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戴思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戴思乐 戴思乐Gabriel Mauricio Teixeira又译为加·特谢拉。生卒年月不详。澳门第115任总督。葡萄牙人。1940年10月29日到任,在任时间长达7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澳门陷入严重饥荒,各业萧条,惟有金融业有所发展。炒卖外币、黄金的投机活动颇为猖獗。日军用巨额港币到澳门掠夺物资,原来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港币在澳门地位下降。加上作为澳门辅币的广东毫银因白银外围起价而大量外流,澳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大量减少,影响正常运作。1944年澳葡政府不得不自行印制大量澳币,规定作为市场流通的惟一法偿货币,用以取代港币和广东毫银,从而使澳币上升为本地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为渡难关,澳葡政府采取自行印制邮票等措施。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向葡萄牙政府表明中国收回澳门的意愿。澳门同胞纷纷以集会、游行、演讲等形式,反对葡萄牙当局对澳门的统治,要求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中山县各界人士也组成各种代表团、请愿团进入澳门,支援澳门同胞。澳葡当局对此十分紧张,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名,实行一系列防范措施: 封锁前山一带内地与澳门相交边界,将关闸北移并设立岗哨把守; 限制内地居民进入澳门; 严厉取缔澳门居民反对葡萄牙统治的一切集会和宣传。11月,国民政府再次宣称收复澳门,中山县驻军进驻前山,对澳门实行武装封锁,切断对澳门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澳门的粮食、肉食价格飞涨,市面混乱,人心动荡。不少居民迁回内地或移港出洋定居,匿居澳门的汉奸则转逃香港、南洋,澳门人口急剧下降。当时,澳葡当局军事力量极为薄弱,难以与中国军队对抗,便向重新占领香港的港英当局求援,要求派军协助防守,通过英国政府向中国国民政府求情,作出多项许诺: 驱逐所有在澳日本人,交广东政府处理; 引渡汉奸,查封其在澳财产; 中国军民可自由进出澳门; 允许中国一切党团在澳公开活动; 澳门华人有集会自由等。力图改善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12月下旬,中国国民政府撤销对澳门的封锁。以戴思乐为首的澳葡当局为缓和与澳门居民的矛盾,维持对澳门的统治,在改良政治和社会经济方面作出努力。1945年底,制订《禁烟条例》; 194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将查缴的鸦片与烟具集中焚毁,对贩毒、吸毒者严刑处分,使鸦片烟馆在澳门日渐衰落甚至绝迹。1946年4月,戴思乐代表葡萄牙总统访问广州,表示愿与中国友好相处,澳门与内地紧张对峙局面有所缓和。但1947年5月,澳葡当局无理扣留中国渔船事件; 同年8月,葡萄牙警察在关闸打死中国工人朱文彬,中国政府与澳葡当局关系再度紧张。是年9月,戴思乐卸去澳门总督之职。 ☚ 戴冰玉 当代名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