号 人或物的编号:号头 部队的编号:番号 刻写的标记:镌识 不易磨灭的标记:烙印(火烙印) 秘密的记号:暗记 暗号 (为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的标志:记号) ☚ 符号 警报 ☛
书的一部分 书的一部分卷(上~;下~) 编(上~) 部(~帙;上~) 整套书的一部分:辑(第一~) 成部著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篇 书或影片的一部分:集(上~;第六~) 戏曲中只说不唱的部分:白(说白;独~;对~) 诗文歌曲的一篇:首(一~歌;诗十~) 书的段落:章(章节;~回) 回(一百~本) 段(段落;区~) 节(第一~) ☚ 书的各部分 书的各部位 ☛ 章 303.章(p2338.1)义项二,首项书证引作: 《史记·高祖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按:标点失误。整个句段,四句非并列与转折, 故于“法三章耳”句下不当施分号, 而应施冒号,表后二句乃所谓“三章”之内容,有统领下文之效。 ☚ 窥伺 章奏 ☛ 章zhāng诸良切,平阳。 ❶音乐的一曲。《礼记·曲礼》:“读祭礼……读乐~。” ❷文章。《三国志·魏·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 ❸规章。《三国志·蜀·诸葛亮传》:“训~明法。” ❹奏章,表章。蔡邕《独断》:“一曰~,二曰奏。” ❺印章;徽章。《史记·货殖传》:“刻~伪书。” ❻花纹;织锦。柳宗元《捕蛇者说》:“黑质而白~。” ❼同“彰”。明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欲盖而名~。” ❽表彰,表扬。《荀子·正名》:“~之以论,禁之以刑。” 〖章〗 粵 zoeng1〔漿〕普 zhānɡ ❶ 音樂的一曲。許慎《說文解字》:「樂竟為一〜。」(竟:完結。)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王乃為歌詩四〜,令樂人歌之。」 ❷文章或詩歌的一篇。蘇軾《前赤壁賦》:「歌窈窕之〜。」(窈【粵 jiu2〔邀【陰上】〕普 yǎo】窕【粵 tiu5〔肚了切〕普 tiǎo】:指《詩經.周南.關雎》。) ❸ 文章,有成語「出口成〜」。陳壽《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 ❹ 規章,規則,條理,有成語「雜亂無〜」。《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❺ 奏章。方苞《獄中雜記》:「別具本〜。」 ❻ 印章。魏學洢《核舟記》:「又用篆〜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篆〜:刻有篆文的印章。) ❼ 花紋。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 ❽明顯,顯著。《史記 . 屈原賈生列傳》:「矇謂之不〜。」(矇【粵mung4〔蒙〕普 méng】:瞎子,盲人。) ❾ 表彰,彰顯,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彰」。商鞅《商君書.說民》:「〜善則過匿。」
章士兵佩带的徽章。《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次以经卒,亡章者有诛。” 章zhāng❶衣装。《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你直叩丹墀, 夺得朝章,换却白衣。” ❷服装上用以区别尊卑的文采。贵族服饰上的图案有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汉孔安国传:“尊卑彩章各异。” ❸军装上的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尉缭子·经卒令》:“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jpg)
展衣(宋聂崇义《三礼图》)
.jpg)
明代十二章(明王圻《三才图会》) 章脉象。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沉取之盛而有力,即脉形充满。《诊家正眼》:“曰章者,营气盛也,阴脉强也。” 章 章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苏洵《谥法》曰: “法度大明曰章,敬慎高明曰章,出言有文曰章。”郑樵《通志·谥略》把“章” 列为上谥。历朝谥“章” 的君主有汉孝章皇帝、王代时武周肃祖章敬皇帝等。 ☚ 元 釐 ☛
章 章一种上行文书。明徐师曾《文体明辨》: “汉定礼仪,乃有四品,其一曰章,用以谢恩。及考后汉,论谏庆贺,间亦称章,岂其流之寝广欤? 自唐而后,此制遂亡。” 盖章用于谢恩,东汉时亦用于进谏或庆贺,魏晋迄隋唐一直沿用,唐以后废除。 ☚ 表 书 ☛ 章zhāng❶歌曲、诗文的段落。如:乐章,章节。 ❷条目。如:约法三章。 ❸条理。如:杂乱无章。 ❹章程。如:党章,团章,招生简章。 ❺奏章。 ❻图章。如:印章,盖章。 ❼佩带在身上的标志。如:纹章,领章。 ❽古代区分军队队列编组的徽章。《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次以经卒,亡章者有诛。” ❾姓。 章 章文体名。刘勰《文心雕龙》:“章者,明也。”“古人言事皆称上书。汉定礼仪,乃有四品,其一曰章,用以谢恩。及考后汉,论谏庆贺,间亦称章。”(徐师曾《文体明辨》)唐以后,章体渐亡。章之格式,“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蔡邕《独断》) ☚ 表 奏疏 ☛ 章zhānɡ ❶ (歌曲诗文的段落) chapter; verse; section: 乐 ~ movement; 篇 ~ sections and chapters; writings; 阅读课本第一 ~ 到第五 ~。 Read chapters 1 to 5 of the textbook. ❷ (条理) order: 杂乱无 ~ disorderly and unsystematic; disorganized ❸ (作品) literary writing: 文 ~ literary works; writings; essay; article; composition; 出口成 ~ make polished impromptu speech ❹ (章程) rules; regulations; constitution: 违 ~ break rules and regulations; 宪 ~ constitution ❺ (奏章) memorial to the throne ❻ (图章) stamp; seal: 印 ~ seal ; signet; stamp; 盖 ~ affix one's seal; seal; stamp ❼ (佩带在身上的标志) badge; insignia; medal: 像 ~ badge; 奖 ~ medal; decoration; 臂 ~ armband; armlet; shoulder emblem; 红领 ~ red collar insignia ❽ (姓氏) a surname: ~ 学诚 Zhang Xuecheng ◆章草 a specific kind of cursive hand of Chinese calligraphy; 章程 rules; regulations; constitution; statutes;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章程 [方] (办法) solution; way; 章动 {天} nutation; nodding; 章法 presentation of ideas in a piece of writing; art of composition; orderly ways; methodicalness; 章回体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ovels with captions for each chapter; 章回小说 a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ovel with each chapter headed by a couplet giving the gist of its content; 章节 chapters and sections; 章句 chapters, sections, sentences and phrases in ancient writings;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ancient writings; 章鱼 octopus; 章则 rules and regulations 章chapter
章chapter
章chapter 章zhāng ❷ 朝章国典|雕章琢句|断章截句|断章取义|断章摘句|钩章棘句|金章玉句|金章紫绶|连章累牍|镂章雕句|搜章摘句|文章盖世|寻章摘句|照章办事|周章失措
❸ 掇拾章句|走马章台
❹ 操翰成章|摛藻雕章|出口成章|大有文章|大做文章|斐然成章|官样文章|凌乱无章|率尔成章|顺理成章|脱口成章|下笔成章|援笔成章|约法三章|云锦天章|杂乱无章|紫绶金章|走笔成章
章章,金文作  ,小篆作 。 从辛从日,或説是 “暲” 的初文,當是表示日光明亮,引申爲彰顯、表彰、文采、文章、章法、章程、章節、標記等義。字形从辛,“辛” 是一種鋭器,故或依字形解爲以 “辛” 治圓形玉石或在玉石上刻畫花紋,則 “章” 是 “璋” 或 “彰” 的本字。“章” 的構形意義難得確解,但詞義明確。銘文多讀作 “璋”,美玉。提示:“璋” 是美的玉石,“彰” 是美的色彩花紋,與 “暲” “章” 音義相因相成,四字雖然各有本義,各有運用範圍,但在古籍中都可以表示昭明之義。昭明之義或源自引申,或源自假借。在其他意義上有時也可以互通,但很難確定是引申義還是假借義,這是因爲四字音同義近的緣故。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 古隸典型, 後者上部省筆, 已近草體。 中竪貫通, 可知書家寫作 形自有原由。 章zhāng (金) (篆) 俗称“立早章”,其实应分解为“辛”与“曰”。林义光认为金文为会意字。从辛(刀)从曰,本义为法。章程、章法、规章的“章”均有法规的意思。先秦把法规刻在钟鼎上。从秦开始,用刀把要说的话刻在石头或木方之上也叫“章”。“印章”尚可寻到“章”字的原始义。小篆从音从十。音,指音乐;个位数末尾为“十”,“十”表示终结,合起来表示一曲音乐的结束。《说文》:“乐竟为一章。”这是对小篆的一种解释。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hang 阴平:樟(樟树) 彰(表彰) 獐(与鹿相似的兽) 漳(水名,漳河在山西;漳江在福建) 嫜(古代称丈夫的父亲为嫜) 璋(古代的一种玉器) 蟑(蟑螂) 鄣(古国名,在今山东) 去声:障(障碍) 嶂(重峦叠嶂) 幛(挽幛) 瘴(瘴气)
章zhāng(11画)
  【提示】曰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章zhāng11画 音部 (1) 乐曲或诗文的段落: 乐~|~节|词~|文~。 (2) 条理: 杂乱无~。 (3) 条款: 约法三~。 (4) 章程: 规~|宪~|党~|简~。 (5) 封建时代臣下的奏本: 奏~。 (6) 图章: 盖~|印~。 (7) 佩带在身上的标志: 臂~|徽~|勋~|纪念~。 章 ☚ 韶 竟 ☛ 章zhāng商代和西周金文和春秋战国文字从辛、中一竖成弧形向旁弯,弧笔中有一圆形“⊕”,不是田地的田字。是象玉璋形,上象悬挂的饰物,下象穗。是佩璋的璋字的象形。章字象玉璋,如黄字象玉璜(郭沫若同志有《释黄》)。商周金文都用为璋字。如:十玉章(璋)|环章(璋)四。春秋后章字才有加王(玉)旁的。小篆隶楷多误作从音十(近代俗说“立早章”)。但两汉章字下“十”字一竖常穿“曰”字而过。《说文》说“音十”是音乐一曲为一章。当然是附会。又指诗歌文词的段落。如:乐章|篇章。封建时代臣下有奏章。引申指章程,法规。如:规章制度。现代如:简章|党章。引申指条理。如:杂乱无章。璋上或有花纹、文采。章引申指文采。如:织文鸟章(见《诗经》)。又指文章的章。又指佩戴在身上的标志。现代如:徽章|袖章。六朝后指戳记。如:图章|盖章。 章★常◎常
zhānɡ金文造字本义未详。一说小篆表意,从音从十,音为乐音,十为个位数之终,表示音乐的段落,隶定为“章”。本义为诗文、乐曲的段落,引申为诗文、奏章(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文书)、条款、法规、条理、印章、标志、花纹、明显、表扬等,假借为姓。 【辨析】 ❶以“章”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zhɑnɡ,但声调不同。zhānɡ:彰、蟑、樟、鄣、漳、獐、璋∣zhànɡ:障、幛、嶂、瘴。 ❷章/彰 “彰”由“章”分化而来,这两个字是同源字。章 (zhāng)樂竟爲一章。从音、十。十,數之竟也。 【按】章,古文作 、 ,象從辛、從日,有學者以爲“璋”的初文,取“辛”以切合玉之形。 章 *章tjang[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樂竟為一章。从音、十。十,數之終也。(三篇上) 儀仗的形象,為表彰身分之物。 ☚ 竟 商 ☛ 00000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